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历史名人5】民国众议院议员冯遇伯

文 萧兴国

冯遇伯字振骥,1887年生于建始茅田镇,苗族。其家为当地首富,祖父冯家刚人称“冯百万”,父冯进先晚清武举人。 冯遇伯幼年入当地私塾,聪慧好学。1906年中秀才,同年留学日本弘文学校,毕业后入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专业,1908年加入孙中山同盟会。1911年回国,学部考赐法科举人。武昌首义军政府成立后,受同盟会委派赴日本迎孙中山回国就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在湖北省第八区当选为民国众议院议员。袁世凯在北平成立国民政府,冯代表国民党参加众议院,获得国会议员席,常驻北京。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他在南京卖笔墨度日。1916年6月黎元洪继任大总统,段褀瑞任国务总理,重开国会,他复为众议院议员。1917年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护法失败后,浪迹京津,与李大钊、毛泽东、冯玉祥结识交往。1928年冯玉祥反蒋,他做其短期幕僚。1933年出于对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的日益反感,又闻知亲生母亲被土匪"捉肥",家人以重金赎取未成而被折磨而死的噩耗后,冯肝肠寸断,加之囊中罄尽,于是回到老家建始。

回乡后,冯遇伯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1934年他劝说外祖父捐资兴学,将新建的冯家新屋辟为八间大教室,他亲任校长,并兼教课,还为一百多学生统一制作校服"以壮观瞻"。该校遂成为当地第一所男女合校、分班级教学的新型乡村小学。1935年4月,该校改名为县立第五小学,冯亲任校长,学生也由创办初期的30余人逐渐发展到104人。1941年,自武汉西迁建始县长粱的省立笫一小学迁至茅田,冯又将庭前一大场地赠献出来。冯并为学校义务讲授语文课,学校所缺少的生活用具也多由冯无偿支援。省小教师多来自省立六高的流亡青年,有的还是地下党员,一些教师困难,冯即慷慨解囊。在民生凋敝的四十年代,省立一小在冯的热心支持下,办得十分出色。国难当头,远离茅田百里的川鄂边界学生,争相负笈来学,学校很快发展到12个班,学生500余人。

冯遇伯乐善好施,同情困难人家。他家有佃户三十余户,如逢荒年或灾害歉收,均由佃户自报租课,甚至一颗不交。而遇有困难相求者,冯无不解囊周济。冯遇伯十分同情贫苦民众。一次外出,遇一失火人家,他询问后开了一石包谷的条子(十斗为一石,一斗约30斤),嘱其到就近庄户去背,分文不取。1945年秋,茅田发生大饥饿,有龙姓农户一家6口全靠守寡的母亲独立支撑,挖蕨捣蒿,朝夕难继。保长趁机欲并吞其家仅有的两亩薄田,便百般纵恿胁迫龙母典当田地。此事为冯遇伯所知,他便当面斥责保长,并立即将自己家里的谷子20石借给其家渡荒。1950年实行减租退息,冯主动将财产退还给群众,深得群众称赞。清匪反霸中,他拿出了由日本左藤三郎编辑发行的《中华民国议员传》,内有他本人详实传略和照片。人们从传略中才发现他是同盟会会员、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首任议员之一。

在家乡生活十多年的时间,他生活素朴,常着士林布衫,套黑色马褂,扎对角手巾。家具简陋,一具架子床从未漆过,性喜粗茶淡饭,闲时常以弈棋为乐。此时,冯遇伯对国民党官场早已厌恶。1943年,他的老友时任司法院院长的居正路过茅田,特停车来访,两人携手至车站,在站长会客室叙谈时,居正问:"你甘心享受田园自在?"冯答:"三哥,国民党在,我站不住脚,蒋介石心目中没有我冯遇伯这个人!"

新中国建立后,1956年以著名民主人士身份当选为建始县副县长,主管全县的文化教育工作。当年,建始文化教育非常落后,工作中困难重重,但他热情满怀,积极投入新中国建设事业中。他发自肺腑地表示要"以信奉三民主义之虔诚,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要以热爱先总理之真情,热爱党和毛主席"。 1958年他因病离职。1960年7月在建始业州镇去世,享年73岁。(编辑黎采 蔡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