长江航务管理局帮扶建始雪岩顶村纪实

记者刘波 通讯员杜永平 王俊松

“快!进屋里坐!”1月4日,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驻茅田乡雪岩顶村第二任扶贫工作队长、“尖刀班”班长彭铮带着队员冒着冷冽刺骨的寒风,踩着咯吱作响的冰凌,走进68岁残疾贫困户老汉金启燃家,赶紧招呼大家,围着熊熊燃烧火炉,泡上自家种的热气腾腾菊花茶,老俩口忙得不亦乐乎。

走千家万户,送去温暖燃起希望;想千方百计,交通先行撬动万千变化;经千挑万选,确定产业发展方向;理千头万绪,建设崭新美丽乡村。昔日穷村,今日巨变,长航人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出无愧时代的精彩答卷。

用“心”捂热扶贫路

“唐局长,感谢派来这么好的工作队,这是他们帮我发展的菊花茶,您一定要收下!”“老乡好!我一定收下啊!”贫困老汉金启燃驻着拐杖,与长航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冠军一席话打动在场所有人,永远定格扶贫路上最珍贵、最美好的记忆中。

进了雪岩顶,就是一家人。因扶贫,长航与雪岩顶紧紧走在一起,血肉相连。

雪岩顶,因常年覆盖积雪时间长、山高路陡石头多而得名。“山上雾满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头,又缺吃来又缺喝。”这首民谣,真实道出这个省级重点贫困村的恶劣环境。

风雪扶贫路

“你们肩负着组织对3.7万名长航人脱贫攻坚的信任和重托,这份答卷是否合格,全由帮扶村百姓打分评判!”出征时,唐冠军语重心长。

“老乡,只要有摆脱贫困的信心,再大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带着重托,2016年初,第一任队长黄发学与队员王海江、刘向群、张志凌来到雪岩顶召开群众大会,话语深情。

“城里来的干部,无非就是做做面子工程,还真带我们脱贫?”当时,一些贫困村民心里直犯嘀咕。

“我有技术,想开家具厂,但没资金!”贫困户樊申华一直很苦恼。

“我们来帮你!”工作队忙前跑后,为他申请7万元小额贷款,帮购置机器。很快家具厂开张,这是工作队送的最实在的礼物,樊申华打心眼儿里感谢。

贫困老汉金启燃家请工栽烟,工作队同志从乡集镇买馒头和蒸肉送来;看到手头拄着一个木拐头,又悄悄凑钱买铝合金双拐送来。

“扎根”后,队员们家家到,户户落,关系亲近起来,贫困户家里大小事都愿意向工作队倾诉。

看望慰问贫困户

“接棒扶贫更添力!” 2017年12月22日,长航扶贫工作队新老队员交接,村民闻讯赶来,拿出煮熟的土鸡蛋往朝夕相处老队员衣兜里塞。这一幕让第二任队长彭铮和队员刘江波、汪炀、王俊松最难忘。

接棒扶贫再添劲

彭铮认识的第一户人是一组76岁高龄李汝香老人。她是新中国首届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曾受到周总理接见。老人家儿子6岁患脑膜炎留下严重智障和肢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在54年漫长岁月里,老人一边田地劳作,一边照顾残疾儿子,生活艰辛。

这两年,在长航扶贫队的关心和帮助下,李汝香老人住进了新房,享受低保政策,儿子坐上了轮椅,这让老人心存感激。去年,县残联在乡里开展集中评残,她儿子行走不便,很难到现场,彭铮积极与县残联和医院联系,接他们上门给老人儿子看病,办理残疾证。

第一任扶贫工作队帮扶,樊申华靠加工木材脱贫。去年4月,第二任扶贫工作队员带他到重庆永川家具制造企业学习培训。开阔眼界的他又新购加工设备,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并带动周边贫困户3人就业。

“为我们事操碎了心,今天说啥也要吃顿饭了走!”“下次一定来吃!”“每次都是这样搪塞,是不是‘闲’我们家做的饭不好吃!”如今,在雪岩顶,家家盛情挽留扶贫工作队。

“长航工作队,工作真到位,轮流照孤寡,瞌睡都不睡!”三年来,两任扶贫工作队为104个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计划一一实现,一摞摞“民情日记”写得满满当当。

“用情至深、力度至大、作风至硬、效果至好!”建始县委书记向红林、县长张渊平评价说。

“长航扶贫工作队跟当年土改工作队一样!”省委考核组深入雪岩顶村,考核驻村扶贫工作,村民个个竖大拇指,满意率100%。考核组感慨说:“扶贫工作达到这个满意度,脱贫一点没问题!”

