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一个村标的蝴蝶效应

——关于杭州特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调研报告

通讯员 黄秀娟

前言:杭州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一草一木、一屋一椽,无不带着历史文化的印记。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风景名胜,都曾诞生过许多美好经典的诗篇。杭州用一颗诗意的心,向世界敞开交流合作的大门。“诗意杭州”特色文化建设助推经济发展创造了成功的范本。2018年11月18日至24日,县委组织部搭建平台前往杭州学习,桐庐环溪村特色文化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实践,为我县发展提质增效提供了参考。

环溪村地处桐庐县江南镇的最东面,坐落于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天山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环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由此而得名。“门对天子一秀峰,窗含双溪两清流”是对环溪村地理风貌的真实写照。

走近环溪村村口,便听见潺潺流水声,循声望去,一群鸭子在清澈的水中嬉戏,阳光照耀的水面漾起粼粼波光。继续向前走,看到了千年古银杏,庞大的身影笼罩着安澜桥。安澜桥寄存了安波定澜的美好寓意,她有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的天子源溪中有蛟龙作恶,危害一方百姓。一位美丽的神女应运而生,名叫“安澜”。她颠覆古代女子的形象,不但勇敢地智斗恶蛟,而且成功将蛟压制水下。为了避免恶蛟再次出现,她化身为一座桥镇住了恶蛟,确保一方太平。这样一个传说让人们对安澜桥不由多了一份崇敬!从安澜桥走过,放眼是满塘的荷梗,此时稍显萧瑟,却不妨碍低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想必荷花盛开时,“出淤泥而不染”的震撼更强。

一路沿着古色古香的道路指示牌前行,牌上的一个标记引起大家的注意。请教之后得知,竟然是环溪村村标,而且是村民自己设计的。环溪村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后裔聚集地,村标以周字为创作原型,体现周氏宗族文化;环溪双桥为村内明显标志,映于水上呈环抱之势,暗合村名。中间有一支莲花破桥而出,似笔绽放,道明了“崇文尚志,读书明理”的周氏家训,点明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爱莲文化之精髓。不仅如此,环溪村还有村歌《环溪村,我最爱的家》,同村标、村歌一起推出了“清莲环溪,秀美乡村”的品牌标语。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文化,而文化又牵引着人们更好地去保持一方水土。如今,环溪沾着先祖的光,大面积地种植莲花,并大力发展莲文化,特色文化建设的蝴蝶效应越来越大。在环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就有10 个,垃圾分类收集箱从公共场所到每家每户。全村规划一张蓝图,银杏苑、爱莲堂、天子源溪畔等综合整治按照规划执行到底。村内村外、院内院外、房前屋后,全部种树种草种花。村里酿的酒、种的花等所有产品,都贴上了独一无二的村标。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村里人都自豪地说:如今环溪村就是卖空气、卖文化。

短短半天的实地考察,却深刻体会到“清莲环溪”的文化带动效应,而环溪仅仅只是杭州特色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不得不让人思考杭州特色文化建设所坚持的原则。

第一,文化渊源是基础。“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洲”。杭州钟灵毓秀,远古即孕育着灿烂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宋室南迁在此建都,不少中原地区达官贵人移民杭州,使中原文化在此积淀,与杭州原有文化相交融,重新打造出具有浓重北方韵味的特色江南文化。在这人间天堂,小桥流水、西湖明月都是一首首抒情诗,广为吟诵。从白居易“春来江水绿如蓝”到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从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到戴望舒的“江南雨巷”,无不脍炙人口。杭州因文而诗,因诗而名,诗意杭州成为时代记忆。

第二,文化创造是核心。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文化,只有深入挖掘其内涵,进行设计创新,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展现,才能让人可观可感,最终得到认同和传扬。比如,环溪村村标、村歌、村里的建筑都是文化创造呈现形式。文化创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顶层设计,提炼主旨,这是创造的魂。一个地方只能主推一种文化。其次要多样呈现,融入生活,这是创造的根。主旨文化的提炼需要群策群力,多方验证,经得起推敲和时间的检验。一旦确定,就要在日常衣、食、住、行、用上下功夫融入。笔者以为,建筑是最直接最好的载体之一。一个地方的文化传承,很容易从建筑风格来辨别。杭州建筑所表达的文化内涵随处可见:望宸阁采用“明三暗五”的重檐楼阁式形态,是南宋建筑的显著特征;西湖文化广场以特有的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和古塔文化为建筑背景,结合现代文明的瑰丽意象,体现秀外慧中的吴越文化本质;杭州市民中心建筑群以“城市之心”立意,形态庄重恢宏;杭州大剧院整体造型似一轮弯月,与对面的金球——“杭州国际会议中心”交相辉映,形成“日月同辉”的美好景象;杭州奥体中心俗称“莲花碗”,是2022年亚运会的主会场,在G20峰会期间,奥体中心以七彩流光的方式呈现,惊艳众人。

第三,文化转化是关键。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包括语言、信仰、思想、宗教、风俗习惯、法规、制度、礼仪、文艺等等,会对整个民族、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能力与生活态度产生覆盖性的影响,起到某种规范或感召的作用。文化引领作用,不止在于增强人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尊严感,仅停留在精神层面。更在于文化的转化,这里的转化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把文化转化为价值追求,丰富精神生活。我们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就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出来的共同价值追求,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但笔者更想讨论的是把文化转化成经济效益。文化是可以消费的,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首先,可以提升地区形象。近年来,各地关于古代名人故里的争夺日益激烈,之所以各个城市都想冠以老子故里、曹操故乡等称谓,就是希望通过名人在文化层面的知名度来提升地区形象,借此提升文化底蕴和价值品牌,从而在经济竞争中更好地掌握主动权,创造更多价值。其次,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文化产品一般都带有较高附加值,它的产生需要大量技术和人才支撑,发展过程中就必须让技术、智力、人力、科技、资本等要素得到合理分配,并创造更大价值。再次,具有带动其他产业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对于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例,通过文化旅游可以带动当地交通、餐饮、住宿、商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同时还能够促进人口就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十分明显。2008年,原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巡视员施俊玲带队对广西的“印象刘三姐”做过调研,认为它带动了9个产业的发展。

