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二十年,我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

文 ∕   林华翔


野三河琴弦瀑布

旅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一个伴随人类文明进程的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旅游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形成期物物交换的贸易游和信奉朝拜的宗教游。而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始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产业革命的成功,创造了旅游业的充要条件,即财富的积累、交通的改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巨大的旅游需求市场刺激着旅游供给的发育。英国人托马斯·库克于1845年创办了人类社会第一家旅行社,这标志着旅游产业正式诞生。

我与旅游之缘,始于会议是始料不及的。

高岩子撩起的旅游情思

上世纪九十年代,县委的夏季常委会议到张维正、黄振益两届县委书记时习惯拉到高岩子林场召开。1997年9月,我从县监察局执法监察室调任县委办公室秘书科长。高岩子林场的夏季常委会议,我负责会务准备、会议记录和生成会议纪要。会议间隙,我请林场聂场长当向导,穿进了林子,走进了业州镇的三合村、桃树坪村,也开始接触到概念化的旅游。

这次林区遍访,让我惊奇地发现这里潜在的四大特点:

奇特的地理。从209国道城区段往西北直上20公里抵达高岩子国有林场,却平地拔高几近1300公尺。这里是建始县境西北边缘,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市接壤,离巫山长江码头60公里,地理坐标北纬30º41´-30º49´,东经109º31´-109º45´。整个林场属巫山山脉分支,群山连绵,异峰突起,最高处太平峰,海拔2090米,是建始的屋脊。这里雨量充沛,空气潮湿,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相对湿度80%,终年多薄雾细雨,无霜期170天,夏季凉爽,冬天寒冷。站在海拔1800公尺的林场瞭望塔台,20公里外的业州城区依稀可辨,令人浮想联翩。

丰富的物种。建始是我国古老孑遗植物的重要分布地带之一,堪称一座规模宏大的天然植物园。高岩子的落叶松、柳杉、花柏、扁柏、榉木、榆树、鹅掌楸、水曲柳八大珍稀植物遍布林区。日本落叶松在建始最大的有林地就在高岩子,3万余亩,它与邻近的长岭岗林场一道建立起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种子源。种源地理试验、无性繁殖试验、密度试验、施肥试验以及遗传资源保存、种园早实丰产技术等系列科研项目获得成功,使建始的日本落叶松享誉中外,震惊岛国。一棵树蕴含一个故事,一段路有看不完的树,讲不完的故事,这里是不可多得的科普基地。

广袤的土地。高岩子国有林场人工营造林6万亩,业州镇的三合村、桃树坪村,村民因交通不便,生病就医难,学生上学难,开始大规模迁移,留下2万亩山林和两千亩耕地,给开发利用以足够的空间设置猎场、靶场、生态养殖场和滑雪运动场,同时具备民宿所需各类高山原生态蔬菜基地、自驾游露营基地、别墅式接待基地。

避暑的胜地。高岩子常年最高气温27ºC,最低气温-7ºC,平均气温9.5ºC,是理想的避暑消夏胜地。这里是马家河发源地,属清江马水河上游左岸二级支流,1998年县水电设计室与湖北省水利水电科研所进行红瓦屋水库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坝高50米,库容500万方,以解决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城镇生活用水为主,补充乡镇企业用水,兼有发电、养殖、防洪、观赏综合利用型水库。这个水库已经竣工,但蓄水功能不健全,只需改造便可复活。同时,林场场部所在地凉水沟山泉涌流量亦可储蓄利用。

依据这些林林总总的踏勘心得,我顿生开发利用的念头,《生态旅游前景广阔》的调研文章便一气呵成,刊载于《湖北省计划与市场》1997年增刊。

花坪结下的旅游情缘

2006年,是建始乡镇换届之年。9月初,受命县委,我赴任花坪乡党政主职。县委要求:10月份以内必须成功召开两会,即党代会和人代会。换句话说,一个多月的准备时间里,我必须拿出本届乡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写进两会报告。


2006年10月笔者在花坪党代会上

到任第二天开始,我白天遍访花果坪、唐坪、石马三片57个村,夜晚整理所见所思。仅用20多天的时间,形成了“二三四”工作思路。即主旋律两句话:一心一意谋发展,共建和谐小康乡;产业发展三句话:全力抓烟叶,招商办工业,发展三产业。当年的烟叶生产,全县收购量过500万斤的乡镇只有两个:花坪和官店。所带来的丰厚财源决定了这一产业是不可撼动的传统主导产业,必须咬定不放松。但是,当时就这一产业发展之难流行着一个说法:烟草技术员抓发展,给烟农喊爹,轮到烟农卖烟,给烟草技术员喊祖宗。协调企业与烟农的矛盾,历史地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我认为,矛盾之源在发展路子过窄,破解这一难题的金钥匙依然是发展。因而,萌生了探索性尝试的念头,试图通过招商引资实现花坪旅游业、工业零的突破,通过发展教育、卫生业,全面振兴花坪;瞄准的目标四句话:发展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壮大一方事业,确保一方平安。

