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张朝凯:发誓修通家乡脱贫路

通讯员冉思珍 张帅

身材清瘦,因为长期缺乏睡眠眼眶微陷,但目光炯炯、走路带风、办事利索,这是张朝凯给人的第一印象。

他曾梦想走出大山,于是外出打工创业,辛苦打拼攒下第一桶金。可这时,他却出人意料地回到山旮旯里,立志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官店镇猪耳河村5组张家屋场,正在张朝凯的带领下悄然嬗变。

一条公路通希望

“这几天正是采摘明前茶的好时候,一定要赶时间把路打通。”3月27日,在猪耳河村5组张家屋场的公路建设现场,清瘦的张朝凯正和施工队对接施工进度。

公路,是张朝凯回村后办的头件事。他清楚地记得,15岁那年,家里的猪得急病,家里人一面去请兽医,一面抬着猪往兽医家赶。身材瘦小的他抬着猪一路小跑,可没等兽医赶到,猪已经断气。浑身汗透的他瘫在地上,学费、生活费可全指着这头猪。

大山、陡坡,仿佛拦路虎。不通公路的张家屋场“与世隔绝”,赶集背背篓,产业难发展,就连走亲戚都少有人愿来往。有人给张家屋场取了个外号——台湾岛。

要想富,先修路。张朝凯把全屋场人喊到他家开院坝会,讨论修路的事。

“修路好,我全力支持。”“早就该修路了,有人牵头,我都没意见。”“凯哥你说怎么修,我们跟着干。”张家屋场人盼路好似久旱渴雨,说起修路,浑身来劲。

“好,只要大家支持,不管修路花多少钱,我出,咱们一定要把路修通。”张朝凯立下军令状。

说干就干,开完会第二天,张朝凯联系的施工队、挖掘机就开进了村里。

“我们没出钱,那就多使几把力气。”为了公路早日贯通,张家屋场人撸起袖子、喊着号子,自发组织上工地,施工速度比施工方预期的快了一倍,费用也大幅减少:预计5万的工程,最终不到3万。

虽然目前只是一条毛公路,但张家屋场的人明白,这条4米宽、3公里长的土路,将会是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路。在张朝凯心里,描绘着通路后的画面:汽车开到家门口,拉来肥料、农资,拉走茶叶、生猪,家家户户日子越过越好。

一条网线扎富根

在张朝凯描绘的蓝图里,修路只是第一步。

张家屋场产好茶,张朝凯在外打拼时,曾把自家茶带给合作商品尝,得到好评。但茶好还怕“巷子”深。因为不通车,茶商要么不来,要么压价。卖不了鲜茶叶,张家屋场人自己炒茶卖,但手工炒茶产量低、耗时多,一年只忙得出来一季茶。

有公路,还要有销路。张朝凯心里明白,不仅是张家屋场的茶,村里的猕猴桃、富硒姜等产业之所以发展规模不大、生产附加值低,销售范围也局限在邻近村镇,关键在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打不开山外大市场。

见招拆招,张朝凯看准国家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的时机,注册成立了阿农硒硒公司,投资一百多万元开发富硒源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订单农业,给村里的农产品打“硒标签”、插“云翅膀”、安“网轮子”。

家家都开网店,人人能当客服,张朝凯要用一根网线,在村里扎下脱贫致富的根。他组织电商培训,向村里人讲怎么开网店、在网上怎么卖东西等基础知识。今后村里人足不出户,在家点点鼠标,就能把自家田里的农产品变成钱。

“不赚昧良心的钱。”张朝凯把绿色线、质量关作为平台产品的底线,严格执行发货产品抽样检测,并将硒检测报告、农残检测报告等随订单寄发消费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经过张朝凯的努力,电商平台已经正式投入运转。这几天,张朝凯正忙着收购明前茶,平台上已经有了好几笔大订单。大家笑着说道:“三代种茶,直到今天才变成钱。”

“带着村里人一起富起来。”这是张朝凯放弃大城市优越生活,选择回村的初心。村里人夸他,可他说,自己只是一个修路工人,这条路就是家乡的脱贫路。(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