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大家谈】营造文明乡风 推进乡村振兴

王明清(龙坪乡宣传统战委员、副乡长 )

乡风文明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要求之一,乡村美,看“颜值”更看“气质”。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体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

去年7月7日,建始县委召开十五届二次全会,出台《中共建始县委、建始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成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一年多以来,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我县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修建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景观墙、农家书屋等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开展文艺进百村、非遗项目传承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开展音乐节、苗鼓节,梨花节、桃花节、丰收节、土豆节、猕猴桃节、江钓大赛等活动,倡导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弘扬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各乡镇各显神通,使得村村有特色,户户有变化,建始文明乡风扑面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文明乡风即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体现乡村的美丽风貌,还对乡村振兴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日,笔者跟随乡风文明建设“转转会”到了10个乡镇、20个村庄和10所学校,深受启发。营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在宣传方针政策上下功夫。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和教育农村干部群众作为极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强化教育引导,把握乡风文明建设方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反映时代要求和乡村振兴需要,引导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逐步与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一是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把农民群众关心的各类问题搞明白,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增强信心、凝聚共识,引导农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屋场会、群众会、小组会等载体的作用宣传省、州、县关于实施文明乡风的重要决策和重要举措,激发和引导农民群众热情参与,真心实意、步调一致的投入到文明乡风建设上来。二是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用农民群众乐于接受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引导农民群众增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乡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好风尚。三是组织好科技文化知识学习活动,注重专业和就业技能培养,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是坚持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民主法治意识,努力在农村形成遵纪守法光荣、违规违纪当罚的知法与执法的良好环境。

在产业兴旺发展上下功夫。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就失去了基础,就成了落后的风俗。村坊村的葡萄,旋龙村的金果梨,当阳坝的生态旅游业,都见证产业兴旺是乡风文明的基础,同时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把分散承包的土地整合起来,以各类专业合作社为抓手,充分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意保留乡土味道,乡村风茂,保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才能让绿水青山转变成金山银山,体现生态文明。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下功夫。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各地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文化旅游、精准扶贫、农村基层治理相结合,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面貌和发展条件,农村人居整体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但目前,应进一步统筹协调,久久为功,一是农村突出规划先行,在农村已形成的村落、村组,遵循着农村村庄繁衍和发展的“自然”规律。有着特有的生产生活习性、人居环境建设的理念,也受到自然环境限制、经济发展制约而变化的特点。因此,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也要注重加强传统古村落保护的规划。以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眼光,明确整治重点,分步稳妥实施,推动解决村庄整治中面临的传统问题,让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跟上时代发展节拍。二是要突出重点,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加强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开展农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建设村庄公共活动场所,带动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三是突出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整治上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加强乡村环境整治,就应注重把短期效应和长期效益相结合,重点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稳妥有序抓好整治,让群众见得到实效,让群众支持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

在农村民俗文化上下功夫。一是要突出地方特色。建始,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的富饶沃土。千百来来,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们在辛勤劳作建设美好家园的同时,创造了丰富多彩、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有三里《黄四姐》、长梁的丝弦罗鼓、茅田的苗鼓文化等。为了继承和保存这些传统文化,是曲艺爱好者大力搜集整理曲目,吸收精华,剔除糟粕,使这种民间曲艺得以传承,重放光彩。二是要体现时代精神。在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时代特色,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热情讴歌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实践,赞美农村新变化。三是要坚持自愿的原则。文化活动是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四是发挥好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领导作用。村里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离不开村级组织的正确领导。农村要繁荣发展,既要抓经济,也要抓文化;既要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也要让大家的思想“富”起来。

在推进思想道德上下功夫。思想道德建设是乡风文化建设核心内容,要坚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进行正确“三观”教育,进行“自强,诚信,感党恩”教育,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善行义举、建始好人系列评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人至深的身边故事,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好人,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特别是校园创建,从学生抓起,依靠“小手牵大手”和“大手牵小手”工程,开展学校文明乡风建设,从孩子抓起,让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

在创新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既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发挥好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同时,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乡镇、村社定期开展最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最美乡村人、卫生村落及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互学互比激起大家的文明创建热情。发挥典型、标杆带动。建立“脱贫之星”、“致富能手”、榜,将村内先进典型,荣获全县“最美家庭”、“致富标兵”还有诸多好婆婆、好媳妇进行广泛宣传,形成积极向上向善的村风民风。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工程,需要汇聚政府、社会组织、村民自身等多方力量,着力营造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振兴,让乡村居民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提升生产生活质量,不断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