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建始红军10】哨王

特约撰稿人 林华翔

杨氏家族最早入驻干溪坪的地方在薄刀梁子。因为那里地势险要,土地贫瘠,进山公公便在这里试行坡改梯,变贫地为富地。这一改,果然见效,吃的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从此,这里被当地人形容为“一望十八担”。

梁子上的杨吉成,育有四子,依长幼序,叫德旺、德明、德美、德军。老三德美,个子瘦小,却聪明机灵,而在父母的眼中,他就是个桀骜不驯的野孩子,便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山娃。山娃在小伙伴堆里却是个开心果,他风趣幽默,俏皮话多,尤其口哨打得最亮。薄刀梁子早晚清冽的哨音,便是方圆几里地放羊娃进山、出山的暗号。时间一长,周围团转的长辈们都知道这是山娃的呼唤。

每天赶羊回家后,山娃闲不住,一趟子跑到张家岭,偷学曾宪文的武功。一天晚上,山娃又来到了张家岭,借着月光在麦草堆里学翻空心跟头,却没看到张大爷白天放在草垛里的扬叉。山娃一个跟头翻过来,脚下一滑,跪到了麦草上,扬叉正好挺在了他的小腿上。

“妈哟!”一声,惊动了正在练功的人。

曾宪文走过去,伸手把他拉住:“起得来吗?”

山娃没回答,朝他扮了个鬼脸。

曾宪文一看没事,虎着脸说:“看你还敢偷学!”顺手揪住山娃的耳棱子。山娃头一甩,挣脱了被揪住的耳棱子,说:“你练你的,我练我的,谁偷谁的还说不清呢!”

曾宪文一听,忍不住笑了。看见山娃是个机灵鬼,从心底里喜欢上他了。“耶呵,口气不小呢!就凭你这两下子?”

“我怎么啦?你只看到这两下,那两下你还不晓得呢!”

众人一听,这屁孩有点意思,齐声喊着,要山娃来两下。

山娃不慌不忙地捋平麦草,又踩了一圈,学着大人们左手抱右拳,合拢在胸前,不愠不火,不高不低,晃了两晃,“在下有礼了!”说时迟那时快,山娃一个后空翻稳稳地站在了麦草上。众人齐声喝彩。

曾宪文也暗暗叫好,但还想试试他,说:“你说有两下,这才一下呢。”

山娃没正面回答,径直往道场边走去,顺手摘下一片青叶走过来。大家一看,钉耙佬叶子。这小子在玩什么花招?

只见山娃站到了场坝的中央,把叶子刚往嘴里一送,清脆悠扬的笛声弥漫在夜空,宛如天籁之音。

山娃刚想换口气,武术教练曾春周一把叼走了他捏着的钉耙佬叶,翻来覆去地看,仍没看出个究竟。山娃冲着曾春周一边傻笑,一边自信地说:“野豌豆角、野芦麦秆、竹叶儿、苞谷叶儿,只要送得进嘴巴的,都可以吹响。”

队员宋光太在一旁介绍:“你们别小看山娃,他的口哨叶笛没人比得过,我的大儿吉第他们都叫他哨王!”

曾宪文走过去,轻轻抚摸着山娃的锅铲头,说:“你的确有两下,等你长大了,我带你这个徒弟。”

“要带就是现在带,不然我回去哒,莫说没给你机会。”山娃的话惹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曾宪文实在喜欢上这个孩子了,就破例收了他。1928年底,贺龙收编曾宪文部后,山娃当上了司号员。

1931年4月,蛮道口之战打得异常激烈,眼看敌军已冲到我军阵前,情况万分危急。山娃灵机一动,举起军号吹起了冲锋令。敌人以为遭到埋伏,纷纷后退。敌狙击手瞄准山娃的右臂开了一枪,山娃的军号掉到了地上。曾宪文的警卫员潘启发飞身上前,挟起山娃,眨眼之间不见了踪影。

当天深夜,桐油灯下,山娃满头大汗,躺在竹椅上。周围人心疼万分,不知所措。

军医曾春梅捣鼓好草药,装进了托盘,叫众人帮着亮出山娃的右手臂,伤口朝向大门。只见曾春梅站在大门外,握紧拳头,气沉丹田。片刻,“嗨!”一声喝出,子弹头从山娃的肉里蹦了出来。

第二天,山娃的口哨打得山响。(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