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肖华
较长时间的高温酷暑模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度日如年,而对建始县花坪镇小西湖避暑休闲度假工作的经营者来说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出现了一房难求的喜人局面。
一
“小西湖的避暑休闲度假模式的最大亮点是在旅游企业的带领下,形成了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为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易推广的模式。”炳专家如是说。
连续6年到小西湖村避暑度假的武汉退休干部胡先生、邓女士夫妇二人说,花坪优质的空气治好了困扰他们多年的肺、支气管毛病,“大贵客栈”也让他们找回了青年时期在农村生活的记忆。
盛夏,每到傍晚,在花坪镇小西湖周边,游客川流不息。他们或散散步,或打打羽毛球,或跳跳舞,或唠唠磕,日子过得悠哉乐哉。游客的到来,让当地的农家乐业主心里笑开了花。
花坪镇小西湖村是野三峡旅游区游客接待中心所在地。同时,这里也是建始县休闲度假的胜地,每年吸引大量“候鸟式”游客。他们的到来,让花坪镇本地人成了外地人,让有小汉口之称的花坪镇变得更加名符其实了。
今年,大贵农家乐接待了30位度假游客,为了让客人吃好、玩好,夫妇俩忙进忙出,走路都是小跑。
“我们这里宾馆都住满了外地客人,周边的黄鹤、田家坪、小坪等村的部分农户家里都住满了客人,一房难求。村书记向开宏为了给客人找住的地方,腿都跑跛啦。”
“我们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致富门路,都是托的野三峡旅游区的福。”田大贵乐呵呵地说。
田大贵的忙碌和幸福生活只是花坪镇旅游产业链上众多从业者的一个缩影。昔日贫穷代名词的小西湖也逐渐发展成建始休闲度假、旅游扶贫新模式的标杆。吃旅游饭,赚特色钱,成为小西湖及周边群众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
期间,建始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设立消费者维权站、旅游巡回法庭,创造了舒适、诚信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玩得开心、住得舒心。来度假的客人一年比一年多。
据花坪镇旅游办负责人介绍,今年尽管新增了1000多个床位,但还是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截止目前,今年小西湖及周边已经接待游客近2万人,仅此一项就可以实现直接经济收入4000万元以上,间接收入在8000万元以上。
二
“建始能发展旅游?不是政府异想天开就是‘大老板’钱多了不知该怎么花。” “钱都被大老板挣走了,我们汤都喝不到,发展旅游业与我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2008年,武汉一家公司老总应建始县政府邀请,开发旅游项目,在不毛之地花坪镇小西湖村建游客接待中心时,各种议论纷至沓来。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老板暗暗下定决心,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带动当地群众走上小康路。
景区开业之初,部分游客发现这里的气候宜人,适合在小西湖周边度假。景区把游客接待中心的基础设施无偿提供给游客使用,为旅游部门的业务培训免费提供场所,用自己的管理给农家乐提供管理示范,休闲度假的新业态得到迅猛、健康发展。
三
如何与当地群众共生存同发展一直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老总黄小亮思考的问题。为了让当地人不把他外人,他把户口迁到了当地。工作之余,他主动与当地群众一起聊家常,侃大山,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张家嫁女,李家娶媳,他都按照当地习俗送上一份贺礼,一起喝苞谷酒,同桌吃饭。渐渐地,当地人有什么想法都与黄小亮说。不知不觉中,他也把如何管理,怎样接待游客,以心换心留住客人的理念教给了当地群众。
经过几年的发展,野三峡旅游区也由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游客接待中心的接待能力经常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为此,黄小亮有意识把周边有接待能力,诚信良好的农家乐组织起来,按照统一接待标准、统一价格的模式,把游客接待中心多余的客人安派到农家乐,由他们接待。同时,他还与当地农家乐业主建立了QQ群,实行信息共享,利益共当。此举既提高了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又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还带动了当地群众致富。据不完全统计,仅2016年就给农家乐安排客人4000多人次。今年,野三峡旅游区、花坪文体服务中心组织农家乐、当地群众和游客举办文艺汇演,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让游客在这里有家的感觉。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野三峡旅游区在带动小西湖休闲度假新业态健康发展,让当地群众在旅游产业链上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景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景区年接待游客量逐年攀升,旅游市场旺季不断提前,游客接待时间一年比一年长,游客接待中心出现游客爆满的现象成为新常态产。
如今,野三峡旅游区和当地党委政府形成合力,以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为契机,不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让更多的游客在旅游产业链上找准项目,脱贫致富的路越走越宽阔。 (本网编辑 樊淑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