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厂村,绝壁天梯引甘泉

记者刘波

“以往连人吃的水都不够,别说一个工地一天要用四五十吨水,真是做梦都没想到!”6月18日,在建始县茅田乡铁厂村与重庆巫山连接线的修路工地上,看着从背面数公里外的大山绝壁引进的汩汩甘泉流进浇筑的新修水泥路面,前来看热闹的村民个个脸上溢满幸福,笑得合不拢嘴。从祖祖辈辈背水吃到靠天吃水,再到今日一管清泉进农家,变化真大。脱贫攻坚路上,当地干群战天斗地,在连骡马都无法运材料的悬崖绝壁上架天梯引甘泉进农家,留下撼天动地感人一幕幕。

一个“渴”字愁心头

车穿过新场坪村,跃上一个小地名叫“天登垭”的地方,远远望去,群峰突兀,整个就像一面刀削的坡,这便是我们要走进的极度缺水的铁厂村。

绝壁取水就在对面的那座大山中

农妇游泽炳说:“终于甩掉了背了大半辈子的背水桶!”

“老人家,你们这儿吃水究竟有多难?”“难啊!二十年前,我家嫁姑娘请了10个壮劳力到对面山包3公里外背水,结果实在忙不过来,只得自己上阵!”采访中,该村2组84岁的李尚亮老人一脸苦楚。

“当细娃娃时,大人就带着去排队打火把守水,长大了在娘家就开始背水,嫁到本村婆家后还是背水,大半辈子就是围着吃水劳累奔波!”该村2组50多岁农妇游泽炳深有感触地说。

“莫提起我们吃水,造孽啊!” 游泽炳丈夫李廷润诉说一肚子的苦水。有一年寒冬的一天,他踩着嗤嗤作响的冰凌好不容易背着一桶水快到家门口时,脚下一滑摔倒在地,水从背桶里流洒一地。见此,他一屁股坐在冰冷的地上嚎啕大哭。在该村,凡是背水吃的村民均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行走十分困难

“过去,我们村7个村民小组背水吃有两个取水点,距村委会下方3个组在火龙坎上一个小地名叫‘樟木水’的地方取水,上方4个组在一个小地名叫‘毛狐狸’的地方取水!”年轻的村支书徐芳青介绍。

从他和大多村民口中得知,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背吃水离不开“三件宝”:打杵、脚背篓、背水桶。过去家家户户在屋旁山脚下挖坑靠天吃水,被戏称吃“牛脚洼洼水”。下雨三天有水吃,天晴三天无水吃。特别是一到冬季水冷草枯季节,家家户户都得背水吃,一个壮劳力起早贪黑一天最多背回三桶水,村民常常通宵达旦排队取水背水。由于取水处流量小,常常因抢水而争吵闹架,村干部因此伤透脑筋,跑断了腿。

背运材料之艰辛

李天佑等村民绝壁架天梯建蓄水池

“什么时候结束祖祖辈辈背水吃的历史?”“2000年,靠国家饮水解困工程,全村建起53口小水窖,虽不用背水吃,但靠‘天老爷’,吃得仍是‘巴结水’!”徐芳青回答。

“吃水问题不彻底解决只有外逃!”只要有条件,这里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往外搬,原本有179户500多人的村如今仅剩97户321口人。

不到铁厂村不知这儿的百姓吃水有多难,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吃“巴结水”,牲畜不敢多饲养,一个“渴”字愁心头,何时是个头?

绝壁冒险寻水源

这是一场艰险的探寻水源之路!

