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小伙到外地工作,发现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了…

我叫于志军,江苏南通人,

2009年毕业来到湖北恩施。

对于外地人,当地方言称为“外麻”。

在成为一名供电公司员工后,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外麻”工程师。

曾经我以为,做工程师就是写写改改。

然而,

上班没有多久,我就发现,

居然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了……

我不会说话了!

我从事输电线路设计,经常要踏勘(现场实地查看),少不了要和村民交流。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初来乍到的我,因为不会说方言,常常被村民们认为是骗子。

叔叔,请问到前面那基塔怎么走?

你去哪基塔搞么子嘛?

(注:你去那个基塔干什么啊?)

叔叔,么子是什么意思?

你这个娃儿,看起来撑撑抖抖滴,啷个夸个白都不会?莫不是骗子哦!

(注:你这个年轻人,看起来人模人样,怎么聊天都不会?不会是骗子吧!)

叔叔,我不是骗子,我是电力职工,你看,这是我的证件。

好嘛,那我斗信你一回。那个塔啊,你从这条路,浑直走,走拢头了巴右手。

(注:好吧,那我就信你一回。那个基塔,你从这条路,一直走,走到尽头向右转。)

走拢头了巴右手,就是走到头了右拐是吧。

肯定是右拐撒!左边是桐坎坎你砌不砌嘛。

(注:肯定是右转啊!左边是悬崖,你去不去嘛。)

我有自己的原则,就是不想一辈子在别人面前低头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说的不是普通话。”初到恩施,因为语言不通,我闹过不少笑话,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最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有时会觉得与这里格格不入。

那个时候,我就暗下决心,要先过“语言关”。既要会说普通话,也要会说当地话。

白天我听别人讲,晚上就对着镜子跟自己说,难念的俗语记在本子上。学习的过程很痛苦,尤其是“半生不熟”刚开口的时候,发音不准确,听起来也别扭。但我依然厚着脸皮,不顾别人笑话,坚持练习。

在经过无数次嘲笑和自嘲后,我终于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

使用方言的频率增加,不仅给我的工作带来便利,也逐渐坚定了我这个“外麻”扎根当地的决心。

现在,当别人夸我方言说得好的时候,我心里那股得意劲,走路都能带着风。说到走路……

我不会走路了!

起初,来自平原的我,对恩施的山是向往的。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山脚下,我发现这山并不是我想象中的山!

这是连成一片的“山海关”。

曾经以为线路踏勘需要爬山,见过了,才知道那是“开山”。放眼望去连绵起伏,不知路在何方,更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突发状况。

2016年10月12日,我和同事上山勘察塔位。因为山高林密,时常有野猪出现,当地的村民给我们当向导。

脚下杂草丛生,基本看不到路。我们在树林里来回穿梭。突然,咔地一声,我的脚被“咬住了”,顿时蒙得大叫一声:“野猪!”同事连忙围了过来。等回过神来,才发现,我的脚居然被野猪夹夹住了!幸好野猪夹年代久远、锈腐严重,取下后,脚上并没有什么大碍。后面我每走一步都战战兢兢,碰到杂草密集的地方要先用木棍试探一下,不敢直接伸腿……

还记得在110千伏宣太线踏勘时,我们千辛万苦爬到了一个塔位,刚测量记录完数据,突然下起了大雨。山里雨点太密,一会工夫我们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为了保护测量记录,我把记录本放到贴身的衣服里面。眼镜片上全是水,戴着眼镜根本看不到路,摘了眼镜更看不清路,深一脚浅一脚,举步维艰!既然看不清路,我索性一屁股坐地上,顺着山里的土路滑下去。下山之后,我成了一个十足的“泥人”。万幸,记录本没怎么淋湿。同事们都笑我:宁可磨破屁股,也要保住勘测结果。

后来,我养成了个习惯,无论晴天还是下雨,现场踏勘都要带上塑料袋装记录本。

我差点不敢动手了!

从学校到单位,我感觉到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用,就通过“白加黑”“五加二”加强学习,向身边的老师傅学习,也向书本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组织集中编制《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6版)》(下称《典型设计》)。由于恩施地处高海拔地区,覆冰倒杆肆虐,因此我所在的单位被推荐参加《典型设计》的编制。

原先连省公司级别的专业编制都没有接触过的我,居然被安排参加国家电网公司的专业编制!突如其来的高标准和陌生感,让我心里一直在打鼓,差点不敢动手。

参编之初,首要任务是校核2015年版《典型设计》的部分内容。与其他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师级”参编小组相比,我们单位就像是刚来的“新学生”。也许就是这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让我们敢于对原版中的内容提出质疑。

原本三天的前期工作,我们只用了两天就理清了思路,熟悉了内容,开始逐页逐条计算电杆荷载、拉线受力等结果。在验算杆塔最大荷载和横担最大角度力时,我发现计算结果与原版不一致!

反复校验了原版的计算公式,没有问题,这时我们都有点摇摆不定:到底是我们错了,还是原版错了?但编制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穷究!终于,在一遍遍模拟校验后,找到了原因所在:原版在计算的数据选择上出现了偏差!

这次编制,让我不仅在知识上有所提升,还在思想上有所领悟。正是有了这次宝贵的经验,2017年,我有幸再次参与了《国家电网公司配电网工程典型设计(2017版)10千伏架空线路抗台抗冰分册》的编制。

9年的学习,9年的磨练,9年的成长,闯过了三关。如今的我,方言说得不比当地人差,爬山涉水也都不怕,不仅从白胖小子变成黝黑汉子,还牵手了一位恩施的土家妹子,组成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再也没有人叫我“外麻”。

其实,每一个离开家乡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种归属感缺失的情况,但只要坚持不懈融入,做好自己热爱的工作、找到一位你爱的人,就终能找到当地的归属感。

供稿单位:国网湖北电力

恩施供电公司 王雪姣 杨钊娥

责任编辑:杨堰川 江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