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章:初心映照盲眼明
史建章,官店镇金家湾村的一名有50年党龄的普通党员,也是一名失明四十二载的伤残退伍军人。
古稀老人,双目失明,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宗旨使命,坚守信仰高地,永葆党员本色。为民办事,他捐钱捐物修水修路,方才心里踏实;紧跟党走,他积极参加组织生活,处处模范带头,谱写光辉人生。
不忘初心,四十年勤织背篓系
1976年7月,史建章脱下穿了12年的军装,回到鱼精坝村6组。
18岁入伍,从普通士兵成长为连队指导员,立过功,入了党。但返乡那天,他却不能再看一眼他深爱的军营:他的双眼,因执行任务负伤而失明。
这一年,他30岁。
考虑到双目失明生活不便,部队安排他进疗养院,或者回县城安排工作。
可他的选择出乎意料:“我想回农村老家。”
“你是有功劳的人,部队养老也是应当的。”
“你家在大山里吧,进城才好哩。”
战友们你一言我一语,既不解,也是劝。
“党和部队培养了我,说什么也不能给党和部队再添麻烦。”他坚持自己的选择。
双目失明的人,连走路、吃饭都要人照顾。可他偏闲不住,拄着杖、用手摸,找事做。
山里人种苞谷、烟叶,秋收时,他主动找上门,帮着撕苞谷壳、搓烟绳、打背篓系,从来不收钱。
打背篓系是个细活,他看不见,只能用手摸,锋利的竹刀、篾片在他手上划出一道道口子,一到冬天,满手口子撕得生疼。
“看都看不到,做这些图个么子?”妻子心疼他,直“埋怨”。
“我是党员,帮大伙儿织条背篓系,我心里踏实。”
这条背篓系,一织就是四十年。
牢记使命,掏家底修出两条致富路
“两面山,一道沟,猴子过身跶下坎。”鱼精坝村5组、6组山险地远,村民出行的山路穿崖过涧,因此传下了这条路上摔死猴子的谚语。
“不通公路,猪都卖不到价。”村里人对公路的渴望,就如久旱渴雨。
但修路最大的阻碍不是山,是钱。群众会开了几次,村民你凑点他凑点,可还差得远。
“差的钱我来想办法,就是砸锅卖铁、拆屋卖瓦,也要把路修通。”史建章在会上起了誓。
他把家里的积蓄全拿出来,又找战友借些,凑齐了三材资金。
公路动工了,史建章目不视物不能动手施工,但他每天都要到工地上去转一转,听大伙儿抬石头时喊的号子,听挖锄、钢钎在石头上崩出清脆的声音,鼓励大伙儿加劲干。
从1999年到2003年,5组至6组的公路修了整四年,出行方便了,农产、山货可以直接用车拉到集镇变成钱,日子一天好过一天。4年里,他一共在公路上投入4千多元,而当时他和爱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足1千元。
2003年11月,他的大儿子陈兴勇搬到了金家湾村一组一个叫下湾槽的地方,住在这里的十户人家、50多口人同样受苦于不通公路。
听到这个情况,史建章把下湾槽人喊到一起开会,会上史建章说:“只要你们有决心出力,我出三材物资,咱们一起来把路修通。”
说干就干,在史建章的努力下,经过4个多月的施工,这段通组路通车了。为了这段路,史建章又投入资金1万多元。
永葆本色,老党员再获“军功章”
2016年,史建章从鱼精坝村搬到金家湾村,组织关系也随着转到金家湾村党支部。党支部考虑他行走不便,特许他可以请假不参加组织生活。
可史建章坚持要参加组织生活,在支部主题党日上,他双眼噙泪说道:“一个共产党员不过组织生活,就好比没有了家。”
从那以后,每一次组织生活、党员活动,他从不缺席。
他不是村支两委成员,却主动调解村民矛盾纠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说直话、讲公道话,村里人都服气。
他为村里解决了饮水难,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并自掏腰包700多元购置水管、接头材料等。
他拿出慰问金,请支部帮他慰问村里的四个贫困党员。村支书劝他:“您是伤残军人、退休干部,也是组织关怀和慰问的对象。”他答道:“比我困难的党员群众还有很多,我应该先考虑他们。”
他主动加入村里的“乡风文明理事会”,为村内的乡风文明建设出点子、想法子。
在今年的乡风文明典型评选活动中,他被群众一致推选为金家湾村的“官店好人”。在群众会上,他动情地说道:“在部队我得过军功章,回到地方我受到过政府表彰,这好人的称呼,是我的又一次军功章,因为这是大伙儿对我这个老党员的认可。”(待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