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李友华 特约摄影师余安钢
大通观遗址
引子
《建始百年记事》书中【建始之最】记载:“最早的水利工程是下坝乡大通观水渠:长1.5公里,1871年(清同治十年)竣工,主修人雷和尚。”
大通观老渠道,同治年间以来,在此渠道基础上不断被整修。这段渠道现已被废弃。
2019年6月29日,老友余安钢身背相机邀我同行,并请长梁镇下坝社区一组曾任党支部副书记现年79岁的吴国祥做向导,寻踪百年古渠,再现历史遗迹。
大通观
大通观水渠跨越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建立三个时期,至今近一个半世纪,知道这段历史的人为数不多。弄清大通观水渠的来由,不得不提及大通观。
大通观遗址
大通观位于下坝老街北面,是一座石灰岩山包,高约50余米。因多年开山取石,石灰岩山包只剩三分之二,209国道、盛竹河从东面经过。老街南面约500米处同样矗立一座高50余米的石灰岩山包,两包首尾相望,南头北尾,距离1000余米。老街西面从南至北,由蜿蜒起伏的红沙包将两座石灰岩山包连为一体。由于南面石灰岩山包未开山取石前形如龙头,加之向西北盘曲的红沙包酷似一条巨龙约2000余米,传说龙尾大通观有颗夜明珠,俗有回龙望珠之美誉。就在回龙望珠尾部山顶一块平地上,建有一观,名为大通观。
此观何年修建无从考证。《建始县志》清同治五年(1866)版(建始县史志办公室编辑)卷三典礼志记载:“大通观,在县北十五里”。民国中期下坝乡公所曾设在观里,后来将大通观殿宇拆除,在老街南端即下街修建乡公所,新中国建立后下坝乡公所改设农民协会。
大通观山崖远眺
民国时期下坝乡公所遗址
据记载,老街西面200米处曾建有一庙,古称下坝寺(清同治五年版县志有记载),占地十亩有余,何年修建不详。民国时期将下坝寺改做下坝小学,听说菩萨等设施搬到大通观下岩洞,后逐渐失散。大通观因观闻名县内外,后来大通观殿宇不在,人们习惯把石灰岩山包仍称为大通观。再者,下坝的地名则是因为北面地势稍高的桂花有一上坝,故低些的坝就叫下坝。后来为方便起见,索性将地名下坝和大通观观名合称下坝观,旧时下坝也称下坝寺。
老坝址处,在80年代修新坝时被毁。
大通观水渠也因从大通观山脚东南绕过而命名。至于当年雷和尚为何主修大通观水渠,现在看来原因有二,一方面是感谢周围民众对寺、观的信奉而修渠引水灌溉农田;另一方面是水渠从大通观下和下坝寺前经过方便寺、观用水。总之,大通观水渠不是传说而是实例,更不是徒有虚名而是利在千秋。
古渠新貌
大通观水渠之水引自盛竹河桥湾河段(今下坝社区十组),在平缓地段筑一道长约20米的拦河坝(现已冲毁)。顺盛竹河西岸筑堤修渠,经于家河至盛竹河入口出小地名桑园田处,再筑一道长约10米的拦河坝。坝高不过4米,每遇到洪水暴涨,盛竹河滔滔洪水与于家河湍急溪流在这里汇合涌向下游。远远望去,于家河的汹涌波涛翻过拦河坝,掀起巨大浪花形成一道瀑布,从盛竹河西岸向东岸冲击,像一匹白马破浪过河,这一奇观被当地人称为白马过江。此处将两河之水引入水渠经马家沟,从大通观东南面山脚经下坝寺流入排水沟渠。
在此处原来有大树挖空后做的涧水槽
盛竹河上大通观引水渠道拦河坝新址,80年代修建,同治年间的坝址,在此坝上游约50米处。
大通观水渠经过大通观山脚南侧处,曾建有一栋石木结构瓦房,民国时期是下坝乡公所的仓库,后来国民党驻军(失业军官大队)改做粮食、武器仓库。解放后,下坝小学教室不够用,还在旧仓库设过教室。大通观水渠解放前一直以灌溉农田为主,灌溉面积200余亩。在当时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靠人工勘测和修建一条1.5公里长的水渠难能可贵。
于家河拦河坝溢水口处大通观渠道首端。
于家河与盛竹河相汇处,盛竹河左岸的渠道曾从这里汇入于家河,流向大通观山脚下,再流向下坝寺方向。2
于家河上大通观古老的拦河坝,在不断的维修中被披上了水泥的外装。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时期,下坝党支部按照毛泽东同志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指示,筹措资金、土法上马,将大通观水渠向一组延伸约1500米,贯通了一、二、三、四组,可灌溉农田500余亩。据吴国祥同志回忆,为最大限度发挥大通观水渠的作用,原下坝大队曾在文革初期帮助二、三、四组在大通观下原仓库联办面粉加工厂,用水车做动力做手工面条,方便农户用麦子换取面条或面粉。改革开放后,下坝村党支部于1979年和2010年分别争取到县水利局支持,在原大通观水渠基础上,两次进行全面维修。在老拦河坝下游重新筑坝,渠道用水泥粉面,新建两座渡槽,同时维修堰塘十余口,平时能蓄用时可灌,确保了4个组500余亩水稻旱涝保收。
龙头山远眺
流经大通观山崖下的引水渠道
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下坝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民委员会主任何振清应农户的迫切需求和出于对古渠的保护,率党支部、居委会一班人沿渠检查估算工程量后,组织专班用半个月的时间对渠道进行了全面清淤和维修,在芒种节前满足了农户赶水插秧。此举不仅赢得了群众好评,也是下坝社区党支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大通观旁农田中的渠道
远处是下坝中学,原下坝寺所在地。大通观水渠从农田中蜿蜒穿过。
朋友,当你知道大通观水渠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仍流淌着清澈渠水,一定会对曾经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古今建设者心生敬意。
渠水静静流淌,历史还将延续。(编辑蔡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