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时评:建始茶业,如何“炒”出自己的成色

作者胡毅 郝顺祥


建始马坡茶生产基地(摄影陈玲玲)

今年4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东湖的一场茶叙,让“恩施玉露”、“利川红”名声鹊起。毕竟这两个品牌都来自我们的邻居,加之我县也是茶叶产区,因此,不少建始人都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本县的茶叶产业,想现状、想差距、想突破……

2017年,我县茶叶面积4.6万亩,其中采摘面积2.4万亩;总产量570吨,其中名优茶100吨,中低档茶470吨,总产值4500万元。这一数据告诉我们,茶业依旧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主打产业,是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的重头戏;这一数据又在提醒我们,同全州茶业强市强县相比,我们已不在同一个量级。

现有优势:有机、富硒,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我县气候、土壤条件特别适合茶叶种植。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均适宜茶叶生长,目前还没有一个经济作物的适应性和茶叶相当。县农业局农艺师郝顺祥举例说,“金观音本来是福建选育的茶叶品种,引种到建始后依然表现良好”。

我县不仅宜茶面积大,更优越的是生态环境好,天然富硒,森林覆盖率高,土壤有机质丰富,茶叶品质优良,大部分茶区位于富硒矿床带上,是真正的富硒茶。再就是茶叶质量安全有保障。我县大都是零星分布的茶园,发生重大病虫害的机率小,也便于病虫害防治。多年来,茶农从来就没有对其施用过任何农药,茶园接近仿生栽培模式,产品质量可靠。

我县农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茶农积累了一定的种植和加工茶叶的经验,农民参与热情高。

存在问题: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县大小茶厂30多家,除炜丰茶业使用燃气和电能加工设备外,其他都还用的是“柴火灶”,加工能力已无法“消化”数万亩茶园的原料。

产品结构单一。郝顺祥说,一度时期,我县红茶质量和产量小有名气,经济效益可观,后来因市场问题,红茶生产逐年萎缩,以至于消声匿迹,绿茶主打天下。现在,人们的饮茶习惯多元化,注重饮茶养生,有向红茶、黑茶转变的趋势。可是,全县大小小几十个茶叶加工厂,全部只生产绿茶,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个别能生产乌龙茶、红茶企业已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茶业上。

茶叶从业人员少。一是没有长期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茶叶加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欠缺;二是鲜叶采摘工短缺,采摘成本高;三是从事茶叶加工专业技能人员少。再就是品牌影响力小,仅有茅田子母、官店白杉、三里马坡、高坪八角等县内小有名气的绿茶品牌,这些茶叶的品牌影响力有限。

发展路径:挖掘亮点,培育品牌

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硒资源,以茶叶生产全域绿色化为主线,以原生态、安全、富硒为切入点,挖掘本县茶叶生产的亮点,培育茶叶品牌,把建始的茶叶“炒”起来。

“富硒”是我县所有农产品的金字招牌,茶叶更是众多硒产品中的明珠。据此,业内人士建议,我县要以“建始有机硒茶”为名培育茶叶品牌,乘势而上;以全域绿色化生产为契机,借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搞好有机茶生产认证;政府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的支持茶产业建设配套政策,调优茶叶产品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根据现有的茶叶基地,利用宜红茶产区的区位优势,顺应市场,从红茶生产实现跨越。

目前,应当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利用东西部协作机遇,加强与绿茶生产的领头雁——杭州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理念,提升本县茶业生产经营水平,实现“弯道超车”。

二是合理利用炜丰茶业现有生产的要素,培育龙头企业;加大制茶机械农机补贴力度,支持小茶厂技术改造,鼓励兴办小茶厂,让茶农的鲜叶应收尽收,调动茶农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茶旅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