“铁厂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首当其冲是解决吃水难的问题!”2017年1月2日,前来驻村帮扶的乡党委书记冯成碧在“支部主题党日”上关切询问,在场的游泽胜等党员和村民代表不假思索作答。

“一定要花大力气啃下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这块‘硬骨头’!找水源的事你们负责,资金由我来想办法!”通过深入走访调查,冯成碧拍板定夺。

绝壁天梯艰难运输材料

“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曾有过打猎、抓中药材,攀岩身手敏捷的村民刘齐堂、游泽玉、游泽喜和彭仁伟4位村民当场主动请缨,组成寻水源“尖刀班”。

“我来带路!”1月12日清早,住在水源绝壁对面半山腰垭口的70多岁老人梁朝凤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老人带路,徐芳青和几位探水源“尖刀班”队员沿着梁朝凤老人老屋下方陡峭山坡下行,一路上荆棘丛生、怪石林立,小心翼翼艰难前行。

好不容易到达沟壑里,只见绝壁水源处,沟深岩高,根本无法向上攀行,即便想办法上去了,今后材料也无法运上去,第一次探寻水源以失败告终。

乡党委书记冯成碧一次次来到施工现场,叮嘱村支书徐芳青一定要注意安全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绝壁顶峰向下探寻,顺便也开辟出一条运送材料的山道!”折回路上,大伙儿的想法不谋而合。

1月18日,寻水“尖刀班”队员徐芳青一道自带干粮和水,拿上斧头、镰刀又上路,遇悬崖峭壁便砍杂树搭梯,硬是从山峰顶端往下“砍”出一条直通绝壁水源上方的一条长达2.5公里的寻水之路。

绝壁顶端,四处都是悬崖,探寻水源队员取下随时携带的又粗又长的绳子拴在悬崖边又粗又壮的大树上,一个个敏捷如猿猴般攀绳而下。

探寻水源的队员下到崖底,见半崖洞里水流下来,个个兴奋不已。顺着绝壁徒手攀到洞口,只见一泓清泉溢出洞外,大家大声喊道:“找到水源啦!”“找到水源啦!”“好嘞!”翘首以盼的村民应声作答,整个山谷一片欢腾。

绝壁天梯引甘泉

这是一场撼天动地的战斗!

“能不能尽量减少一下工程难度,就在洞口下方沟底修蓄水池?”“使不得!”“为何?”“沟底修蓄水池,遇上面石头滚落砸坏了谁来维修,再就是水位低,建成了村里还是有一部分村民吃不上水!”“若在洞口修蓄水池,既不担心维修的事,抬高水位50米,可完全满足全村人吃上水!”“有道理!”召开“诸葛会”,村民意见得到在场乡领导的一致认同。

绝壁洞内蓄水池建好了,水管铺好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别说现代设备进不了场,就连骡马都下不去!”“这弄不好可要搭上性命的,支付再高的工资我们也不干!”竞标包工头带着工人沿着探寻水源路线一遭走下来,站在绝壁顶端悬崖下,工人们头摇得像货郎的鼓,曾信誓旦旦的包工头一脸无奈。

“我们来!”“党得政策这么好,基层干部落实好,关键还看我们群众是否主动作为干得好!”“一碗饭都端到你面前了,难道还要人喂啊!”现场,村民主动向前来的乡党委书记冯成碧请战。

“只要村民有水吃,就是搭上性命也值!”曾有着打猎、挖种草药攀岩经验的6名村民口头相约,签下“生死状”。

他们是普通的村民,更是绝壁引水的英雄。他们是:55岁村民李天佑、50岁村民刘齐堂、50岁村民李佑川、48岁村民游泽喜、42岁村民游泽玉、33岁村民彭仁伟。

一管甘泉出山洞

“人累脱了几层皮不说,真是拿命换来的!”提起这一绝壁天梯引水工程之艰险,眼前这位42岁的村民游泽玉仍心有余悸。

原来,刚开始搭天梯时,游泽玉左手揪着的一根枯藤翻了篼,坠到一棵大树叉上,险些摔下悬崖断送掉性命。这件事后,在今后的运材料等施工工作中,大家格外小心翼翼。

要从绝壁引水,这一工程究竟有多难多险?采访中,记者在徐芳青等的带领下,重走游泽玉等6名工人肩挑背磨的运材料路线,从小地名叫“天登垭”沿一条机耕道向山里前行500米的一处红瓦屋处,进入近乎原始般的深山老林,顺着砍出的小道,一直斜下艰难前行,两边古树参天,滚落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上面横七竖八倒着腐烂枯死的大树。岩根处,村民用几根粗大的树木架起便道,猫腰前行,一路上小心翼翼,用时1小时才到达水源洞口上方悬崖绝壁处。