2006年10月,花坪组建了全州88个乡镇第一个旅游办,陈德怀同志任主任。花坪旅游业发展选点小西湖村,先期作为新农村打造,从村庄规划、围湖蓄水、环湖公路和人居环境整治开始破题。以此筑巢引凤,致力于把小西湖建设成为花坪人民的客厅。

这个决定激起千层浪。

当时,县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则:纳入新农村的村,先决条件必须是启动了两年以上的整村推进项目村。可是,小西湖当时什么都还没起步。为此,县长王金维专程赶到花坪与我商议。听完我的汇报,王县长理解了,并表明了支持的态度。


花坪千年紫薇王

2006年底,县四大家领导在县委三楼小会议室听取10个乡镇党委书记关于来年烟叶生产的计划与措施汇报,每人限时10分钟。我用2分钟时间把2万亩的生产计划作了简明扼要的汇报。话锋一转,转到了旅游业思路上,引起哄堂大笑的嘲讽。这也难怪,当时的建始旅游做过一些工作,但不成气候。大家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的无稽之谈。


当年的黄鹤桥

这年,我已46岁了,不会草率提出这个课题,更不会浅尝辄止。首先想到,要把花坪干部队伍的思想武装起来。经与水布垭建设单位清江公司联系,县移民局支持两条船,我带领中层以上干部到水布垭坝下发电机房,参观身边壮观景象。再折回清江景阳段、野三河谷段,切身感受花坪因蓄水工程而新增的30公里共享内水及其沿岸奇俊风光。旅游,开始在干部队伍的灵魂深处扎根。


花坪稻子坦大龟瀑布

利用周末,我请到了县财政局长秦宏龙帮我解决围湖蓄水没有资金来源的难题。几经努力,他帮助花坪筹措到项目资金280万元,并迅速付诸实施。

转眼到了2007年7月19日,县政协主席严奉轩电话告诉我: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董事长黄木清先生一行在建始境内考察了红岩、高坪、景阳三个乡镇,有开发生态资源大兴旅游业的意向。下午3点,我联系到正在景阳踏勘的黄董,邀请到花坪做客。晚宴设在花坪宾馆,席上气氛活跃,我借机提出了一个敏感话题:兴旅游业离不开接待中心。同时表明:宴后陪黄董散步。

小西湖堤上,我向黄董隆重推介了花坪发展旅游业的气候、人文、山水和旅游产品四大优势,建议接待中心选址小西湖。

7月20日清晨7点,我赶到花坪宾馆准备陪黄董早餐。宾馆老板向东告诉我:客人6点钟就出门了。我心头一喜,径直驱车小西湖。果然,黄董的车停在村委会门前,黄董已经走到了湖对岸。他郑重地向我提出一个严峻的疑虑:如果这里建设一家四星级宾馆,水源不足。我不假思索地应道:“一周内回话!”

我匆匆赶到州水利局向老领导胡用林局长汇报来意,他欣然应允,带着分管局长和业务科长到花坪现场办公,落水坪320万元塘堰工程项目就这样敲定了。

2007年冬,全国范围大面积遭遇罕见的凌冻灾害。恰在此时,黄董的团队打算放弃旅游业战略思路。腊月二十三,我带着花坪乡分管领导、旅游办主任冒着严寒冰冻驱车12小时赶到黄董的汉口总部中央华府,这时已经是晚上7点。青莲商务酒店的宴会厅里,黄董团队骨干到齐,我代表花坪58000父老乡亲给志顺公司董事会拜了个早年,同时讲述了一个故事:

1917年9月,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受孙中山先生之托,以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的身份从武昌出发前往昆明,争取云南军阀唐继尧支持北伐。因唐闪烁其词,缺乏诚意,致使争取末果。章太炎深感愧疚,在郁闷中原路返回。途经花坪小西湖,叹服小西湖美景,驻足3月,留下了一首题赠小西湖的诗:“群山缭绕画廊开,荡漾波光浮草来。几树莺声翻柳浪,万峰鸾翠郁龙堆。新蒲掩映鸥波绿,舞絮飞扬蝶影徊。欲把西湖比西子,可能遥唤玉华来。”而今,花坪老百姓在追问尾联“玉华”作何解释。我的理解“玉”是财富的象征,“华”字面意思是社会地位,暗喻中央华府。志顺公司钱赚够了,是该有新的追求了,章太炎先生的百年预言必将应验在志顺公司!

