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16】贡米田的由来

景阳镇大理社坦村五组有一个小地名叫楠木坦。在此地,有一坂水田,这坂水田中,有三块紧挨着的梯田,被人们称为“贡米田”。“贡米田”不仅名播乡里,而且享誉建始全县、乃至恩施全州。

这三块水田之所以被称作“贡米田”,其来历大着呢!

相传明朝崇祯年间,景阳大理的黄氏家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这人名叫黄兴周,被皇上选在朝中为官。黄兴周这人文韬武略、胸藏珠玑,官拜八台总兵,不仅在同僚中受人尊重,而且深受皇上嘉许,圣眷优渥。

有一年,黄兴周蒙皇上特许回家省亲,在家宴上,虽然满桌珍馐,他均觉平常,唯独家中的米饭他倍觉好吃。饭米下口,就觉得异香扑鼻;吃起来,味甘爽口、滋润滑软;吃过后则回味悠长。于是他详细询问这米的来历,家里人告诉他,这米的品种是本地种植多年的南谷,由于三颗米粒长可盈寸,为此,当地人称之为“三颗寸”。种植的地点就是自家楠木坦的三块水稻梯田。家里人又拿了一点米让他看,只见这米色似乳汁、呈半透明状,而且有一股清香。黄兴周十分高兴,说道:“我们大理竟有如此珍物,一定要让皇上尝一尝。”

假满回朝时,黄兴周果然什么都未带,单单只带了一袋“三颗寸”的米,即打马回京。

黄兴周回朝后,即去参见皇上,皇上在便殿接见他,他叩拜朝见皇上后,即呈上从家乡带来的“三颗寸”米。值班太监听黄兴周说从家乡带米献给皇上,心想,这黄兴周家乡一定是穷乡僻壤,否则怎么会将这平常不过的米献给皇上呢?脸上竟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皇上鉴于黄兴周不远数千里从家乡带米来献,虽所贡属平常之物,然其心可嘉。于是即吩咐:“将黄爱卿所献之米呈上。”太监从黄兴周手中接过米袋放在供桌之上。刚打开米袋,顿时一阵清香从米袋里飘出,皇上龙颜大悦;又叫太监盛一杯米呈上,皇上龙眼一观,见这米不仅香气浓郁,而且晶莹剔透,色如乳白,润如珍珠,粒粒滑爽、颗颗糍润。皇上连声称好,吩咐将米送到御膳房,午餐即要亲口品尝。

吃过午饭,皇上更觉得黄兴周所献之米,不仅外观好看,而且味道特别好吃,又宣召黄兴周晋见,谓黄所献之米堪称米中精品,并询问这米生产之地有无特别之处。黄兴周当即将家人之言回禀皇上。原来大理楠木坦这坂水田的土壤,是由泥灰岩和碳质页岩的混合母质分化发育而成,因此,其土壤中不仅富含钙、硫、镁等人体所需大量营养元素,而且还富含硒这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加之黄家这三丘水田所在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太阳出来一直晒到太阳落山,比其它田块将近多晒三个小时,因此对水稻光合作用十分有利;而这三丘水田是三块紧邻的梯田,排灌十分方便,土壤水、气、热状况十分协调,土壤养分分解释放合理,因此,水稻在生长期长势良好、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生产的大米当然质优味醇。

皇上听后,十分欣悦,当即说道:“爱卿家乡有如此宝地,难怪产出如此好米”。当即颁旨:由黄兴周父亲全权负责,每年将黄氏楠木坦三丘梯田所种植的“三颗寸”南谷大米贡奉朝廷。从此,大理就成了“贡米之乡”,楠木坦的三块梯田便成了“贡米田”,

这三块田中所产之米便成了“贡米”。(资料搜集:马友高、黄继波、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