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建始红军20】革命老区干溪坪

——品读红旅之奥

特约撰稿人林华翔

贺龙元帅于1928年至1933年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期间的 1930年2月,组建了巴建鹤边防司令部。司令部为什么驻防于官店镇干溪坪村7组鸡公山?目前尚无史料可考。

干溪坪村精准扶贫尖刀班借助村民委员会换届下组入户机会,2018年12月5日再启新征,开始了新一轮革命遗迹探访之旅。

破译这一秘迹,必须先说说雄虎山。

雄虎山,是干溪坪的主脉,头朝西南,腰脊缓矮,尾椎拖延东北,圆润上翘,形似卧虎凝眸,蓄势待发。

雄虎山首尾相距15公里,全村11个组整整绕山一周。如果从村委会出发,去到西南方向的4、5、7这三个组,需经建始本土2公里、巴东金果坪、鹤峰邬阳关3县3乡镇20公里;若是到8、9、10这三个组,还得途经干溪坪1组、红沙溪、猪耳河这1镇3个村20公里。一圈下来,给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奇特的地缘大观。

雄虎山主峰海拔1600公尺,而山下尤家河谷海拔300公尺,其山水相依的立体气候导致物产丰饶。在高山乡镇的官店提到大米,那可是个稀罕物。而干溪坪却拥有千亩稻香良田,也难怪当年贺龙元帅把它叫做红军的米粮仓。从那时起,当地人按照贺龙的赞誉便叫干溪坪为红仓了,这个名字一直沿袭到1984年。雄虎山虎头下有两条绝壁险道汇集于薄刀岭,连通鸡公山,成为巴建鹤边防司令部一条天然的后勤补给线。扼守住雄虎山要塞,鸡公山则解除了后勤之虞和后顾之忧。

干溪坪村的稻米主产区在1、2、3、4、5、6、11这七个组。当年,正是从这里起步,向巴东金果坪红三军军部和鸡公山巴建鹤边防司令部运送粮食的队伍络绎不绝。在3组与4组连接点岔路口,当地百姓曾经看到了一个壮观的景象:高峰期过往的运粮队伍成百上千人。至今,这个地方老百姓仍然自豪地叫它“千担口”。从千担口过仓头,便进入了金果坪境内。

从千担口还可以上10组朱家坪,到蛮道口,走8组山公岭,可以直抵鸡公山。如果蛮道口被敌人封锁,也可以从朱家坪上9组放牛场,过杨树冲,再从红岩垴下到薄刀岭,通过刀锋口、云盘岭,到达鸡公山。这两条粮道一明一暗,一大一险,为巴建鹤边防司令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支持。

此刻,站在雄虎山巅已经废弃的电视差转站屋顶,放眼东方,是宜昌市五峰县牛庄乡的鹰嘴山,冬日的太阳正是从这里冉冉升起。

南方是鹤峰县邬阳乡小地名叫“十八罗汉”的高峰村,其山形更像一只神龟朝雄虎山扑面而来,令人神思飞越。

看到了形似的卧虎,人们自然会神往藏龙。

我们从雄虎山西北侧往干溪坪9组谢氏屋场方向下行约300米,还真发现了一段奇异的岩石,蜿蜒盘旋于地下,露出的部分长约10余米,头部酷似中国古代神话中天之四灵之一的青龙。当地居民视它为天谴至宝,因而保存完好。

要了解鸡公山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得从地方自治说起。

地方自治思想清末开始传入,各届政府不同程度地主张施行,力图强化对基层的控制,因而地方自治一时成为各方利益的交汇点。由湖南自治运动引发的“联省自治”波及大半个中国。北京政府出于标榜法统和争取民意的需要,也表达了对于地方自治的善意,最终将地方自治入宪。湖北地处中原,其资源和地理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而在国民政府成立后,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基层政权建设。1921年8月,中共武汉地委委派董必武以湖北省自治筹备处代表身份指导鄂西。董必武到建始后,率鄂西自治军来到高坪,住高店子老街黄希彩客栈,指挥鄂西自治军与北洋军对峙。1922年5月,因北洋军大举进攻,董必武离开鄂西返回武汉。

