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组织召开五阳书院申报国保暨价值评估研讨会【图】

建始网讯(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黄文 王振普 黄再铭)10月23日,我县文物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在五阳书院召开该院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暨五阳书院文物价值评估座谈研讨会。

五阳书院位于建始县城核心位置,古建筑规模宏大,既具学府之精髓,又有地方民俗特色,充分展现了社会群体意识和“礼乐相成”、“崇文兴教”的思想,是古代教育理念及建筑遵循纲常礼教和政治伦常观念的体现。五阳书院文脉绵长,文风鼎盛,历史悠久,在传播历史文化、崇文重教、传统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价值,为恩施山区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是鄂渝湘黔少数民族聚居地典型的历史文化符号,是建始县城的标志性文化景观,是千年古县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五阳书院可上溯到康熙初年,在城区始建于清乾隆20年(1755),乾隆28年落成,建成古建筑12间,规模宏大,初为建始义学。道光21年(1841),五阳书院督修扩建,两年后竣工,增设考棚、射圃,成为建始官办教育学署机构;光绪17年(1891)该院扩建,重修讲堂、东西号舍,设“山长”、“教习”。清道光版《建始县志﹒学校志》记载,据不完全统计,自清同治至宣统年间,曾在五阳书院就学的建始科甲出身人员计有秀才77人,举人21人,清末赴欧美、日本留学的10余人,他们曾就读于该院。

五阳书院和古代文庙一样,具有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有特殊的文化及文物价值。五阳书院是湖北省境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处清代书院。该院集义学、学署、藏书、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教育后期在继承、改革私塾、义学等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社会办学的独特教育制度,是当时的地方”高等学府“,并成为名流学者讲经论道之所,文人学士向往之地。据了解,当年与孙中山一道参与辛亥革命的朱和中、吕大森、著名铁路专家、北洋政府交通部吉长铁路局局长魏武英、北洋陆军部军学司长陆军中将吴经明等就是从五阳书院走出来的精英。

五阳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特色代表,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研讨会上,参会专家们纷纷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在历史变迁中,尤其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保留下来的古书院、文庙越来越少,有加速消亡的趋势,五阳书院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社会、文物价值,保护迫在眉睫,也符合我国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条件,刻不容缓。对此,县政协文史委员会提出提案,和书院价值评估推进会非常及时,建议多举措并行,加强书院的保护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推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使五阳书院再次成为建始重要的文化地标。

(实习编辑 胡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