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2万亩高山葡萄“种出”甜蜜日子

图为:金秋时节,关口葡萄迎来丰收,喜悦挂在采摘人的脸上。(李碧莲 摄)

金秋,建始县花坪镇一片丰收景象,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孕育出特色品种“关口葡萄”。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漫山遍野挂满成熟的葡萄,串串晶莹剔透,山谷间弥散着浓郁果香。

“澳门的张先生预定了200箱。”9月15日,花坪镇村坊村葡萄种植户向林忙着拆袋、分拣、装箱、过秤、贴签,全家老小连轴转,中餐也顾不上吃。次日晚,这些葡萄抵达珠海拱北海关,每箱188元。

关口葡萄凭什么占领高端消费市场?9月中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建始花坪探访。

武陵山中“吐鲁番”

关口葡萄有着传奇经历。上世纪20年代,比利时一位传教士到建始传教,从海外带来一株白兰地葡萄苗,送给花坪镇长槽村(俗称关口)一刘姓人家。这株葡萄苗挂果后,带有玫瑰香气,放一篮在客厅,满屋子香味醉人心脾。当地人将其命名为关口葡萄。

地处清江边的花坪镇,海拔近1000米,温差大,日照充分,加上森林茂密,100多条清泉潺潺,造就关口葡萄出类拔萃的优良品质。然而,多年来,当地只有零星种植,换个油盐钱。山高路远,坡陡弯急,葡萄运不出山外,规模化种植几乎为零。

2002年,与国道相连的隧道打通,困扰花坪多年的交通瓶颈彻底解决。村坊村支部商议大力发展葡萄产业,提议却没有几个村民响应,“才吃饱肚子,谁舍得拿好田种果树,而且前期资金投入大,亏了算谁的?”面对质疑,几名党员决定示范种植。没有启动资金,他们借钱投入。2003年,州委组织部从党费中协调10万元,送到村坊村,用于前期搭建水泥桩和大棚建设。

“6亩田赚了15万元。”当地人连称没想到。2004年,首批葡萄挂果卖出天价,赚钱效应刺激了村民的神经。2015年,关口葡萄从200亩发展到3000多亩,葡萄大棚连成片,当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花坪被称为“武陵山的吐鲁番”。

生态种植点亮葡萄长廊

“直接入口,不用水洗,葡萄全生态种植。”9月13日,关口最古老葡萄树的拥有者刘进远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轻咬一口,汁水满溢。”刘进远带记者参观葡萄园,一棵葡萄树足有碗口粗细,已经75岁高龄,是当地最年长的寿星,被称为“葡萄王”。

果园里开了很多沟槽,从内蒙运来的羊粪埋在沟里。此外,每串葡萄还穿上纸质“外衣”。村坊村支书刘朝晖说,6年前就尝试套袋种植,“套袋让外观色泽漂亮,避免了农药这个最大的污染源。”

尝到甜头的花坪果农,坚持生态种植,沼液肥田、遮雨棚法……各种生态种植新技术在这里试验,华农大等单位专家成了座上宾。为实现产品追溯,每个葡萄包装盒上都印上相关种植户的标记和电话。

“吃一颗,透心甜。”武汉江岸区政务中心的胡梓月自从到花坪旅游后,她爱上这舌尖上的滋味,每天联系江岸区社区购买葡萄都在150盒以上,身边有一批忠实粉丝。

9月9日,关口举行开园葡萄采摘节,路边停满自驾游的私家车,客人将大箱小箱抬进轿车后备厢。建始县委县政府出台奖补政策,完善四通八达的田间公路,车辆可以一直抵达果园。

2019年,5个村10公里葡萄生态长廊基本建成,面积达2万余亩,成为全县最大的特色农产业。国家农业农村部在关口召开全国生态农业现场会,30个省市自治区派代表参加。

农旅小镇引领乡村振兴路

“连顿饭都没地方吃,住宿休闲更谈不上。”一位游客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嗅到商机的刘进远办起关口第一家农家乐,餐桌支在葡萄藤下,聆听建始民歌黄四姐,欣赏土家幺妹载歌载舞。

9月11日,几位武汉客人刚进门,主人面带笑容迎上来,民宿老板叫蒋代刚。每年葡萄成熟时,游客络绎不绝,蒋代刚决定开一家民宿,在外闯荡的弟弟支持了20万元。他投资50万元,建起一幢五层民族特色民宿房。花坪镇避暑客达3万余人,民宿生意火爆。

9月15日,记者在清江边的悬崖上看到100多对青年男女,系着绳索在教练指导下开展“飞拉达”攀岩训练,一边攀岩一边观赏美景。花坪清江岸由客商投资2亿多元,建成恩施州最大的户外体育训练基地,越野车大赛、速降、翼装飞行等活动纷纷落户。2018年,该镇入选全国100个重点特色小镇,被纳入全省三产融合试点,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精彩。(刘畅、张媛、向阳、李碧莲)

来源: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