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111】营盘岭的记忆

营盘岭,是官店镇境内的一座山名, 是鸡公山上两峰一岭中的一岭。位于官店镇干溪坪村七组,距村民委员会直线距离1500米。系巴、建、鹤三县清江南岸新中国建立前最大的古乡场官店口集镇的座山。在营盘岭东面的长槽观看此山,西面与南面为悬崖绝壁,两峰一岭分别向北、向东坡降延展。

营盘岭,表面积约一点五平方公里,山形庞大,主峰毛家垉海拔1628米。在周边十里外观之,峰顶终年云雾缭绕,犹如伸入天庭中若隐若现的仙山,给人一种峰顶半露云天外的感觉。清嘉庆元年(1796),长阳覃家耀、张正朝领导的白莲教,自长阳转移到建始清江南岸,看到这里东控巴东支锁、金果坪,西制伍家河谷,北临清江,南牵鹤峰邬阳,扼南北走向的川湘盐道与清江南岸东西走向的施宜古道相交的十字隘口,居巴、建、鹤、恩、宣清江南岸高山接攘地区古老乡场“米”字中心。 且此处还是清江南岸武陵山余脉、近五百平方公里内的中心点,为此,就选在这里安营扎寨。由于此山常年云遮雾绕、白莲教众曾在此安营扎寨,所以,后来人们就将此山称为“营盘岭”。“营盘” ,指白莲教众曾在此安扎营盘。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

早在远古时期,土家族始祖廪君与盐水女神就曾在此拼杀。盐水女神被廪君箭射落水,其罗裙、战靴漂落于伍家河东侧、营盘岭西侧的绝壁之上,化为罗裙岩和靴子岩,至今仍然形象逼真,成为他乡少见的特色景点。

清嘉庆元年(1796)长阳覃家耀、张正朝领导的白莲教,由东向西横扫清江南岸,就在营盘岭安营扎寨。在这里,他们与地主豪强组织的团练乡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营盘岭南侧绝壁崖脚石斗坪的 “凉水井”、北侧的老鸦沟、西侧伍家河绝壁上的苏家坪溶洞、陡崖上的“龙洞”、伍家河的“白莲教湾”等地,都留下了白莲教众的足迹和神奇传说。他们洒下的鲜血,使这里的山花更红、更艳;他们可歌可泣的斗争精神,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勇往直前。

晚清,在动荡与战乱中、饱受折磨与饥饿的民众,渇望过上安定的生活,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西方列强趁机而入,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对华侵略,而且在精神上也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化,西方天主教,就曾来到以营盘岭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建立教堂、传经布道,宣扬西方宗教信仰。

1928年,巴、建、鹤边界地区兴起神兵,锋烟四起。神兵首领陈宗瑜、曾宪文、郭春青均率部与建始县团练队、贵州娘子军(黔军)一部及官店团防黄协臣部,激战于营盘岭。

1932年6月中旬,当国民党川军赵鹤部据守官店时,湘鄂边独立团参谋长董朗,率部游击官店口,猛击川军,击毙敌军数百人、缴获步枪70余只,并在营盘岭烧毁川军兵站大米1000担(50吨)。

1929年至1933年之间,贺龙领导的湘鄂边工农红军,同国民党政府军(川黔军)、当地团阀,在以营盘岭下官店口集镇为中心的、围剿与反围剿的拉据斗争中,多次激战于营盘岭。在这里他们打土壕、建农会、分田地、扩红军,使革命的星星之火,在建始的清江南岸迅速燎原。

1930年2月,中共湘鄂西特委领导的巴建鹤边防司令部为便于观察敌情、开展对敌斗争,在营盘岭设立哨所。哨所由哨所和营房两部分组成,东、南、北三面均用块石砌成墙体,西面是大门,占地总面积158.4平方米。现营盘岭哨所遗迹东、南、北三面墙体块石和哨所及营房的基石均还残存。 2008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将哨所遗址定名为“营盘岭红军哨所遗址”,属“建始县不可移动文物”。

这里,在土地革命时期,曾是湘鄂边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3年2月20日,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派红三军干部冯子明、邓吉新到官店开展工作,成立了建始县苏维埃政府。建始县苏维埃政府驻地,即设在营盘岭山下的官店口镇老街53号、罗么老爷的天井屋内。同年还没收大土豪罗洪建临街铺房,设立门市,用于兴办苏维埃商店。县苏维埃内设主席、政委和秘书及宣传、土地、财政、粮食、军事、青年、妇女等委员。3月,又成立了建始县游击大队,首任游击大队长是胡宝卿。

接着,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领导人夏曦及其部属花顺涛等人,3月在现摩峰村六组张家屋场成立了摩峰区苏维埃政府, 4月,宋盘铭、汤福林在双土地建立了区苏维埃政府。巴东的金果坪、恩施的石灰窑,均新建或重建了区、乡苏维埃政府。至1933年底,湘鄂边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整个建始清江南岸,建始县苏维埃政府下辖大荒、红沙、车营、战场、摩峰、楠木六个区苏维埃,二十四个乡苏维埃政府(包括恩施县苏维埃政府所辖建始苏区的铜钱乡、尹家乡苏维埃政府)。建始苏区总面积达502平方公里,占建始全县面积的18%;耕地面积8800公顷,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2%;人口5858户、268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一时间,营盘岭下的官店口成为建始苏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领导建始苏区各地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建立地方武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始县清江南岸和毗邻的巴东、恩施部分苏区连成一片,全部是红色政权区域,成为当时湘鄂边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由于此,1935年8月,国民党鹤峰五里坪区区长欧阳明窜犯到官店,将建始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房屋烧毁。1984年,在全国文物普查中,建始县苏维埃政府驻地遗址被认定为“建始县不可移动文物”。

