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70年·奋斗足迹】枕云卧水看禹魂

建始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向月洲 冉思聪 薛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由此形成的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为内涵的大禹治水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象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建始这片红色土地上,几代水利人传承大禹治水精神,审时度势,继往开来,作出了无愧于历史的贡献。

四十二坝水库

建始是典型的山区县,区域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俗称八山半水分半田。由于地形特殊,喀斯特地质构造十分发育,致使有限土壤含水能力差,洪涝和干旱两级分化严重,千百年来,水旱灾害频频,勤劳勇敢的建始各族人民,一直在与大自然作不屈的抗争。直到新中国建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当家作主,山河面貌日新月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人民公社集体力量,整治基本农田,新修农田水利,整治县城部分河道。时间进入七十年代,建始水利建设又迈入了新的里程,四十二坝水库、石牌水库、红珠河水库和平阳一、二号水库等四大水库建设成为建始水利建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四十二坝水库建设被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木桥河水库

七十年代初,时任建始县委书记董昌带领县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多次赴四川省和万县地区协商,后由四川省批准同意建始县在四十二坝修建水库,由当时的猫坪区组织施工,1979年10月大坝完工,1981年全部建成蓄水,并完成11公里的灌溉渠道开挖,四十二坝水库承雨面积9·75平方公里,坝高30·7米,土石混合斜墙坝坝型,总库容1136万方。主要功能为发电、防洪、灌溉及县城供水水源,经过十年时间水电开发建设,库区下游陆续建成水电站四座,装机15580千瓦,成为我县农村电网的主要调峰电站,人称四十二坝水库是一库油、一库煤,真实地描绘出了它在县域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入新世纪,由于四十二坝水库运行了三十余年,安全隐患严重,2003年9月投资两千余万元水库整险加固工程动工,2004年底完成,水库安全运行得以保障,为水库下游的建始县城解除安全隐患。

渡浪沟水库

渡浪沟水库是一座以灌溉和生活生产用水功能为主,兼有防洪、发电、水产养殖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该工程1989年11月25日正式开工,1992年12月竣工蓄水。它一经建成即成为县域中部的主要供水水源,在解决自身供区生活用水前提下,还向邻近的三里、恩施市崔坝集镇供水,为省级明星镇红岩寺区域的发展内注入了强劲活力。

谈起当年修建渡浪沟水库的艰辛,工程建设亲历者杨万年深有感触:“渡浪沟水库建于80年代初期,当时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水利部门的辛勤努力下,建渡浪沟水库当时的效益是以抗旱、饮水、发电三个作用,这个水库在当时修建了10年,占用了100多亩土地,搬迁了40多户人家,工期长达10年,因为资金不足。要说当时修这个水库,在建始老水电几辈人的辛勤努力下,吃了不少苦,国家现在仍然对这些老同志没有忘记,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情,热爱党、热爱祖国。”


红珠河水库

红珠河水库始建于1971年,历经几上几下,1996年重新设计,1997年重新组织施工,2002年4月5日下闸蓄水,主要功能为灌溉、集镇、农村生活供水。木桥河水库是我县近几年较大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2014年破土兴工,2017年8月下闸蓄水,2018年基本建成,主要功能为灌溉、城区备用水源、防汛和长梁白云村至新城区供水水源,计划灌溉2·9万亩,最大日供水能力5万立方。

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县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县水利工作着重点转移到建设骨干水源性工程,进一步完善原有灌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对现有水库的整险加固,全县新修或整修水库均达到安全稳定度汛条件,提高了水库利用率,为实现山更清、水更蓝,兴水利、治水患,改善水环境。近年来,建始着力开展对县城区域的河流进行综合治理,同时积极推行三级河长制,使河流管理达到长治久安。

小溪口水库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县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始水利人紧跟时代步伐,不负众望,经受了机构改革、自然灾害的考验,为全县社会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力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建始饮用水源水库保护力度大

回顾过去,我们无比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建始水利人在水利事业发展中开拓进取,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大禹治水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光大,其间涌现出来的无数先进模范人物,优秀事迹如同灿烂星光,永远闪耀在建始的青山绿水间。(部分图片来自本网图库 编辑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