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故事”征文】 良好家风驻我家

作者 唐开菊

有一种文化,从五千年的文明深处走来,带着历史的芬芳;有一种精神,如旖旎的春风,自血脉之初浩荡飘拂,绵延至今。那就是良好家风的繁衍传承。

我的三口之家加上公公婆婆构成了我们平凡而幸福的五口之家。

我的婆婆今年已经76岁高龄了,她可是我们家的“老佛爷”,享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已和婆婆相处25年的我感受最深的是她勤俭节约的习惯。“积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推沙”,婆婆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以此教育后辈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记住“勤能持家,俭能兴家”的古训。

婆婆的勤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的早晨,正在上班的我们突然接到电话说婆婆晕倒了,等我们匆匆赶回家时她已经又在厨房忙碌了,询问详情得知是因为她早晨没有吃早餐,出去买菜很晚才归,因为饿得慌,就把小时候“饿饭”的病根儿带发了,所以发晕病。而后吃了一个馒头就好了。她儿子就心疼地“批评”她,婆婆却淡然一笑说:“吃什么早餐呀!我每天买菜回来就可以做饭吃了,还要吃早餐那不是太浪费了吗?你想每天早上吃一个馒头1元,一个月就又多出几十元额外的开支。”听婆婆这一番话,全家人都哭笑不得。这就是我的婆婆,她认为吃早餐都是一种浪费。除了她自己生活节俭以外,还总是不厌其烦地在家人面前强调“人走关灯”“吃饭光盘”“穿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还三年”等,总之,一些与“勤俭持家”有关的古训一串串地常常从我婆婆的嘴里脱口而出。在婆婆的言传身教中,我们一家人也时刻牢记“勤能持家,俭以养德”的教诲,并努力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婆婆用“俭以养德”的良好家风影响着我们。

我家除了有勤俭持家的婆婆外,还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公公。

公公是一位教师,也是一位党员,已退休多年。家中有三个儿女继承了他的衣钵当了老师,在平时的交流中,我们做儿女的尽量和老人找一些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来交流,他也很乐意参与。但因为年事已高,平时也很少参加一些有关党的组织活动,他对退休党员要参加“主题党日”的态度不明朗。我和丈夫便抓住一切机会给老人“上课”,如,我们在单位参加“主题党日”后回到家里就会很严肃认真地讲“主题党日”上学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有哪些人参加等等,老人所在的单位也一到“主题党日”时就给他打电话宣讲党的政策法规,还邀请他参加活动,他在耳濡目染中不仅感受到组织的关怀,而且明白现在的“从严治党”“讲纪律守规矩”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必须落在行动中的。在我们的帮助下,老人家在饭桌上居然主动和我们讲“八项规定”“八个严禁”“四个意识”,他尤其记得退休干部和党员也不能去麻馆参与赌博打牌等一些规定,这让我们一家人不得不对老人刮目相看。老人的与时俱进精神让我们后辈们也越发敬畏他了。作为拥有3个党员的五口之家的我们,在拥有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中,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生活角色中努力践行着责任和担当。

俗话说:“家有老千般好。”这句话我在生活中体会更深刻,因为老人们用大爱滋养着后辈。虽说我是儿媳妇,但二老总是给别人说我是他们的姑娘。记忆中这么多年老人们从来没有因为家事而影响后辈们的工作和学习,即使偶尔婆婆生病住院,她也会尽力给我们把生活安排好,这时从未进过厨房的公公会勇挑重担,承担起做饭任务。每当家中晚辈过生日时,二老总会记得很清楚,会齐心协力打造出美味佳肴作为生日宴,还会发生日红包呢!二老常对家人说:“你们搞工作的要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读书的要认真读书。我们老人就给你们搞好后勤保障。”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一股暖流就会涌上心头。

随着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体验,已过不惑之年的我们对“家有老千般好”的体验更加深刻了。因为家中老人们的言传身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工作,做人处事中生动的教材,他们那勤俭持家、积极向上、关爱家人等许多良好品质已经根植于我们的心底,在生根、发芽,不断蓬勃繁茂。我时常自豪地说:“良好家风驻我家,爱心浇灌幸福花。”(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