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 黄祥银,挺起心中的那根脊梁

特约记者向继武 通讯员向道芝

5月28日,记者来到茅田乡董家园村,沿着峭崖陡坡步行1个多小时,采访县劳模黄祥银。他身残志坚,始终挺起心中的那根脊梁,脱贫增收路上,成了村里的养猪能手。2017年他当选为最美茅田人,被县政府表彰为脱贫示范户,当选为县劳动模范。

生病落下终身残疾

今年44岁的黄祥银,居住在距村公路3公里的山岰里。他身体弯曲变形,缩成一团,但讲话很有精神。询问残疾病因,黄祥银找出一张泛黄的病情检查记录,那是1996年5月建始县人民医院出具的患骨结核诊断病历。黄祥银回忆,从1994年10月份,先是腿部疼痛一年多,而后病情转移到腰部,那时家里穷得连买去痛片的钱都没有,长期的病痛折磨让他几度想到轻生,最终落下终身残疾,疼痛变形的身体使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黄祥银家有三兄弟,他排行老幺,父亲腿瘸了,母亲双目失明,全家就靠老大黄祥兴、老二黄祥胜两个人撑着。

近年来,黄祥银可以下床了,为维持生计,他努力锻炼自己,学着编制篾器。由于交通不便,行走不便,编制的背篓、竹筐买不成钱。

黄祥银介绍,他与父母都享受了低保,父母每月还有几十元的养老金,父亲种点粮食、蔬菜,日子勉强过得下去。为尽量不给政府找麻烦,2016年生猪价格上涨,黄祥银便借款3000元买了4头仔猪养着,年底自食1头出栏3头,卖了1万余元。2017年又向侄女借了一万元,买了15头仔猪。

感动身边人

“你就不怕猪价下跌吗?”有村民问他,他却笑着说:“不管赚不赚得到钱,起码过年还是有猪肉吃,不养,连猪肉都没得吃。”他语气十分坚定。

“俗话说,知足常乐。”黄祥银话语给人正能量。“那时候屋里穷,没办法,老幺黄祥银还不能像现在一样活动,家里的房子,都是从几里路外背的石头,一点一点砌成的,交通不便,两兄弟就叫上邻居温作海,搞把锄头,三个人一挖就是七年,硬是在这穷山恶水之间‘凿’出了一条路!”提起修路的艰辛,老大几度哽咽。后来修水井等一系列事情,都是自己解决的,没为给政府找过一次麻烦。

黄祥银身体弯作一团,佝偻着腰颠着脚,每迈出一步都很吃力,看起来很不稳,好像用手指轻轻一碰就会倒下一样。

黄祥银属二级残废,不等不靠养殖生猪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村支部到各组开群众会,号召村民以黄祥银为榜样,引导20多个贫困户养殖生猪,种植药材,还有准备争低保的10余个农户,了解到黄祥银身残志坚的事迹后,主动放弃当贫困户的想法。

脱贫增收路

黄祥银从不乱花钱,2017年被评“最美茅田人”,政府奖励2000元,如何开支这笔钱,他同父母商量,最终决定,买8头猪仔用于发展产业。今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同样得到了2000元的奖金,黄祥银又将这笔钱用于买仔猪增加收入。

同时,他利用自然资源,养殖了10桶蜜蜂,每年收入1000余元。2018年养殖生猪11头,目前猪价跌至4元多一斤,他已经卖了5头,目前存栏300多斤的肥猪6头,等待时机出售。

“虽然猪价一跌再跌,但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黄祥银自信地说。

“当时,大家都不看好我养猪,认为生态养殖周期太长,收益太慢。”谈及养猪黄祥银感慨地说。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他坚持了自己的养猪事业。“发展生猪养殖业需要不断探索科学发展道路,只有依靠科技才能科学饲养管理,适时出栏。”为学习更多的养殖知识,他看电视了解致富信息,看网络新闻了解生猪市场行情,通过不断学习,他不仅丰富了养殖知识,还提高了养殖技能。

黄祥银凭借顽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科学的养殖,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带动周边村民勤劳致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编辑 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