红军撤出官店苏区后,国民党湘鄂边剿匪总司令徐源泉,纠集川军新三旅向官店苏区发动围剿,逃到清江以北的官店还乡团也尾随回苏区反扑。在反动团阀官店团总黄协臣“树砍三刀、挖地三尺”的血腥政策下,对苏区人民进行了秋后算账,大肆屠杀革命群众。为保卫苏维埃新生政权与革命果实,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千多革命先驱就在营盘岭下的官店这块红色土地上,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从此,官店的山山岭岭,被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革命的种子,就在官店的土地上播种;革命的精神,就在官店人民中一代一代传承。

这里,在解放战争中,吹响了解放湘鄂西的号角,擂响了解放湘鄂西的战鼓。

1947年1月,李人林率领中原突围南下的部分队伍,组成江汉支队渡过长江天堑,进入湘鄂西地区,更名为江南游击支队。3月与张才千部在五峰县红鱼坪会合整编,由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番号。张才千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人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李人林部编为第一支队,张才千部为第四支队。国民党军队为消灭江南游击纵队,从四川调来164旅和新17旅部署在鹤峰、咸丰及龙山一带,防止江南游击纵队入川;调第66师185旅及199旅各一部尾随跟进至宜都、五峰一带;第52师33旅部署在石门、澧县,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形成合围之势。

为粉碎敌人的合围,江南游击纵队避实击虚,李人林率一支队首战夺取建始、鹤峰边界的金鸡口,威逼建始官店口集镇。官店口集镇距县城135公里,西倚营盘岭,南靠大岭,北面一字山壁立千仞,易守难攻,是建始县东南边陲最大的集镇。集镇东北距巴东县泗井乡约25公里,东面与鹤峰的金鸡口、邬阳关相距约30公里;西南距恩施县红土溪乡约30公里;占领官店口后,越过清江,西可以长驱直入恩施的红土溪、进而奔袭恩施县城;北可以进占建始花坪、奔袭建始县城。

3月7日清晨,李人林部派出约两个连的兵力向官店口镇进发,上午10时左右,李人林部兵分三路向官店口镇发起攻击。左路为便衣队,从老黄湾、杉树包向大岭偷袭,一举攻克了大岭;右路也很快打散了盘踞在一字山的官店刘作舟民团;中路部队在大岭和一字山的火力支援下,迅速向官店集镇制高点营盘岭上的敌人主力发起进攻。三路部队按原定计划,包围了营盘岭,并从前后两个方向向营盘岭发起猛攻,黄昏时分,攻克营盘岭,官店口战斗胜利结束,取得全面的胜利,从而吹响了解放湘鄂西的号角,擂响了解放湘鄂西的战鼓。

新中国建立后,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1988年建始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在营盘岭修建了“湘鄂西苏区官店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坐北朝南、高20米。正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碑的东西两面分别镌刻着“云岭梅香碑浩然正气贯千秋  青山埋忠骨不朽英名存万古”的对联。南北两面分别镌刻着纪念碑的碑文。碑文记叙了自1926年至官店解放期间,官店人民组织自卫武装、 参加红军,抗击反动政府和地主豪绅、军阀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党的组织和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地方武装,妇女协会和童子团等群众团体,使官店地区及建始清江以南地区,成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始苏区的保卫、建设中,官店及周边各族人民和反动军队、团防、敌特以及土豪劣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千余名英雄儿女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烈士墓周围砌毛石混凝土栏杆,从官店街上的公路至纪念碑,还修有水泥台阶500步,供凭吊瞻仰者出入。站在营盘岭下仰视凝望,纪念碑就像钢铁巨人一样,耸立于云盘岭上,是那样的雄伟、那样的庄严。

2009年,建始县老促会、建始县开发办又组织资金10万元,对纪念碑进行了修缮。如今,这里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当人们前来瞻仰纪念碑时,无不心潮澎湃。人们怎能不想起枇杷埫的红军洞、车营、战场坝、雷家村等这些曾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地方;怎能不想起在照京坪的拔树、永兴坪的红军树下发生的故事。

如今,营盘岭仍以巍巍雄姿矗立在官店镇街头,它记忆着官店地区的沧桑经历;它见证着官店人民在革命先烈的精神感召下,发扬苏区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开放、创新思维、战天斗地、克难奋进、调整结构、脱贫致富、直奔小康的辉煌。

现在一个崭新的现代化的官店口集镇,犹如雨后的春笋,以全新的面貌、以勃勃的生机,把革命先烈的愿望变成现实,以武陵山区致富奔小康的、建始南乡营盘岭下最靓丽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资料搜集:汪才轩、黄继波、张绍国   撰写:戴凤庭)(编辑李小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