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浅探建始县美丽乡村建设路径

通讯员李翼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前,我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关键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改善,结合实际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备受关注。

建始县顺应时代号召、立足长远发展,提出“四四战略”,在铆足精力坚决打赢打好精准脱贫、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四大攻坚战的基础上,制定了构建“富强建始、活力建始、绿色建始、幸福建始”的目标任务,走绿色发展之路,既遵循自然规律又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设“四个建始”,美丽乡村建设当是题中之义。

根据县委统一部署,带着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的思考,完成“五个一”(读完一本《共产党宣言》、一场考试、一次集中讨论、一次党建知识竞赛、一篇调研文章)学习任务,2018年11月18日至11月24日,建始县委组织部与杭州市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一次新颖别致、内容丰富的青年干部培训,通过课堂教学、实地感受等方式学习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从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理念创新等多层次、多维度探索建始美丽乡村建设路径,此次学习,使我对美丽乡村建设也有了更深刻地理解。

一、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亮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是小康社会在农村的具体表现,主要目的是让村民养成美的德行、创造美的生活、获得美的享受。经过调研学习,总结出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具有以下特点:

(一)思想引领,规划先行。杭州市秉承乡村建设、规划先行的理念,充分挖掘每个村庄的突出优势,结合所处地理位置及预期发展模式,邀请专家、规划院所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对村庄形态、建筑风格等方面有明确的目标定位,通过详细规划,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之美。以狄蒲村为例,原本废弃的牛棚、猪圈经过精心设计,摇身一变成为颇具艺术性的咖啡屋、音乐管,既保留了原有村庄印迹,又增添了现代元素,令人驻足。

(二)硬件配套,服务至上。建设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是首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水、电、路、网、厕以及旧房等基础设施的整治与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乡镇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等现象,为村庄带来便捷的同时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扩大村庄公共服务外部辐射范围。

(三)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目的是造福群众,最大限度地维护群众利益。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群众以主人翁姿态和饱满热情投入到美丽家园建设中来,将会事半功倍。以杭州市为例,当地村干部组织村民倾注心血共同修建石道,在村民的共同爱护下,石道干净整洁、保存完好,现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穿过荻浦村古朴幽深的石道,感受百年老树枝繁交错,小溪潺潺、枝头松鼠嬉闹恰似一幅生态画卷,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文化为魂,新旧交融。对于文化的认知、保留及运用,可以通过保护古建遗存、挖掘历史典故等途径放大地域文化符号,赋予村庄鲜明的文化特色,增添其内涵与魅力。狄蒲村申屠氏祠堂展示的农耕器具和旧时代生活物品将农耕文化宣传得淋漓尽致,申屠氏族谱及相关民间传说也极具韵味。在桐庐环溪村,既有现代元素的摩登建筑,也有展现环溪民风民俗的旧房老屋,现代与传统的碰撞,擦出新旧文化的火花。

二、建始县美丽乡村建设短板

通过对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考察学习,我更深刻地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对促进乡村振兴、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建始县以精准扶贫为抓手,聚焦新农村、城镇化、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及生态环境建设,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但是,部分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并没有得到彻底扭转,农村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三乡工程”启动以来,在“乡情、乡亲、乡愁”的牵引下,大量在外能人志士回乡创业,积极投身家乡建设,集聚人气、财气、灵气。但是,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县是重点贫困县,贫困范围广、贫困基数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招商引资难度大,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解决宜居问题,更是实现农民富裕、农村富足,因此,依托产业带动,不折不扣谋发展,提升全县经济实力是当务之急。

(二)思想观念转换不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是农村贫困户的“福音”,特别是易地扶贫搬迁一批让贫困群众喜迁新居、住进楼房,享受政策“福利”,其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未改变,工业园建起来了,企业引进来了,但农村劳动力却未被完全吸收,如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成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之一。

(三)“生态王牌”打造乏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加重、生态形势日趋严峻的国内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生态宜居将是美丽乡村建设必争的“王牌”。我县地处鄂西山区,绿水青山环绕,森林植被覆盖率高,有“天然氧吧”之称,但是,对“生态牌”的深入挖掘和对外宣传力度不够,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能量不足。

三、建始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建始县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应结合建始实际,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庄为试点,以点带面向全县推广。

(一)强化领导,政策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成立一个坚强有力的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便于研究、协调,及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加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从顶层设计加以规范,为各项建设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二)产业带动,增收创效。结合实际,发展村集体经济,培育竞争力强的村级主导产业,特别是结合我县实际,重点扶持葡萄、猕猴桃、柚子、苹果桃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水果及高山富硒产品,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走农旅一体化道路,增加农民和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切切实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惠,激发农民自愿投资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超前规划,打造亮点。按照“生活宜居、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要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找准定位、合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深入挖掘各村独具特色的环境资源、历史典故、人文底蕴等优势,打造美丽乡村品牌。

(四)教育引导,干群共建。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大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力度,让村民切实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益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全面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坚冰,全方位招才引智,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