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向继武 通讯员 黄世庆 崔应顶
深秋时节,走进县政法委帮扶的三里乡窑场村,一条条婉蜒的乡村公路、一垄垄生态茶园尽收眼底;集中安置小区,一盏盏太阳能路灯,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幅幅谢党恩的大红对联,映入眼帘。
老产业焕发新活力
窑场村是全县2017年16个精准脱贫出列村之一,也是2016年遭暴雨袭击,恢复重建的重点村。今年初,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陈久奎与县政法委机关干部,到三里乡窑场村贫困户家里摸实情,盘家底,找准贫困原因,寻求脱贫措施。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派驻扶贫工作队,吃住在村,工作在村。
窑场村是马坡茶主产区,全村178户713口人。驻村第一书记罗应波说,结合窑场村实际,与村干部商量,因户施策,结合产业扶贫,制订了改造2017年改造300亩老茶园,新建100亩茶叶、50亩樱桃基地;投资107万元修通一二四组2.53公里到组公路,宽带入户等脱贫规划。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脱贫之路有千条,产业扶贫是第一条。窑场村作为茶叶主产区,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村情、又独具特色的产业脱贫之路,拔掉16户70名群众的穷根子?该村因势利导,让茶叶产业,樱桃产业变成群众脱贫的“摇钱树”;脱贫攻坚过程中,立足生态,按照“党支部+”脱贫产业,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及乡风文明建设,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加强党支部“主心骨”作用,党员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通过项目扶持,引进40万株“鄂茶10号”茶苗,3万余株樱桃苗木,支持产业大户,带动贫困户栽种,让“老产业”迸发出 “新活力”。据了解,该村茶叶收入户增3500元。目前,老茶园改造、新茶园基地建设如火如荼,为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的产业保障。
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窑场村在狠抓产业扶贫,创新党建工作的同时,结合乡风文明建设,乡村综合治理,以扶心扶志为重点,不断推进文化扶贫,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投入60余万元,建起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利用村民代表会、小组群众会、屋场会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引导村民签订乡风文明承诺书,开展禁鞭,禁整无事酒,开展道德讲堂办起来、好人好事评起来、广场舞跳起来、环境卫生理起来等系列活动。以传统孝道文化为切入点,弘扬遵纪守法、孝敬老人、邻里团结的好风尚。组织文艺宣传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破除“等靠要”思想,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村民从最初的不理解、懒得拾掇自家庭院,到后来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帮助下,比着整院子、参加文化活动,乡风乡貌悄然发生变化。(编辑 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