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乌龙茶 泡出脱贫香

记者万雪芬  通讯员张帅 王宇

“好山好水出好茶,恩施玉佃原生态有机富硒茶,源自北纬三十度的绿色健康之选……”4月2日,柳茂国在朋友圈发布明前茶广告,不到半个小时,就有七八位客户打来电话咨询茶叶品类、价格等情况。

柳茂国是建始县官店镇猪耳河村党支部书记,近年来,猪耳河村大力发展乌龙茶产业,用千亩乌龙茶园“泡”出猪耳河的脱贫香。

祖孙三代种茶人

猪耳河村与茶,有一段奇妙缘分。

新中国建立之初,柳茂国的爷爷是村里的私塾先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文化人。文化人好茶,授课之余,柳老爷子从湖北松滋引进茶种,带领学生们在猪耳河畔种茶200多亩,这是猪耳河的第一片茶园。

上世纪90年代,柳茂国的父亲担任猪耳河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发展“三高”茶园,猪耳河村茶园面积一度达到1100亩,猪耳河茶远近闻名,茶产业兴盛一时。

可猪耳河人传统的手工制茶法产茶率不高,加上一年只采一季春茶的传统,致使猪耳河茶的产量、销量均不能满足市场化经济的要求,猪耳河茶渐渐失去市场,茶农要么无奈含泪铲掉茶树,要么任由茶园荒废外出打工。

缘分之奇妙,在于纵然千回百转,终将再逢。

2008年,高中毕业后在外打拼多年并小有成就的柳茂国回村,决心带着村民大干一场的他,被村民选为村主任。

“村里要发展,群众要致富,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柳茂国走访调查发现,在猪耳河村,不仅水热、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茶树生长,半个世纪的种茶传统,更为猪耳河人种茶赋予了一种特殊情感。

说干就干,在镇委和大多数村民的支持下,柳茂国将发展茶产业提上村务议事日程。

“这个茶有种头”

“发展茶叶是好事,但把茶种好不容易,卖成价更难。”种茶的决定传开后,一辈子种茶的陈老汉找到柳茂国说。

陈老汉的话道出村民心声,柳茂国心知,虽然村民支持种茶,但种出茶却卖不成钱的往事,既是让村民心存顾虑的疤,也是发展茶产业必须跨过的坎。

成功常垂青努力者。2010年,在官店镇政府的牵线搭桥下,猪耳河与炜峰茶业成功连线,为猪耳河村带来发展急需的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

为建设高质量茶园,柳茂国联合炜丰公司,组织党员和茶农代表到恩施市芭蕉乡和宜昌炜丰公司,学习种茶、制茶、售茶,陈老汉也在其中。

同时,经协商,村民每改造一亩老茶园,炜丰公司补贴改造费600元,水田改种乌龙茶每亩补助1000元,茶苗、肥料均由公司无偿提供,公司还和农户签订合同,对茶农的鲜叶保底价收购。

“这个茶有种头!”原本只打算种4分地茶的陈老汉,一回来就与家人合计,决心再拿出几亩地来栽茶苗。

近年来,猪耳河村共发展乌龙茶近千亩,柳茂国组织村民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注册玉钿茶叶公司,猪耳河茶远销宜昌、重庆、杭州,茶农累计增收数百万元。

茶山春绿满园花

猪耳河村地偏路远、交通不便、基础落后,根据该镇扶贫办提供资料,该村属重点贫困村,共有贫困户208户、贫困人口799人。

“仅靠种茶卖茶,不足以让全村人都脱贫,我们要通过茶产业这个好基础,用好国家扶贫开发政策,让脱贫产业从‘一支独秀’变成‘百花齐放’。”柳茂国如是说,如是做。

2018年,在官店镇委政府支持下,玉佃茶叶公司在猪耳河村建起标准化茶叶加工生产车间。“扶贫车间”进村,完善了“公司+生产车间+农户”生产模式,茶农售茶更便捷。村里的贫困户也可通过在茶园摘茶、车间制茶挣工资,村集体还可以每年收取5万元场地租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在此基础上,在驻村“尖刀班”帮助下,猪耳河村按照“一长两短”产业发展模式,在不适宜种植茶树的地方,补充发展猕猴桃、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500多亩。

与此同时,柳茂国带领猪耳河村紧抓扶贫开发政策机遇,新修硬化道路100多公里,全村所有农户完成电力改造,4G信号、宽带网络覆盖全村,自来水管接到家家户户……

猪耳河的发展春潮涌动,猪耳河人的心也热了、活了。2018年,该村5组村民张朝凯看准国家大力发展电商扶贫的时机,注册成立了阿农硒硒公司,投资一百多万元开发富硒源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网上订单农业,让猪耳河人在家点点鼠标,就能把自家农产品变成钱。

“这几年,通过发展产业,带动全村1200多人增收,其中贫困人口600多人,并创造家门口的务工岗位200多个,今年脱贫出列,我们有信心。”柳茂国说。

时下正是采茶时节,一枚枚茶芽散发春的清香,猪耳河村脱贫致富的梦,正在这缕清香中酝酿、成真。(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