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102】小西湖的来历

小西湖是花坪镇的一个村,位于花坪镇南部,村民委员会距镇政府0.9千米。东接麂子水村,南与黄鹤村接壤,西与火田槽毗邻,北与花果坪社区相连。下辖7个村民小组,有7个居民点。村民以田姓、谭姓、李姓居多,多为汉族、土家族。

小西湖村位于海拔1200余米的高山之巅,是历史上“川盐入湘”的必经之地。村落得名于该村辖区内的一个天然小湖泊——小西湖。该地群山环抱,中间是一个拥有一片湿地和湖水的盆地,水域面积约1平方千米。湖泊南北狭长,东西略窄,蜿蜒曲折。每逢梅雨季节,山洪暴涨,汪洋一片,平静的湖泊转瞬间犹如一条潜游的蛟龙,湖泊面积不知增大了多少倍,附近的田地、道路全被淹没。湖的东北角有个龙潭,深不可测,为湖泊的主要水源;从南到北,传说有18处龙潭泉眼,倒无人撑着小舟细细探勘。这大大小小的龙潭泉眼,日夜不停地喷涌着泉水,涓涓泉水使湖泊永远保持着新鲜清澈,湖泊南端山脚下有一个山洞,泉水顺着这个山洞,流入天坑,流入伏流,最后汇入清江,形成了壮观的九叠泉瀑布。

湖泊所在地原名郭家水,大概是郭姓人家最早到此定居,但郭家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又迁走,该地现在的村民却无人说得清。但若提起“过江水”、“望江龙”,却是谁都清楚。雨季,湖泊涨水,水一直涨到五斗车,只见黄水茫茫。有急事需要到花果坪的人,只能高高挽起裤脚,凭着记忆,选择地势较高之地,涉水而行,人行水中,犹自摇摇晃晃,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水中。人们说,这时经过此地,就似在江水中行走,因此,改称该地为“过江水”。至于“望江龙”,则是指的水势了。

小西湖洪水季节令人胆寒,但平时却是风景绝佳之地。湖泊沿岸筑有湖堤,堤上植有垂柳,柳下绿草茵茵。稍远一点的山坡上,有一栋栋土家族的吊脚楼,楼旁种植有桃树、李树、杏树。大片的土地上,种植着玉米、高粱。每到春夏,只见四围山峦叠翠,鸟雀啁啾;山坡麦青豆绿,桃红李白;湖畔芳草如茵,碧色摇曳;湖堤逶迤屈曲,折叠流韵;湖岸垂柳葳蕤,丝绦婀娜。湖面碧波粼粼,那是清风拂过;湖中五彩缤纷,那是云蒸霞蔚。吊脚楼房倒映水中,土家姑娘欢笑浣衣,牧童倒骑在牛背上,声声柳笛呼朋引伴。如此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引人踏青游赏。

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该地风景秀丽,但谁也没有想着给当地改个名。一直到1918年6月,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受孙中山的委派,以护法大元帅、护法军政府秘书长的身份,随靖国军前往昆明,争取云南军阀唐继尧的支持,途径花果坪,信步“过江水”,看到了白鹭云集、柳树成阴、湖水清澈、波平如镜、青山倒影、莺歌蝶舞的美景,欣喜而即兴赋诗 :“群山缭绕画廊开,荡漾波光浮草莱。几树莺声翻柳浪,万峰峦翠郁龙堆。新蒲掩映鸥波绿,舞絮飞扬蝶影回。欲把西湖比西子,可能遥唤玉华来。” 章太炎在诗中将此地风景与杭州西湖媲美。于是,“郭家水”、“过江水”就因章太炎的诗更名为“小西湖”。

随着野三峡风景区的开发,小西湖不再是深闺中的一颗明珠,而是以更秀美的风姿笑迎国内国际游客。经过整修治理,小西湖的水患彻底解除。如今的小西湖,湖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高耸而飞扬的风雨桥与安然静卧的三孔拱桥遥相呼应;宾馆山庄沿山脚鳞次栉比;玉带般的环湖公路与天二公路、黄鹤桥景区公路蜿蜒相连。四A 级宾馆前,绿树繁花簇拥着万人广场,“小西湖大舞台”婷婷玉立于小西湖水面,宛若出水芙蓉;广场中篝火熊熊,“摆手舞”舞姿翩翩;舞台上黄四姐与货郎深情对唱,情意绵绵。不同肤色的游人,络绎不绝来此避暑游览,更有闲暇者在此度过整个夏天。

乘上时代动车的小西湖,更美艳,更靓丽,小西湖村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资料来源:余耀先《建始地名趣谈》手稿  撰写:邱晓平)(编辑李小蝶)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