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唐传豆 吴成宪
“我讨厌贫穷,因为贫穷,我错失了治疗疾病的最佳时期;因为贫穷,我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因为贫穷,我至今未婚。”蹇友成看着面前的茶林目光深沉地说道。
46岁的蹇友成是官店镇百草池村人,其貌不扬、身残志坚是村民茶余饭后对他的评价,村中的老人在谈起西晒坡茶厂时无一不对他伸出了大拇指。
1972年,蹇友成出生在官店镇百草池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一家九口,姊妹六人。然而,这个生命的降临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太久的欢笑,先天性的肺部发育不良,肺部囊肿,支气管炎……无尽的病痛给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笼罩上了黑色的阴影,但是他渴望改变这个现状,改变这个近乎绝望的家庭。
2010年,蹇友成受到了CCTV7“致富经”栏目的启发,同堂弟合伙承包了35亩土地种植金银花。然而受技术、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在雨季中蔫了、霉了、烂了,兄弟俩花费了2年时间、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金银花项目最终还是亏损了,负债4万多元。
然而,这次打击并没有打消蹇友成向“生活”发起挑战的决心,在哪里跌倒还得在哪里爬起来。有一天,他溜达在乡间小路上,放眼望去,满坡杂草中有上千株快要枯死的老茶树,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办茶厂!村里有过种植加工茶叶的历史,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适合茶叶生长,不远处的官店白沙茶不是远近闻名吗?
说干就干,第二天就找到村里承包土地,年迈的父亲唠叨着:这个不省事的儿子,一天瞎搞!然而倔强的蹇友成并没有退缩,用“我已经一无所有,我的任何折腾都是对改变现状可能性的尝试,试了,不一定成功,但不试,就一定不会成功。”这句话说服了父亲。
2014年,他承包了老家40亩的茶园荒地,起早贪黑,风雨无阻,除草、施肥、剪枝……如同照料子女一样地“伺候”着它们。
善于思考、总结的蹇有成吸取当年种植金银花教训,先不请工人做,而是向村里有种茶经验的老辈子请教,再通过镇里组织相关的技能培训,在摸爬滚打中,逐渐积累起种茶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悉心的打理最终换来了回报。趁热打铁,蹇友成又借遍亲友,筹款3万元,修建了一个简易茶叶加工厂房,扩大了茶园规模,租种了周边几家农户的荒地,把原本已经荒芜的茶园纷纷重新开垦,让荒山变成了茶园。
2016年,为解决茶厂茶叶加工的问题,蹇友成一方面请老师傅出山帮忙,另一方面积极到县内外的茶厂实地考察,特地从宣恩、利川邀请茶叶加工师傅到茶厂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开始了批量地生产。
“生产与销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蹇友成一只眼盯生产技术,一只眼找销售渠道,蹇友成在镇委、村委的支持下注册起了“西晒坡茶”地方特色茶叶商标;通过自学网络知识,办起了网上“西晒坡”茶电商平台,慢慢地把自己的茶销往武汉、销往深圳。近两年,蹇友成到武汉、杭州、苏州等地参加现代农业观光活动,学习现代农业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编辑李小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