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有了更深的铭记 脱贫为了更美的享受

——记驻花坪镇隔马坦村结对帮扶工作二三事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朱远平

霞彩染红了秋天,丰收缀满了田野。

站在隔马坦蜿蜒的公路上,望着静谧的山村,细品着快乐,享受着幸福……

这里,有驻村工作队的汗水和泪水;

这里,有驻村尖刀班的辛勤和探索;

这里,有一家家扶贫的故事和脱贫的喜悦。

“真情假意”话脱贫  不言疾苦开拓人

“真的很对不起,我错了。”

“是我的等靠要思想作怪,才导致上次检查组来我家调查精准扶贫情况时,乱说没有看见过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来过我家里。”

“真的是太不好意思见到你们。”

“是你们申请帮我们这家四口人修建了100平方米的易地安置住房。”

“是你们帮我们从偏僻的地方搬迁到了离花坪集镇更近的村级主线公路边,看病就医的村级卫生室就在距离家不到几百米的地方。”

“对于我们上了岁数的人来说真的是很方便了,交通信息更加畅通了,生产生活也更加地便捷了,真是很谢谢你们帮助我们家脱了贫。”

这位连声说对不起、道谢的人名叫向隆权,是隔马坦村7组的村民。

据了解,向隆权,今年71岁,由于患有痛疯、心脏等多种疾病,散失劳动能力多年,老婆今年也满了66岁,患有慢性痛疯疾病,现在行走都非常困难,多年前就散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就靠39岁离异单身的儿子向昌华,在外打工挣钱养家糊口,由于离异时还有一个现年5岁多的小孩需要抚养,导致家里的生存条件非常困难,生活异常艰辛,住的住房天穿地漏,木房霉烂多年,安全隐患特别大。

按照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的要求,财政局进驻隔马坦村结对帮扶以来,财政局机关干部实行全员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对子,与向隆权结对帮扶的财政干部名叫朱于华,今年57岁,身体廋弱高挑,1米7几的个子,为人低调和气,没有架子,是财政局机关二级局会计局的局长,人们喊他朱局长。

投身扶贫促发展  干在实处鉴初心

驻村帮扶以来,朱局长多次自己掏钱购米购面等物资对老人们进行看望慰问,多次走访、询问、调查、核实,反复沟通交流,确认该户住房交通等条件闭塞落后不安全,符合享受低保待遇和异地搬迁安置条件,就主动帮忙写申请,通过村民代表评议等程序后,确认了该户享受低保待遇和搬迁安置资格。

在此基础上,多次帮他联系安置地点,多次协调土地等矛盾纠纷,多次同施工专班进行规划设计,多次督办核查工程质量和房屋的修建进度,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新房当年就完了工,向隆权全家当年就搬迁入住了新房,新房所在地位于花坪镇五抱树村7组,儿子向昌华还用自己打工挣的钱,耗资三万多元重新修建了50多平方米的厨房、厕所和猪圈,老人们在家除了带孙子外,今年还喂了三头猪来保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现在每头都都有了300多斤重,生活有了新气象。

“由于资金短却有限,还有100平方米的院坝没有得到硬化,门前的停车场地也还没有整平处理,为了早点得到解决,以为朱局长是财政局会计局的局长,有权,于是就在上次检查组来调查精准扶贫时就说了假话,说朱局长他们从来没有来过我们家,目的就是要引起上级和重视,现在他才晓得,把朱局长他们的‘真情’给检查组的同志们说成了‘假意’,我这是思想不上进的表现。”向隆权十分愧疚地说道。

“这是我等靠要的懒惰毛病在作怪,儿子打电话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现在真的很后悔,最近在国庆黄金周,朱局长还牺牲休息时间,给我们买酒和衣服来家里看望我们,我们享受到了共产党的很多政策和帮扶人员的很多帮助,我们今后一定要学会听党的话,感谢党的恩情,用勤劳脱贫才最光荣。”

是呀,自从驻村工作队开始进村工作以来,不仅是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更需要开拓。驻村“尖刀班”站在扶贫、脱贫的制高点,踏踏实实地把扶贫工作做好,把激情转化为动力,做好新时代的奋斗者,做好传帮带,带出一家家勤劳致富的好村民,带动更多的脱贫人,让隔马坦因我们勤劳人而美丽。

(实习编辑 蒋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