囿于国民政府本身政权性质等多种因素,地方自治这一改革不仅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反而使乡村两级愈渐疏离于国家政权控制之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地方割据,进而成为革命之源。

却说官店镇干溪坪村7组的鸡公山地处巴建鹤三县交界区域,三地衔接点在鹤峰邬阳关的金鸡口。此地名为鸡口,鸡头却在建始官店的干溪坪村7组,即鸡公山。鸡公山南10里是鹤峰邬阳关,北10里是巴东金果坪,两地互为犄角,遥相呼应。占据鸡公山,成鼎足之势,更加强了边防警戒。鸡公山后有一匹梁子,呈东西向,南北两面皆为千仞绝壁,整匹梁子波浪起伏,酷似鸡冠。冠顶一条宽不盈尺,长约2公里的麂子路连接着雄虎山。因而当地人又把这匹梁子名为薄刀岭,以刀口之薄而状其险。

徒步金鸡口一带,正所谓脚踏三县一说。翻过巴东金果坪的一匹梁子就进入了宜昌五峰县牛庄乡的鹰嘴山村,又应了眼观四郡之实。贺龙看准这一特殊地理环境,果断地把红三军军部巧妙地安置在巴东金果坪或鹤峰邬阳关,抑或建始官店口(永兴坪)。

从军事角度看,鸡公山无疑是警卫红三军的一道天然屏障。当敌人从南边邬阳方向进犯时,可退守北边的金果坪;当敌人从北边来犯时,可转移至邬阳关;当敌人试图合而围之困之时,又可越过尤家河西上进入官店境内,左挪右腾,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更为主动的是,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来犯,都躲不过鸡公山卫士的痛击。

因此,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于1930年2月组建了巴建鹤边防司令部,辖3个团4个大队3000余官兵,可谓重兵把守鸡公山。同时,任命土生土长的干溪坪村6组人曾宪文为司令员,同组的曾宪国为经济处长,陈永林为游击大队长。这一精心的安排部署独具匠心,目的非常明确:确保红三军军部安全。

贺龙元帅当年对鸡公山战略要塞的高度关注,还可以通过一个细节进一步佐证:

巴建鹤边防司令部的军医是曾春梅,即革命烈士、经济处长曾宪国的父亲。据曾宪国烈士的重孙杜方勇回忆,曾春梅曾经写过一张请假条,贺龙在这张条上亲笔作了批示。这张请假条一直保存在干溪坪曾家,直到1978年某月某日,才由县民政局收藏,并见刊于《恩施日报》。

对于这份珍贵的革命文物,我正在做进一步的搜寻。

鸡公山的战略意义已然明了,粮食问题得到解决,蔬菜问题沿袭当地习俗就地取材于野菜钉耙佬,关于这一点,有专文《龙须菜》作了交待,恕不赘述。

那么,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贺龙领导的巴建鹤边防司令部想到了三个应对之策。

一是在薄刀岭水红树和将军石下红岩垴两处24小时设卡警戒,戒严岩湾水源;二是开辟鸡公山至小溪湾熊洞沟摸鱼洞取水线路;三是打造大量的石缸以备不时之需。至今,鸡公山上的13户家家门前院坝里都安放着大量的石水缸。尤其是司令部所在的曾宪柱、曾庆汉两家院坝里石水缸多达9口。以此,确保人畜饮用水安全。

具备上述地理环境、良将重兵、粮食蔬菜、饮用水源等诸要素后,巴建鹤边防司令部驻扎在干溪坪村鸡公山就不难理解了。

从鸡公山返回途中,快到金鸡口时,传来喜讯:贺龙元帅当年骑乘的大红马脖子上挂着的马铃子,从当年游击大队长陈永林家流转至鹤峰,现在又找到了!这尊铃铛黄铜制成,材质坚韧,工艺精巧,清脆悦耳,隔着梁子也听得见,辨得明,村里的老百姓都习惯地叫它“过山铃”。

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搜寻有贺龙元帅亲笔批示的曾春梅请假条。(编辑李小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