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锄头右手笔墨,他把田园生活过成了诗

建始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小蝶)古有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的豪迈气概,今有刘老“古木邀云月,长松参斗牛”的怡然自得。这位刘老,正是家住建始县花坪镇村坊村的刘必显,今年79岁的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更是一位笔下生花的诗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粗糙的双手,花白的胡须,短小精悍的身材......近日,记者来到刘必显老人家中时,他正在田间辛勤劳作。

走进刘必显院内,一颗百年葡萄树落光了叶子,院子里,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池塘还里养着一池锦鲤,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悠然意境。

只要有梦想,便激情满怀,哪管它人生已迟暮。刘必显说,他的诗歌梦始于少年时代———中学时期,那时的他在茫茫诗海中感受到了中国诗词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那时起,他便深深地热爱上了诗歌,心里埋下了当一位诗人的梦想。

后因家道中落,家庭困难,刘必显不得不辍学,成为一名农民。但这些年来,那些流动着生命力量和韵律的诗行一直支撑着他的梦想,他常常与村庄对话,与花草虫鱼对话,与泥土对话,他常常将这些“对话”写下来,便组成了诗歌的雏形,再加打磨,便形成了一行行表达内心情感与心情的文字。


在多年来的田园生活中,他对诗歌的喜爱和追求,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他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钱拿来买各种各样的书籍,”《资治通鉴》《老子》《四书五经》《孔子》......”提到最爱读的书,刘老如数家珍,很多古诗词他都能倒背如流。几十年来,他一直没有停下创作,只言片语的灵感时常从脑海里迸发出来,他都记录在纸上,形成华丽的诗行。

2016年5月1日,为了歌颂家乡的美丽风景,揭示家乡丰厚的人文历史,展现家乡近几年的变化,花坪镇的几位退休教师、农民共同发起成立了花坪小西湖诗联社,一次偶然的契机,身为县诗联社成员的刘必显经人介绍,加入了小西湖诗联社,再次搭上了写诗的“班车”。


“诗歌是我灵魂的伴侣,是我吟唱心情最佳的寄托。”刘必显说,他常常将自己的心情,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出来,当他站在山顶上,环顾家乡四周的美景时,便有了“碧岭环围抱,花林绕垄畴。泉鸣双洞响,鸟啭四山幽”的离尘幽美之景,悠然自得的心情尽显其间;当老伴生病住院时,他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老伴,心情极度悲伤,“沉疾怜怡心凄凄,就医别去云千叠”便应境而生,“三生石上定前盟,六十年来共此生”,更是将自己与老伴近六十年来矢志不渝的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词讲究平仄、韵律,为了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为了一个字、一个词,刘必显常常会字斟句酌好几天。他的家离集镇有十多公里,他时常天不亮赶乘巴士车到镇上找诗联社的诗友讨论诗词稿,其执着的意志,严谨的学风令人深深感染着诗联社的成员们,他常常白天种田,晚上写诗,偶尔种田时,灵感突发,他便扔下锄头,一头扎进书房创作。今年12月初,他被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优秀农民诗人”荣誉称号。

如今,刘必显依旧在家乡的那个村庄里,过着平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着那一亩三分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的岁月交替间,也耕耘着自己诗意般的生活,“赏池中鲤,院中果,垄中梁”,把自己的心境形成那一行行动人的诗行,也滋润着他心中的那一亩三分地。(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