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35】漫话石梯子

石梯子是业州镇石梯子村的一个居民点,这里其所以被人们称为“石梯子”,那是有原因的。

相传,很早以前,在这个山间长槽的槽口上,住着一户姓龙的人家。当家的名叫龙勤,妻子刘氏,夫妻俩上有老,下有小,在屋后的坡地上种着几亩薄地。年景好,收成还过得去;年景差,一家人就只能瓜菜半边粮。日子的确过得紧巴,因此,龙勤隔三差五就要上山打柴,背到离家十多华里的夔州府奉节县长安集上去卖,换点钱补贴家用。到长安集镇的路虽然只有十多华里,然而,沿途却是坡陡路窄,崎岖难行,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每当龙勤去卖柴,妻子刘氏就格外担心。

龙勤每次去打柴卖,尽管都是天不亮就上路,但要在长安集上把柴卖掉才能回家,最快也要到日中午时左右方能归家,因此,每到午时龙勤还未回家,刘氏总要跑到屋前的山包上去观看。然而,山包上树木森森,很难看到远处,她只能干着急。好在这山包顶上生长着一棵高大的樟树,刘氏心想,只要能上到樟树上,就一定能看到对面山垭口丈夫回来的必经之地。然而这树又粗又高,就是壮年男子也很难爬上去,何况她是一个妇女。

想着想着,刘氏忽然看到树旁有很多石块,正好派上用场。她立即行动起来,将石块垒成阶梯,一直垒到大樟树的树干分枝的地方。这石阶梯正好十步,刘氏很容易就上到了树上,站在树上眺望四周,果然大不一样,只要丈夫在对面的山垭一露头,就能看见,刘氏高兴极了。每次她爬上树去,只要看见丈夫的身影,一颗悬着的心就踏实了。她就立即从树上下来,回家去给丈夫准备茶饭,好让丈夫回家能喝上一杯热茶,吃上一碗热饭。

开始,她爬上樟树时,树上的鸟儿总是被她惊飞,时间一长,鸟儿看见她上得树来,没有任何惊扰它们的举动,不仅不飞了,还聚拢到她周围的树枝上,喳、喳、喳地叫个不停,似乎在向她表示问候。久而久之,周围的乡邻只要一听到大樟树上鸟儿欢叫,就知道准是刘氏又从石阶梯上了樟树,眺望丈夫是否回来。乡亲们看到她对丈夫这般贴心,没有一个不伸大拇指、没有一个不赞其贤惠的。

由于刘氏所垒的石阶梯刚好十步,有人就善意地开玩笑,给她送了一个“十梯子”的外号。开始只有同辈同龄的少数人叫得好玩,后来,叫的人越来越多了,就连到龙家去,也说成到“十梯子”家去,“十梯子”就成了龙家的代名词。龙家所在的槽口也被人们称为“十梯子”,后来“十梯子”就成了这个地方的地名。

也许是由于“十”“石”同音不同字,也许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道这地名来历本源的人少了,加上这十步阶梯均系石块垒成,不知从何年何月,人们就将“十梯子”叫成了“石梯子”,且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石梯子地名的来历,也有人说,是因为石梯子所在的长槽,有一条石级小路,因此称为“石梯子”;还有人说,是最早来此定居的人,由于没有地方住宿,只好垒石为梯,住在树上,故称“石梯子”;更有人说,是因为刘氏老了后,每当闲暇之时,就搬十步的木梯,爬上大樟树歇息,坐在树的枝干上品茶、嗑葵花籽,故称“十梯子”,因谐音又称“石梯子”。对上述的这些说法,在下实在不敢苟同,试观建始境内,过去有人住岩洞、有人住茅棚,但从未听说有人住在树上。也更未听说有老妇爬到树上去品茶、嗑葵花籽,试观建始境内,有此等老妇、有此等行为吗?当然,究竟孰对孰错,如今物是人非,实在很难辨别了,今记传闻于此,权当引玉之谈吧。

(资料搜集:邱昌松、黄继波、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