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托起阳光 靠志气脱贫致富

——记花坪镇隔马坦村村民马有才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朱远平

“帮扶驻村隔马坦,惠民政策遍山乡,全家合唱幸福路,产业果园留馥芳。”

“开门就见民心路,出门招手上客车,避暑山庄农家乐,蔬菜种植反季节。”

金秋飒爽,丰收喜悦,这里有隔马坦村的真实写照。

帮扶牵引动力  关怀落在肩上

“王叔,您们快进屋里坐,我的爸爸正在培训中心等你们,我把这车货送过去了一哈就回来。”这个热情打招呼的年青人名叫马俊,今年24岁,阳光帅气,是隔马坦村八组贫困户马有才的儿子。

马俊高中毕业以后就在外面务工,当过产业工人、建筑工人,在生产一线和建筑工地从事过苦活累活,知道当工人的艰辛,后来又学了驾驶技术,在亲戚的棉鞋厂当起了司机给老板运送货物,固定工资在1500元以上。

马有才带着一脸甜甜的笑迎接着我们,走进“百年教育培训托管中心”,里面有序地摆放着几十张学生课桌和凳子,墙面上还挂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切为了孩子”、“让孩子快乐成长”、“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各种牌子。

一看,就知道是一家教育培训托管中心,见面后,财政局结对帮扶干部王峰就与马有才拉起了家常:爱人今年的精神病发了没有?今年一家人的收入状况怎样?女儿读初中三年级了,学习怎么样?儿子马俊的培训托管中心的生源和现状如何?

看得见的变化 看不见的力量

“自从你和易主任结对帮扶我们以来,给我们申请了最低生活费用,帮我们申请修建了分散安置房,还找爱心人士资助女儿读书,现有学习成绩一学期比一学期好,我也在一家‘同心棉鞋厂’当工人,一个月也有1000多元的工资。”马有才喜在心里、笑在脸上、甜在嘴上地说道。

“看着这些梦境般的变化,我病了20多年的妻子,从去年起精神病就再也没有复发过了,现在正在儿子马俊开办的这家培训托管中心给学生弄饭吃,帮他们洗衣服,顺便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住宿也有了统一的归宿,吃住都有了着落,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正在讲话间,马俊笑嬉嬉地进屋跟我们说:“我们家原先条件难苦,妈妈也病了多年,我高中毕业因为没有钱继续上大学深造而出门打工,从事过许多的职业,也失败过多次,是王叔您和财政局的帮扶人员易叔给了我们脱贫奔小康的希望,鼓励我们通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总结经验,才有了我们一家人现在其乐融融的生活”。

激发内生情感 树立脱贫志气

“通过反思和总结,脱贫奔不康仅仅等、靠、要国家的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是不行的,光给别人打工是不行的,这都不是长久之计,必须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激发自己的内生动力,用智慧和所学到的知识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接着说道。

“今年年初,我就用自己多年打工积累在这集镇上开办了一家教育培训托管中心,聘请了两位具有小学教师资格的辅导老师,看管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专门负责他们的吃饭和做作业,现有托管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二十多人,所收的托管费用很低廉,基本上除了支付辅导教师的工资、房屋租金和学生的生活费用外,所剩无几,不过,也还能够保证我们全家人的生活,现有正在着手从培养学生的画画、写作等兴趣入手,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因人而异,不断培养学生的广泛爱好,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应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此为基础来不断地扩大生源,逐步将培训托管中心开办到其他的乡镇,为农村的留守家庭、上学的留守儿童找到一处安全放心值得信赖的留守之处,将国家帮扶我们贫困人家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在我这儿不断地进行传递,把他们当作我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让他们茁状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农村乡村振兴的有用之人,这也算是我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吧。”

财政局帮扶责任人王峰说:“财政局安排我和易永清两位干部来帮扶你们,看到今天的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希望你们父子心想事成,让马俊的教育培训托管机构合理合法经营,为农村培养更多的有用之人来使乡村更加振兴繁荣。”

(实习编辑 蒋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