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写好乡村振兴的产业文章

——以全域旅游助推建始县乡村振兴

通讯员 向浩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境内风景奇秀,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丰富,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民族风情浓郁,为其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前,建始县以旅游产业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从建始县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探索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我县乡村振兴的措施。

一、建始县全域旅游发展现状

全域旅游是指以地区范围为限,依托旅游业的优势基础,全方位、系统化提升本区域内的各种经济社会资源,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当今时代,旅游正走向休闲化、个性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尤为重要的是,旅游业就业容量大、门槛低、层次多、方式活,能够带动大量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

近年来,建始县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坚持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富民工程、扶贫工程、民生工程、小康工程,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力实施旅游升级工程,着力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项目建设,优化服务水平,强化行业管理,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促进生态文化旅游快速健康发展,突出旅游扶贫工作,全县旅游产业持续保持平稳上升态势,旅游产业正逐渐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基础产业。

近几年,建始县相继获得湖北旅游强县、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和乡村旅游发展暨旅游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截止2016年,全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63万人次,增长18%;旅游总收入17.29亿元,增长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0%。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建始县全域旅游发展的问题依旧突出。

二、全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全域旅游总体布局规划起步较晚。建始县旅游发展更多是以自觉自发为基础,由政府主导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规划相对较晚。2015年,政府出台了《建始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但是在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缺乏政府主导,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严重等情况。不仅造成资源、财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品位不高、生命周期短,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前不久,《建始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但具体完善和实施仍需要时日。

二是全域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亟需整合。产业链条联系不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功能没有完全整合,尤其是县域内的乡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与游客需求仍存在差距:交通网建设相对落后,公路等级不高;吃住环境相对较差,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简陋,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食宿设施条件差;销售的旅游产品缺乏鲜明的特色,同质化严重,品牌效应低。各旅游产业要素之间也相对孤立,产业链不完善,导致难以吸引和留住游客。

三是全域旅游产品竞争力亟需提升。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产品开发停留在表层,新兴旅游产品开发深度、广度不够。尤其是对乡村而言,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停留在浅层次,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文化内涵较低、特色不明显,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没有形成消费热点和链条,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的乐趣,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

四是全域旅游市场主体支撑力度薄弱。核心产品对周边景区及村镇的带动效应不大,景区对周边的乡村带动效应不大。旅游行业管理、企业经营、专业技能、优秀导游人才短缺,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旅游开发企业投资实力不足、管理理念不够先进、生态开发理念欠缺、带动力支撑力不强。

三、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写好乡村振兴产业文章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全域旅游总体布局,构建乡村振兴产业文章的框架。全域旅游要以政府为主导,将全县域作为一个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结合,科学规划、全域布局。一是从旅游时间上整体布局,建始县目前是以夏季避暑旅游为主导的模式,旅游季节性强,应该加大对其他季节旅游景点和项目的开发,形成四季相对均衡的全域旅游模式。二是从旅游空间上整体布局,各乡镇根据自身特色,全县统筹,确立旅游发展主题特色,打造特色小镇,形成一镇一品。各村落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打造特色村寨,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个特色村落,由一镇一品向一村一品的目标过渡。以特色村寨为点,串联特色旅游路线,构织全域旅游面,形成以点串线、以线织面的全域旅游模式。三是在打造旅游产品特色上整体规划,避免同质化和低文化品味。形成农旅体验游、文旅互动游、体旅竞技游、工旅创意游等“旅游+”融合的全域旅游模式。

二是整合各类资源,拧紧全域旅游产业链条,丰富乡村振兴产业文章的内涵。整合资金、主体、市场、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围绕构建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市民素质,提升旅游服务业水平,推动旅游服务城乡一体化。一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县城选择合适地址,建立全域旅游客源集散中心,并完善集散中心的软硬件设施,为游客提供快捷方便的咨询引导服务;织好旅游交通网,加快县域内循环、乡镇微循环道路建设,完善各景点、各村落之间的公路等级升级;搞好景点、村落的停车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景区、村落的接待承载能力。二是转变旅游发展理念,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转变旅游发展理念,引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注重融入民族文化,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避免产品同质化、表层化,在产品开发的同时,结合县域内生态环境优势,打造生态旅游产业链,全方位提升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保证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是建强智慧旅游,加大全域旅游宣传推介,拓宽乡村振兴产业文章的读者。全域旅游构建的最终落脚点,是吸引更多的游客,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助推乡村振兴。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把建始的旅游名片打出去,吸引更多的游客。一是充分利用旅游app、自媒体等新媒体推广旅游产品,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扩大旅游客源的辐射区,达到引客的目的。二是加快信息终端、旅游物联网、人工智能系统建设,提升旅游景点智能化现代化,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达到留客的目的。(编辑李小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