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革命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年代,他忘我工作。
他把自己用鲜血换来的赫赫功绩深锁箱底60余载,却把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时时挂在心头。
穿过战火硝烟,历经千辛万苦,他付此一生,无怨无悔。
他,就是“最美奋斗者”称号和“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张富清。
舍生忘死勇立战功
在张富清的一生中,他最不能忘却的是永丰战役。因为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他目睹战友一个一个倒下。60多年后的今天,每当老人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仍然禁不住老泪纵横。
1948年11月,刚打完壶梯山战役仅3个月,永丰战役打响。11月25日拂晓,张富清带着2个炸药包、一支步枪、一支冲锋枪和16个手榴弹,和另两名战友组成突击小组。这是他能带上的所有武器弹药,作为突击队员,他心里很清楚,这一仗后他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
突击小组率先攀上永丰城墙,张富清第一个跳下城墙,冲进敌群中展开近身混战,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他端着冲锋枪朝敌群猛扫,突然感到头顶仿佛被什么东西重重锤了一下,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都翻了起来,鲜血流了一脸,他这才意识到一枚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头顶留下一道浅沟。
喘息之间,张富清发现另两名战友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顾不上头顶的伤势,他冲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个土坑,将8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捆在一起,拉响了手榴弹,敌人的碉堡瞬间被摧毁。他左冲右突,冲到敌人的另一座碉堡下,如法炮制,又炸毁一座碉堡。
激烈的战斗中,身负重伤的他,数次打退敌人的反扑,独自一人坚守阵地到天亮战斗结束。永丰战役,他炸毁两座碉堡,缴获两挺机枪,死里逃生,300多名战友却长眠于此,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啊!
有人曾问他:“你身材这么瘦弱,打起仗来怎么这么勇敢?”张富清说:“一冲上阵地,满脑子都是怎么消灭敌人,没想别的。”
永丰一役,张富清荣立军一等功,被授予军甲等“战斗英雄”称号,西北野战军加授他特等功。授功时,彭德怀握着他的手说:“你在永丰战役表现突出、立下了大功。”
深锁功名默默奉献
1955年初,31岁的张富清服从组织安排,拎着仅有的一只皮箱,带着爱人孙玉兰,从部队转业,来到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没有人知道,在这只皮箱里,锁着一枚特等功奖章、三枚一等功奖章和两次“战斗英雄”荣誉证书。
刚开始进驻生产大队,群众对这个外来人并不买账。为了赢得群众的认可,他住进最穷的社员家。白天,他和社员一起搞生产,挑最重的体力活干,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帮社员挑水扫地,很快和群众打成一片。
上世纪60年代初,张富清担任来凤县三胡区副区长期间,主导修建了三胡区第一座水电站——老狮子桥水电站,附近两个生产队从此有了电灯照明。
70年代,他又选择到“穷窝子”——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区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他带着社员,在绝壁上抡大锤,开山凿路,打通了卯洞公社通往外界的道路;为解决群众的饮水难问题,50多岁的他,腰系长绳,下到天坑底部寻找水源。出行难、饮水难的解决,逐渐改变了卯洞山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离开时,群众都舍不得让他走。
80年代初,他调任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副行长。刚来时,支行连间办公室都没有,5名干部职工挤在其他单位的一间土瓦房里办公,却创造了当年最好的业绩。1985年离休时,支行已为员工建起了第一栋宿舍楼。至今,他仍住在当时分配给他的那栋老房子里。
付此一生无怨无悔
“工作上离休了,思想上不能离休。”张富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卧室书桌上,摆着成堆的书籍和学习资料。如今,95岁高龄的张富清仍然坚持每天用放大镜看书学习。
患老年白内障需要做手术,晶体价格从3000元到2万元不等,作为离休干部,他原本可以选择价位更高更好的晶体,享受公费医疗全额报销的待遇,他却选择了最便宜的晶体。他说:“我年纪大了,不能再做什么了,能为国家省一点是一点。”
2012年,88岁高龄的张富清因病截去左腿,为了不让子女照顾自己影响他们“为党和人民工作”,他装上假肢,坚持扶着楼梯墙壁,艰难练习上下楼梯和走路,重新站了起来。这是何等的坚毅啊!
2018年底,恩施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在信息登记中,工作人员才了解到张富清曾立下过赫赫战功。他原本不打算把当年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拿出来,但又想到如果不拿出来,那就是对党不忠诚,是欺骗组织。他在工作人员的反复要求下,才拿出藏在箱底的奖章和证书。60多年来,这些奖章和证书,他从未告诉别人,就连子女和亲人都从未提起过。
老英雄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张富清被授予“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等荣誉称号,并被颁授“共和国勋章”。荣誉面前,张富清却告诫子女:“你们任何人不能拿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去要好处。”
来源: 湖北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