绝壁引水进村

村头建了四口大蓄水池

就是在这连山羊都难行走的绝壁羊肠小道上,李天佑等6位引水英雄,个个立下愚公志,一趟一趟,流着汗水,起早贪黑,咬紧牙关,硬是将一袋袋水泥和沙、一捆捆水管背到水源洞口绝壁上方,然后又用滑轮绳索将材料送到谷底,人借助绳索从旁边搭的3道绝壁天梯下到谷底。

在谷底,6位村民将运来的水泥和沙分成小袋像挎包袱一样挎在肩上,一步步、一次次,艰难爬向136步天梯进发,一步步,一次次,一袋袋水泥和沙、一块块石头送到绝壁洞口,砌成一个大蓄水池。

“辛苦了!”“一定要注意安全!”施工中,乡党委书记冯成碧一次次来到现场。乡长范妮极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一次次会同驻村“尖刀班”成员下城争取县人大支持,一次解决资金20万元。

一管清泉进农家,干群齐欢腾

一管清泉进农家。自2017年6月动工到2018年2月完工,这项绝壁架天梯引水工程总投资90万元,耗时9月,在绝壁洞内建蓄水池一口,又在村海拔较高位置建4口大蓄水池,从绝壁架引水主管道2800米、到组水管道1.3万米、到户水管道1.2米,全村97户除2户坐落位置较高外,其他95户家家户户引上绝壁甘泉。

“不可能!”“不敢想!”第一次绝壁天梯主管道引水进村头,84岁的李尚亮老人还是不相信,第二次拧开自家水龙头,捧着哗哗的甘泉,老人流下了滚烫幸福的热泪。

“哗哗泉水流进了家,吃水不再发愁,放开手搞种养殖业也不愁!”曾因水发愁而外逃打工或做生意10多年未回家的游泽勇、游泽红、梁祖俊3位村民举家搬了回来,忙着修房子、搞产业发展,在家乡一展身手。

绝壁天梯引甘泉,引来了铁厂村贫困乡亲的幸福笑脸!

短评:补短板 啃下“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记者刘波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其基础设施无疑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深处偏远大山中的建始县茅田乡深度贫困村铁厂村,吃水难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不到铁厂村不知道这里祖祖辈辈吃水有多难,村民有多希望彻底解决吃水难问题。吃水无望就往外逃,原本170户村现在仅剩下不足百户,真是一个“渴”字愁心头!

要啃下这个村吃水难的“硬骨头”绝非一件易事,就连当地百姓也叹道:这比登天还难!

硬骨头怎么啃?历时9个月,绝壁架天梯成功引甘泉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高度重视,干群齐心,合力攻坚,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攻不下的堡垒,啃不下的硬骨头。

“一定要啃下村民吃水难的硬骨头!”当地党委政府横下一条心,激发出贫困村民强大的内生动力。

“党的政策好,基层干部落实得好,关键看我们群众是否主动落实得好!”只要真心为百姓办事,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大家共同办的高度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立下愚公志,干群合力,其利断金。立下“生死状”,村民自告奋勇组成探寻水源“尖刀班”,施工“敢死队”,连骡马都无法运输材料的绝壁山峰上砍路架天梯,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修蓄水池、架水管,成功引水进村到户,把不可能变可能,完成了战天斗地般引水英雄史诗般的壮举。

县委书记向红林,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渊平对深度贫困村吃水难十分牵挂,要求务必想尽千方百计彻底解决。当下,在建始县委、县政府发出的加快补齐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阵阵号角声中,铁厂村干群绝壁天梯引甘泉的感人事迹无疑值得学习借鉴。(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