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故事”征文】耕读传家

作者黄国艳

最近在读陈忠实先生著述的《白鹿原》,印象最深刻的是白鹿氏族长白嘉轩家门前的一幅对联:“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这是白家一生信奉的为人治家的信念。想想我的家庭,恰也正是这十字引领着我成长。

我出生于农人之家,父辈母辈皆以农养家,世世代代如此。父亲母亲摸爬滚打于一亩三分地里,就像他们的祖辈一样,生于土地,耕于土地,养于土地,最后,也将尘归于土地。万物殊途同归,这是逃不开的定律。农人身上,自有局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土地承载着农人,农人身上流淌着土地的血脉芬芳,就如我的父亲母亲,他们身上的坚韧、朴实、深邃……就如广袤无垠的黄土地,给人以踏实稳重之感。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传承着黄土地赋予的品格,像土地一样做人,这是父亲教给我的第一个做人之道。

立春之后,雨水充沛,万物卯足了尽头赛着生长,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也正是农忙的好时节。农人播种,将一年的希望播撒与土地,精心培育,等待着希望开花成熟,结一个大丰收的果实。幼时的我,也常常在放学之后,被父亲带领着,去田地里忙活。有时候,裤脚上沾染了泥土浆子,白球鞋弄得分不清原本的颜色,我也央求父亲,不想再去,父亲总是虎着脸,唠唠叨叨一番,不过是“小懒娃子,饿你几顿你就知道厉害了”,但也总能让我糊弄过去。芒种过后,水田地里将要插上新长的秧苗,这时候,我一定是赖不掉的,无论我怎样央求诉苦,水田地里蚂蟥咬人,或是新买的衣服弄脏不好洗,这些理由通通会被父亲无视掉。小小的我,跟着挽着裤脚的父亲身后,不免有些怨念,以致于下田插秧时,丢掉了父亲教与我的方法,乱栽一气。水田地里布满的是稀泥,深一脚,浅一脚,总不免溅上泥浆子,有时候站不稳,一个趔趄,整个人便成了个泥娃子。我坐在水田地里大发脾气,抱怨泥浆子的脏,将手中的秧苗扔得远远的,父亲一把将我从泥地里提出来,放在田埂上,不再管我,自己忙活着。一亩三分地里,在父亲的双手下,整齐划一的栽满了青葱的秧苗。父亲栽完最后一棵苗子,寻到我的身边坐下,点燃一支卷烟,吧嗒吧嗒抽着,“娃,你总是嫌泥土弄脏了衣服,但是在你爸的眼里,泥土不是脏东西,泥土就是香喷喷的粮食。你碗里的白米饭,大白馒头,都是从这里长出来的。你脚下的泥土,养着你哇!”父亲又抽了一口烟,继续说道:“我和你妈半截腿肚子扎在泥土里,但是爸不希望你继续我们的命,所以爸让你使劲儿读书。可是,娃,你也要记住,你是泥土地养着的娃,无论你走向哪里,你的根在这里。”“爸这大半辈子,只会在田地里忙活,也不懂什么大道理,我只知道,在田地里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爸带你来田地里,就是想让你看一看,这平整的黄土地里,种下了什么,怎么种下的,来年你也就知道收获的东西来自哪里了。”我转过头,望着烟圈里的父亲,缭绕的烟雾模糊了他的脸庞,但是他的话却植根于女儿的心里。阳光穿过云雾洒下来,我和父亲身前的秧苗地里水光潋滟,不知为何,我看到的不再是绿油油的秧苗地,而是稻浪翻滚的金黄稻田了。

很多年过后,我由懵懂的小女孩长成了大姑娘,勤勤恳恳的在工作岗位上耕耘,正正直直的立于世间时,忆起的,总有一个芒种的午后,朴实的父亲挽着裤脚,身上溅满了泥浆子,身子佝偻着,吧嗒吧嗒抽着大卷烟,烟雾里看不清他的脸庞。 我想,这一个画面如此深沉的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自有它的意义。直到有一天,我读了《白鹿原》,读到了“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这是流传甚广,深入民心的信念,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我的父亲,我的家庭,教给我的不就是这四字吗?

耕读传家,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孕育,中华大地的千千万万家庭正在一代一代传承。而我,也将带着这四字,行走于茫茫人世间,坚定的践行,并像我的父亲一样,传承衍生。(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