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向继武 通讯员向学坤 李翠蓉
“早饭后,上午10点,带扫帚扫文化广场,清扫到双石柱(景点)百年古栈道,相互转告……”12月10日,景阳镇兴隆寺村76岁老党员向登焕将信息发到本组党员微信群,“收到,知道了……”嘀嘀嗒嗒的回复声响个不停。
维护百年古栈道
向登焕是兴隆寺村5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擅长玩手机,下载“学习强国”软件看电视“新闻联播”等。早饭后,与老伴田间劳作,养猪;邀约79岁老党员宋永菊、退休人员付光科和向正奎、向登权等老伙计扫文化广场,扫双石柱景点古栈道,其乐融融。
老当益壮的向登焕,村民称他“公益热心人”,或称美丽乡村路上的“热角儿”。
向登焕的几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他曾任双石柱大队支部书记,并村后负责当地的企业;1968年被授予景阳区“二等”劳模,2019年获全县“先锋党员”等殊荣。
带头清扫百年古栈道
座落在向登焕屋旁的双石柱,是八百里清江画廊(景阳)30余个险峰(峡谷)绝美景点之一,江南兴隆寺通往官店-鹤峰的那条百年古栈道也通过这里,当年过往的盐(客)商曾络绎不绝。红军革命时期,贺龙元帅曾率部途经此道,并在双土地安营驻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双石柱至双土地二山之间这段长2500米的长“百年栈道”已杂草丛生,极少有人行走。
近年来,随着景阳镇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前往双石柱-双土地赏景观光、采风摄影的游客越来越多。
2018年4月,兴隆寺村支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组织四组村民对“百年栈道”进行清扫清障。向登焕带头,村民、学生30多人带着扁担、背篓,镰刀、挖锄等农具齐上阵,清污泥,扯杂草,扫垃圾,将双石柱至双土地之间的百年栈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学习中央精神
为使栈道保洁,村支部充分尊重党员意愿,将古道分段设岗定责,由无职党员认领,常年清理维护。向登焕第一个报名,并承担监督“党员示范岗”之责。
栈道之间,有一段300米坑洼不平的土路,过往十分不便。2018年,向登焕与本组79岁老党员宋永菊、退休职工付光科和向正奎、向登权等商量,号召外出务工人员献爱心,将土路铺成青石板路。
向登焕说:“环境好了,有了‘颜值’,游客自然来。”向登焕父女带头捐款700元,党员、务工人员也纷纷捐款,拉石头,买水泥,为修路工人供早餐,很快修成一段崭新的青石板路。
“老向快80岁了,还天天迷手机。”向登焕的老伴逢人就嘀咕。2018年5月前,他还只会使用“老人机”。在一次“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向登焕通过“学习强国”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视频后就上心了。
向登焕得知,智能手机才能下载“学习强国”软件。用上智能手机后,他一学就爱不释手:看《新闻联播》,学党史,重温《地道战》《洪湖赤卫队》等老电影……
以前从不用微信的向登焕现在经常把自己的学习轨迹分享到亲友群和党员学习群,还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这辈子一直跟党走,下辈子还做党的人。
手机成了他的“掌中宝”,“不仅要做‘路转粉’,还要做‘铁粉’。”村主任冉思新笑言。
2018年10月,向登焕所在的四组建文化广场,需占用他家1.9亩非耕地,村干部征求意见,“只要对群众有利的事,都支持!”向登焕说。
文化广场建成后,务工青年敖义捐款2万元,倡导二组四组村民联办“兴隆寺村首届农民春晚”,向登焕参与审节目,忙前忙后。
向登焕热心公益,思维超前,产业长短结合,2018年村里发展草本咖啡产业、栽种“六月”雪梨,村民们不敢签合同。向登焕说:“我签,我来做试验。”今年他带头种2亩草本咖啡,除去成本纯收入6000元。
2016年,向登焕参加村民实用技术培训,带头栽种的40余株雪梨,已开始试花试果。
盘点2019年收入,向登焕说今年哪怕干旱,收成仍然好,喂2头猪,一头猪448斤,卖了7140元,一头年猪340斤肉;收了4000斤玉米、300斤黄豆,加上咖啡,他家卖农产品收入的“活银子”足有1.85万元。
向登焕回忆,刚开始清扫“百年栈道”,有的村民或游客在石板路上随地丢垃圾、使栈道变得脏乱差,影响了双石柱的景区形象,“我跟不少村民红过脸、吵过架,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解释,要他们珍惜恢复栈道的来之不易。后来,大家渐渐改正了那些不文明的行为。”
“只要身体允许,每隔几天,都要到认领的示范岗清扫栈道,我没有测量过这段路有多长,但扫地时用脚丈量,有7000多步。”向登焕说。
“我们老头子扫地特别认真,要求要打扫得跟家里一样干净。”向登焕的老伴这样形容。(编辑蔡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