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苏建敏,匠心26年做“好鞋”

特约记者向继武 通讯员简振刚 秦文印

“工人们齐心协力,国庆加班加点,完成外贸订单3.1万双……”10月8日,在福建赶制订单的福恩鞋业总经理苏建敏接受记者电话采访说。在鞋业拼博了26年,目的就是用匠心做好“一双鞋”。

家住建始高坪镇的苏建敏,从小家庭贫困,16岁到福建莆田福祥鞋业打工,从普通员工到鞋厂技术骨干,从车间品管到拥有400员工的鞋企老板。2011年,苏建敏毅然返乡创业,与跟随他10余年的制鞋团队,在建始红岩寺镇秋桂产业园区创办“双大鞋业”和“福恩鞋业”两家鞋企,让百余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他先后被评为州劳动模范,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建始好人”等。

“我就是想做一个让城里人瞧得起的农民工,给农村农民孩子争口气……”从进鞋厂第一天起,苏建敏暗下决心,20多年始终如一。

匠心,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情怀。为了掌握过硬的制鞋技术,他每天最早到车间,最晚离开车间,为了学到针车工艺,工友午饭后休息,他接着练;工友晚上下班逛街,他每晚练习到凌晨1点;为避免把皮料弄坏,他自己掏钱买下脚料练习工艺,与制鞋工作结缘。

1999年10月,苏建敏所在福祥鞋业集团,正赶上欧美市场客户因鞋子拉链品质问题,公司订单下滑,公司面临危难之际,苏建敏反复琢磨,加班加点,10多天后,创新解决了拉链拉不动问题。欧美客户前往验收,结果链拉滑动十分顺畅,欧美客户当即恢复公司业务订单,公司效益不仅没受影响,反而培增……

年终,公司老板为奖励苏建敏科技创新成果,特意给他10万元红包奖励。苏建敏(月薪950元)说,技术创新本身就是员工份内工作,老板的心意领了,但一分钱都不会要。

苏建敏返乡创业,在红岩寺镇扶贫产业园创办了“双大鞋业”,成为一家集鞋面加工、成品鞋制造、销售于一体的轻工业民营企业。投资300万元,建起了针车A、针车B等三条生产线的扶贫车间。

要充分了解消费者足部情况,才能提供更舒适、更合适他们的鞋子,才能使他们穿得舒适、穿得开心,这就是我们对消费者的态度。苏建敏说,知“足”,才能常乐!他瞄准中端市场,注册了《TSB158商标》,研发制造运动、时尚系列鞋,投放市场,消费者青睐。县就业局、县残联将双大鞋业列为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目前,共办了8期残疾人和贫困人口就业实操培训班,邻村400村民就近就业,其中40多名残疾人圆了创业梦想。

为解除员工后顾之忧,在县总工会、县科协支持下,公司创办了“希望家园”,聘请一名退休老师专职负责职工子女放学(假期)托管服务。县总工会对“希望家园”提档升级,建“爱心驿站”,挂牌企业职工子女托管中心,40多名留守儿童不再留守。

2018年5月,红岩寺镇与双大鞋业到福建以商招商,与福建“双凤鞋业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并授权试生产该公司产品。当年7月,双凤鞋业集团董事长到建始洽谈投资合作事宜。随着与“福建双凤进出口贸易公司”成功签约,并成立“湖北福恩鞋业”,并投入运营。

苏建敏视员工为亲人,组织员工外出春游,员工生日聚会,举办春晚等企业文化,调动员工积极性。在双大鞋业上班员工,月收入3000多元,同时,创办店子坪村寓公鞋厂,在高坪镇青花、望坪、三里坝等建有8个分厂。

2016年,苏建敏得知高坪镇高位截肢残疾人沈维兵因车祸失去左腿、拄拐杖手工制作石磨的特殊情况,他组织公司员工到现场,学习“石磨精神”,爱心捐款2000余元,帮助残疾人销售石磨30多座,增收8000余元。

2018年冬,苏建敏将1万元“好人奖”全部用于给红岩寺民族小学400余名学生送(棉鞋)过冬。他了解官店镇金家湾村百余户贫困群众过寒冬缺棉鞋穿的情况,12月,将价值2.3万元的100双“158”雪底靴棉鞋送给贫困群众。(编辑孙小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