一地之魂,文化为圣。文化散发着一个时代的气息,也展示着一个地方的特质。杭州山水再美,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没有将本土文化的精神引领和经济作用充分发挥,也不会连续十年来被评选为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杭州的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县来说难以望其项背,无论是人才、资金、技术,哪一方面都不能相比,但是有三点重要启示。

其一,必须要有文化杠杆理念。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这是在阐述杠杆原理。在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寻找杠杆,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县。虽然经济落后、人才缺乏,但文化无限制,必须树立以文化作杠杆的理念,撬动资金、人才、产业的流入。文化的魅力源自哪里?笔者认为就是它的差异性,而建始恰恰有最大的优势——直立人遗址。我县旅游推广的定位是“人类起源地 醉美金建始”。这确实是找到了关键点,但文化渊源没有深挖,整合做得还不够。建始是恩施的一个县,恩施是湖北一个州,恩施是巴文化发源地,湖北是楚文化发源地。建始直立人如何与巴楚文化结合必须深入思考。再者,民间故事要结合文化渊源再创造。《黄四姐》传唱已久,文化剧也登上了舞台,但知名度仍然不高,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太实。我们大多数对于杭州的了解,始于西湖,西湖广为人知,想必《新白娘子传奇》功不可没。杭州有宝塔、有西湖,这是实。有民间传说《白蛇传》,这是虚。虚实结合,文化的再创造成就了杭州的美誉和发展。那么,建始能不能思考把直立人、巴楚文化、黄四姐,甚至是红色文化故事统筹起来,形成具有建始特色的文化符号,比如:县标、县歌、标志性建筑等等。写到这儿,可能又有人要说,没有钱、没有人,做不了。是的,受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我们一定先要有文化杠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寻找撬动的点。

其二,必须逐步推进。笔者认为,以特色文化为杠杆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最有效也是最难的。最有效是因为文化传递的价值一旦得到认同,其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必将发挥,人们会向上向美向好,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再者,伴随文化而生的产业、产品更具有附加值,市场占领力更强,消费力更持久,经济效益更大。最难是因为特色文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仅凭一人之力,需要久久为功,群策群力。但是,再难,也要逐步推进。首先可以做好的是县域县情补课工作,尤其是全县文化底子的情况,有条件的同志更要立足全州、全省的文化背景去分析思考,清楚有哪些文化可以挖掘,再统筹做好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的规划。二是要提升审美能力。文化的再创造与设计密不可分,设计的美与丑,直接影响整体效果,一定要多学习,多观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三是要逐个突破。特色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分步实施。做好顶层设计后,要从最容易着手的地方逐个突破。从县级层面看,建始精神应该得到确定,并将建始精神融入各项建设工程。从乡镇看,店子坪村已经有了愚公精神,也有了村歌,不妨着手创作自己的村标,进一步明确形象标识,既宣扬精神,又让村里的土特产品、农家乐更具特色文化味道。其他特色村、特色乡镇的打造也要逐步融入特色文化元素。

其三,必须有效融合。文化不再仅仅是承载国家文化形态,而是越来越成为经济实体,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特色文化一旦确立,不能束之高阁,必须以文化为纽带,探索经济与文化互动交融的发展模式,制定带有特色文化的产业发展政策,落地一批重点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是文化产业的各门类进行融合。以动漫产业为例,从最高层面看,动画是传统的美术业和IT业的融合,还是与电影电视、网络、手机等播出渠道的融合。漫画离不开存储载体和纸质媒介,也就是与发行和出版行业融合。而文化和IT业融合,和数字内容产业的结合,就有了网络游戏文化业、数字内容服务业等等,这就是文化产业各门类融合的力量和成果。随着文化机构改革的发展,这块工作大有可为。二是特色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旅融合目前是开展最多的,还应在深度上下功夫。三是特色文化与农业的融合。目前大多数只卖产品,没有文化附加值。笔者到三里乡大沙河村了解到,有一家公司以百年义渡万其珍为文化符号卖红薯,虽然现在还没有很大的收益,但此举很有借鉴意义。要推进特色文化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副产品文化附加值。四是特色文化与建筑业的融合。关于文化与建筑的融合,前文已有很多例子,需要强调的是除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外,还要特别重视特色民居的打造。特色民居不仅指居住的地方,还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店面。例如,杭州桐庐县把一些废弃猪栏改造成特色茶吧、咖啡厅,全新思维的文化创造非常吸引人。五是特色文化与制造业的融合。通过“文化创意+传统工业产品”,拓展并完善产业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进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使制造业从传统的标准化、大众化、规模化的一般制造向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化的“软性制造”过渡。“软性制造”不仅能提升产品附加值,而且赋予其个性化、时尚化甚至艺术化的产品魅力。以“木艺邦”公司为例,设计的旅游纪念品、乡风文明宣传画以及传统的实木家具等,因为加入了土家族文化元素,运用了12项国家外观专利设计,其产品认可度更高,魅力就在于“文化创意与个性定制”。

结语:文化从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向产业化和效益化转变的速度越来越快,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转机。现在开展的精准脱贫,实施的乡村振兴工作要做的事很多,至少要推动六个以上产业的共同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和大背景下,建始县必须把握先机,努力寻找自身特色文化优势,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擎作用,实现自我突破,华美变身。(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