我的话音刚落,黄董接过了话头:“林书记别说了,我们团队的骨干都在,也不再开会了,我表个态:建始旅游要搞!接待中心非小西湖莫属!”

这晚,我电话向已经升任县委书记的王金维作了简洁汇报。王书记很开心。

2008年夏,县人民政府与湖北建始清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志顺房地产公司)正式签订野三河旅游景区开发经营合同。


黄鹤桥门楼建设中


野三河稻子坦脚下码头建设中

2009年3月,我回县文体局工作。

2017年夏,小西湖新村委会落成,书记向开宏邀请我写一副对联,我欣然应邀,云:

一句谶言兴产业;

三年基础奠将来。

干溪坪难解的旅游情结

建始文旅系统的扶贫点定在官店已多年,我自2013年3月改任非领导职务起,先后驻过横梁子、猪耳河、后坪。2018年3月,受局党组的委派,我加入了干溪坪村的尖刀班,8月16日任驻村第一书记。下组入户全覆盖的群众会,给了我认识干溪坪的良多机会。一个多彩的季节,夺目的红色却深深地映入我的心灵,干溪坪八份革命烈士证明书开启了我的红色探访之旅。


干溪坪村委会

检索发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周逸群、邓中夏、段德昌、贺锦斋等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第六军。1928年12月24日,贺龙率红四军攻下建始县城后,进驻官店,收编干溪坪曾宪文部,直至1934年贺龙与任弼时创建川黔革命根据地,前后长达6年活跃于巴建鹤一带。虽然番号有红四军、红六军、红二军团、红三军等,但总指挥只有贺龙一人。这支部队,在这片红土地谱写了中国农村土地革命的辉煌篇章,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腹地的官店千名儿女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其中54人进入《鄂西英烈名录》,干溪坪村的曾宪文、曾宪国、曾春茂、陈永林、杨德美、宋光太、马相成、张正国八英烈榜上有名。

1930年2月,中共湘鄂西前委在巴东、建始、鹤峰以及宜昌市的五峰四县交界地区组建巴建鹤边防司令部。司令部驻扎在干溪坪村7组鸡公山,扎营于后山云盘岭、薄刀岭,辖3个团4个大队千余官兵。干溪坪村的曾宪文任司令员,曾宪国任经济处长,曾春茂任红三军四团三营营长、陈永林任游击大队长。


巴建鹤边防司令部旧址

1930年12月上旬,蒋介石集结8个师3个旅10万兵力,发动了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1932年5月,鹤峰失守,曾宪文因身患痢疾卧床不起,被围困于鹤峰燕子坪白果荒大山中。为保存力量,他下令将士撤走,自己留下做最后一搏。8月19日,曾宪文在丘台被敌人砍下头颅带回鹤峰县城示众3天,时年27岁。1932年12月30日,红三军在军长贺龙、政委关向应率领下,夺回鹤峰县城。1933年4月,贺龙在金果坪为曾宪文主持追悼会,赞其为人正直,刚毅果断,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善于捕捉战机,机动灵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尤以长途奔袭、近战、夜战见长,使敌人闻风丧胆,是一位战功卓著的红军高级将领。

根据这一史实,我于2018年4月向官店镇党委提出了巴建鹤金果坪、官店口、邬阳关“红三角”红色旅游项目、干溪坪12公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建议,并着手挖掘整理红军故事。

陈子清烈士的故事采写颇费周折,县民政局记载表明他是红军游击队连长、花椒山区苏维埃副主席。当我专程赶往花椒山探听详情时,却无人知晓。我又通过镇党政办遍访官店49个村,查无此人。一天,在王光垭获得了一条重要信息:或许老虎洞旁91岁高龄的田天照老人知晓。结束对田天照老人的采访后不久,老人去世了。但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老虎洞前的孤魂》终于再次传开,《红色记忆》终于付梓。

3个月后我就退休了,二十多年之于旅游却情难了,意难收。先抓紧时间做好干溪坪品山广场、红色旅游两个规划设计,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官店干溪坪红三角红色旅游景区赢得世人青睐。

长相思·革命老区干溪坪

高的人,矮的人,海角天涯同志亲,何论富与贫。

血几轮,火几轮,百载腥膻草木新,青山泛早春。

2019年11月28日夜于干溪坪


(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