双脚“趟”出扶贫大道

车欢快地驶进村头,远远望去,一块高高竖起、未经打磨、镌刻着“雪岩顶扶贫大道”苍劲大字的大石块格外醒目。

雪岩顶扶贫大道

“出门打杵子,背篓子,卖猪抬“轿子”,肩挑背磨一辈子”,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祖辈盼路,望眼欲穿。前些年,先后有20户村民搬出村外。

翻山头,钻刺蓬,双脚丈量,历时两个月勘查调研,一个现实摆在面前:扩建到村主干道,惠及不到30%村民,要彻底打通村民脱贫的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对每一条组级公路上档升级!

“攻雪岩顶坚中之坚,难就难在路,再难也要啃下这硬骨头!”面对扶贫工作队提交的《雪岩顶村公路建设需求专题报告》,长航局党委一班人拍板定路,话语铿锵。

2016年10月21日,这一天,对雪岩顶村百姓来说,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当日,唐冠军一行冒雨来到雪岩顶村,正式宣布全面启动村组公路硬化上档升级。

首战雪岩顶之路。阵阵排炮,挖机怒吼;台台铲车、拌和机怒吼着,数十辆运输砂石料车辆来回穿梭。多方争取,局里筹措专项资金560万元,改造6条共11公里组级干道、一条7.5公里主干道路基,全部浇筑水泥路面。

再战雪岩顶之路。扶贫工作队积极到县里争取资金280万元,打通座座大山之间断头路,建自行车环游路,到去年底,全村硬化路网已高达32.5公里。

三战雪岩顶之路。第二任扶贫工作队通过积极争取资金270万元,全力开建产业路,一个大循环套小循环,四通八达的水泥路网正形成。

如今,站在高高雪岩顶上,放眼四望,浇筑的条条盘山公路宛如一条旖旎的玉带,镶嵌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如诗如画,大气磅礴,村民笑得是那样惬意。

“扶贫工作队像蚂蝗一样‘盯’在修路工地,脚板跑成了‘锅铲儿’!”当地百姓无不这路称之为“雪岩顶扶贫大道”。

两腿“跑”出好产业

“不简单!半年就挣了5万多元!”“这全凭扶贫工作队给我们出点子,指路子!”如今,在家里开办起“香凤闻名”农家乐,64岁贫困老婆婆向远凤做梦都能笑出声。

贫困户办起了农家乐

“说实话,虽然我们都是从农村里走出来的,但对发展产业可谓一窍不通!”发展产业,是扶贫工作队最伤脑筋的事。

起初,捡到篮子都是菜,选择产业发展项目,或因“水土不服”,或因村民不领情,一一被否定。

雪岩顶产业发展之路究竟在哪儿?扶贫工作队一次次跑县城,赴武汉,到外地,看基地,问专家,请教授。“跑”出产业发展好思路:短期发展投资小、见效快的林果和生态养殖特色产业,长期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请专家实地考察,工作队确定积极联系湖北枸杞珍酒业公司,免费为31个贫困户提供4万多元枸杞树苗,在村里建成近50亩枸杞种植试验基地,与村民签订包销合同。

“我种了1.5亩枸杞、3亩贝母、10亩烟叶,肯定能脱贫!”贫困户向国林是受益者之一。工作队员还主动做担保人,为8户贫困户申请51万扶贫贷款。

地里的枸杞映红脱贫路,放养的牛羊撒欢奔跑。到目前,全村已发展枸杞、青脆李、贝母、高山蔬菜710亩,养殖蜂蜜200箱。同时,投资30万元建一个标准化养牛场和养猪场送给乡亲集中养殖,既环保又增加村民收入。

一任接着一任上。请能人返乡创业,投资上千万元建旅游接待中心,修特色民居,开业在即;试水农家乐,去年新开业5家,今年力争突破10家,收入上百万元。

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开展乡村“八德”传统教育,文明新风扑面来。如今,雪岩顶村变了大模样。

新的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

“摘穷帽,建美丽乡村,把雪岩顶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作为我们长航人最大追求!”扶贫新征程,长航人立下铮铮誓言。(编辑李小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