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侯康 张俊杰 黄妮 特约记者彭清慧 通讯员梅德凡 田杰
“一只鸡赚10元钱,养3000只的话,一年也可以赚30000元......”江德恒摊开小本子,细细把账算,眼中透着精明的光......
48岁的江德恒是高坪镇石门村人。勤恳、踏实、吃苦耐劳是村民们评价他时给出的高频词。
江德恒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中,吃够了贫穷的苦,他立志要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一切。20岁出头的他便早早加入到南下务工的大军中。
朴素的性格,坚韧的品质。务工过程中的他很快掌握了“车床”的技术,工资也随之水涨船高,达到3000多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萌生了回乡建房的想法。
2005年,他怀揣多年务工的积蓄回到家乡,买来建房所需的各种建材。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沉浸在新房建成的美梦时,一场无情的大火将老房子和刚买的建材烧的一无所有。
新房未建,老屋也被烧毁,望着烧过的废墟,铮铮铁汉江德恒不禁潸然泪下。
一场大火一无所有,无可奈何的江德恒只有再次踏上南下的班车,这一去又是近十年。
2014年,他带着积攒下来的十多万辛苦钱再次回到故乡。是用这笔钱建房还是发展产业?江德恒陷入两难。一边是仅能遮风挡雨的两间草屋,一边是建房后的再次一无所有。考虑到持续性发展,他选择了做养殖。
通过市场考察,当年的羊价较高。他投入5万元购买种羊,又花7万多元建了羊圈。割草料、种草籽、扫羊粪,一经决定,他便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成了名副其实的“羊老倌”。去年,卖了一百多只羊,给他带来9万多元的毛收入。
“这可是上好的农家肥,不能浪费啊!”养羊的规模不断扩大,羊粪越积越多,如何处理?江德恒眼前一亮,不如发展种植业,不仅能消耗掉羊粪,还能多一条致富的途径。
他开始尝试种植辣椒,一边种一边学,从10亩田到40多亩,从一个人种到雇佣8个贫困户当帮工,产业不断壮大。然而,命运有时总是颠沛流离,去年9月的一场大风夹着冰雹,让他的辣椒几近绝收。
“这行赚不了,那行可以赚!”种植辣椒带来的损失并没有阻止他脱贫致富的步伐。看到市面上种植凤姜效益不错,他又开始捣鼓,小有规模后,他又接着试验种植“土烟”。
听说咸宁有家公司与农户合作养鸡包回收,他便同村支书马不停蹄的前去考察。
村里引进的果园公司要招一个管护人员。我来!
水管站要在村里找一个护水工。我来!
不错过任何一条摆脱贫困的路。养羊、种辣椒、当管护员,他是脱贫路上的多面手,众多产业的发展是他不向贫困屈服的铁证,“贫困户三个字,我要彻彻底底的把它摘掉!”是他豪气万丈的“作战”宣言。(编辑李小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