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安置房到集镇的私房变迁

——记财政局驻隔马坦村帮扶村民马友才的脱贫之路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朱远平

“地基已经用钢筋水泥浇灌好了多时,你们看工人们正在扎钢筋、支模板、倒柱子忙碌着修筑一层,预计2019年上半年就可以把三层的私房全部修建完工,在小学秋季开学季节,我们家儿子马俊办的留守儿童培训班,就可以不租用别人家的房子出租费了,又要节约上万元的资金办更多的事,这主要利益于享受到了政府给我们家的安置房、大病救助、生产发展等许许多多强农惠民政策的支持,得益于财政局驻村尖刀班和结对帮扶人员结对我们家的精心关照和精准施策,我们家才有现在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话说家里发生这翻天覆地变化的人名叫马有才,是县财政局干部易永清和王峰两位同志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住花坪镇隔马坦村8组,是该村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他身材矮小却很有精神,面色和蔼内心却很刚强,哪怕在逆境中,他的笑容却一直挂在脸上,与困苦抗争,不向命运低头。

近日,马有才对笔者讲述前些年贫穷生活的点点滴滴时仍然记忆尤新。他愧疚地说:“妻子向兰益自从嫁到他家以来,生活基本上吃了上顿愁下顿,穿的衣服补巴连补巴破烂不堪,住的老木屋不避风还漏雨,加上对老人赡养和对两个儿女教养的家庭重负,使得她精神崩溃,疯癫了二十多年。”

“财政局的领导多次走访慰问我们家,看到这个家里特别贫穷的现状,高度重视,重点帮扶,就安排了易主任和王主任两名机关干部与我们家结成对子,他们入户了解到我们家女儿马倩在县民族私立学校读初中,学费和生活费一年要一万多元,儿子马俊因交不起学费,初中未读完在家待业等情况后,就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千方百计地为我们家着想,找爱心人士帮女儿解决每年的学费;找车子、找医院、找医生帮爱人治好了精神病;找门路、找厂家、找岗位帮儿子就业;找政策、找产业、找技术帮我们家修了三间安置房、发展了3亩银杏经济林、喂了三头肥猪,是他们真心、真情、真帮扶才帮我们找回来失去的生活信心。”马有才余味深长地说道。

“自从树立脱贫信心以来,有了产业作为支撑,加上乡、村、组全部都是水泥路,电灯明亮了,宽带稳定了,住房、饮用自来水安全了,吃穿不愁了,教育、医疗、住房有保障了,和以前的生活相比简直就是千差万别。在此基础上,儿子马俊自己创业在崔坝集镇开办了留守儿童托管培训班,通过几年的创业,还在崔坝集镇还买了100平米的土地建起了私房。”马有才由衷地说道。“他还将培训机构的规模扩大,让更多家庭和留守儿童享受到家的温暖,让政府部门对我们家的关怀在我们这儿得到传递。”

(实习编辑 蒋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