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建始路径探索

通讯员  刘春秀

杭州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已悄然让乡村生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一种追求,近几年,浙江省富春江畔古村东梓关、临安太湖源头指南村、三面环水一面山的环溪村……不经意间成为“网红村”,悄然刷爆朋友圈。可以说杭州乡村的美,美在生态,美在产业,更美在人文。而作为“人类起源地”的“金建始”,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旅游板块,有着全国罕见的原生态河谷野三河、八百里清江画廊最美河段景阳河、巴盐古道石门河等理想居住地和休闲度假圣地,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生产和科研基地县、“华中药库”地道药材主产区之一,地处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富硒生物圈。我们应如何从杭州美丽乡村建设中,探索出建始的特色道路呢?

一、基本情况

(一)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源于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主要围绕“做美生态、做优环境、做强产业、做好生活”四个方面,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2003年—2007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第二阶段为2008年—2012年,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每村至少建设3.5米宽、1.5公里村内主干道;每10—15户配置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每个村1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15%以上。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在完成“百千”工程全覆盖的基础上,按照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要求,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生活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为建设标准,到2015年全市建成193个中心村,250个精品村、21个风情小镇、2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14个精品区块,100个历史文化村和1000个单体古建筑修复。2017年4月2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7年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对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杭州作为美丽建设中国先行区,已成为杭州样本,引起了全国的学习热潮,为杭州经济发展助推了新动力。

(二)建始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建始县全县国土面积2666平方公里,辖7镇3乡、411个行政村(社区),随着两条高速、一条铁路的建成,已成为西进东出的脉动地。清江横穿县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型山地气候,适宜人类居住。建始是人类文化的演化地、革命文化的策源地、土苗文化的积淀地、特色资源的富集地、奇幻山水的灵秀地。是恩施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和板块。是理想的居住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圣地。也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四大攻坚战”、“四个建始”、“八个聚焦聚力”的提出,全域旅游“345工程”、乡村振兴“151工程”、“厕所革命”“一镇一品”特色小镇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的公示,都预示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已进入了新阶段。

一、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存在偏差,建设合力尚未形成。美丽乡村主要靠人来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多人群的综合性工程,干部及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直接关系到建设的成效。而美丽乡村建设受宣传、理念等因素影响,没有形成上下一致、高度重视的大环境,尤其是政府主导有余,农民参与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有部分农民错误的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政府行为,不是民生工程,仍然存在一些“上冷下热”、“外热内冷”、“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我县属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部分农民在被帮扶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且利益至上,不给钱不干事,未意识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他们会共享,对乡镇村安排的任务采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态度。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同时各乡镇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也没有积极探索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社会力量作用,而是采取传统的运动式建设方法,导致一些设施(如垃圾处理、无公害厕所等)一时高标准建成了,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难以维持长期运转,缺乏长效机制。

(二)乡村特色不够鲜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美丽乡村建设重在“特”而“精”。建始县属“仙居恩施”八县(市)之一,与其他县市拥有同等的地貌特征、气候特点、资源产业。我县目前存在与其他县市重复的乡村建设,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特色,没有太大的市场竞争力。一是旅游业的发展,咸丰的黄金洞、恩施的龙鳞宫、利川的腾龙洞、建始的蛤蟆洞,都有一定的相似处,如何在相似中找不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二是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简单的复制,没有品牌效应,科技含量、支柱产业、龙头企业、销售渠道、产业链,不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农业创业创新型人才,成立专业的农村合作社,就会导致同化竞争激烈,产品过剩,供大于求,价格降低、产品滞销,农民无法增收问题,难以打造精品特色的乡村将缺乏发展动力。且我县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都是些初产品,美丽乡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的事业,没有产业支撑,农民无法在家门口致富增收,就不可避免地大批外出务工,将美丽乡村变成一个空心村。三是对于特色产品的消化,仅靠本地人口是不够的,无法提升经济的活跃度。产品的知晓度不够宽广,会导致前来旅游和购买农产品的人流量不够大,从而无法带动地域经济新活力。

(三)规划布局不够科学,基础设施尚未跟上。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工程,应通盘考虑全县实际情况,结合各地特性,编制完善、合理、科学的规划,而不能一味的撸子袖子加油干,盲干、空干,而应巧干、实干。一是部分乡镇存在对乡村文化元素、特色性挖掘不够,对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未统筹安排的情况;二是部分项目建设存在规划频繁变更,对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边干边看”与规划脱节,出现问题再整改的现象,这样既浪费了物力、财力,又拖延了建设的进程。三是交通、通信、停车场、娱乐广场、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不平衡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旅游大巴无法通行,车辆无处停发引发堵塞,精神需求无文化内涵支撑引发乏味,通信不发达引发信息滞后,这些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

(四)体制机制有待完善,乡风文明有待提升。建设永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一是美丽乡村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我们还处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初期,建设体制、管护机制尚不健全,各部门在安排涉农项目时存在时序、渠道的不同,很多项目难以有效衔接,导致资源、力量难以整合,建设工作无法依照科学有序开展;二是部分干部和群众身上还存在一些陈规陋习,自我建设、自我管理不到位,如觉得政府建的公共用品不是自己家的,就不爱惜,甚至恶意破坏,如过多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却不进行有效处理,垃圾堆积如山;再如过度使用除草剂、化肥等化学制品,破坏土壤土质,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又如不考虑大局,只顾自己需求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等等系列问题,都极大程度的影响了乡村的美丽。三是环境、新三农、拆迁、户籍、教育、城乡差距、资源分配等新旧问题也日渐突出。这些都成了建设美丽乡村路上的“绊脚石”。

三、工作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造福百姓的最大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性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群众都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统一思想,有序推进。

(一)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共建共享。贫穷是阻碍美丽乡村建设最大的“拦路石”,因此,建设美丽乡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关键。“扶贫先扶志”,“建设先建脑”。一是大力宣传,发动群众,统一思想,共建共享。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村务专栏、宣传橱窗、LED电子屏、宣传画册等方式,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力争营造“政策人人知晓,建设人人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氛围。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就在于发挥了群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群众参与度高,群众共建共享,也会共同维护。二是通过举办文艺汇演比赛、徒步体验赛、赛车体验赛、农场体验活动、美食试吃,水果采摘活动,吸引流量,让大家在朋友圈、抖音中进行免费宣传。要让建始的名山名水,风土人情像杭州的“网红村”一样,风靡朋友圈。三是组织文学爱好者撰写关于建始县全域旅游的旅行体验,将建始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美丽景观等通过途牛旅行,去哪网、中青旅、驴妈妈等网站进行网络推广,吸引旅行体验师们来体验后进行分享。

(二)找准差异特色,挖掘新型业态。现在都在全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兴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差异性和多元性。乡村之美,美在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极易引起大众的审美疲劳,让人觉得乏味。因此,美丽乡村必须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必须融合地域的文化内涵。要深入找准本地与其他地方的差异性特色,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特色注入人文内涵,建始地处神秘的30%,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可将代代流传的古诗词、民间传说、优秀的书画、摄影作品,民间曲艺,民间工艺等文学艺术与生态资源相融合,给生态注入灵魂,让前来观光旅游的人停得住脚步,打得动心灵。特别是建始的打喜花鼓《黄四姐》,传唱度高,在上次与刘三姐的牵手活动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将建始闹灵歌、丝弦锣鼓、南乡锣鼓这些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游客们不仅仅是欣赏,更要参与,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在特色小镇的打造上,也要下深功夫,“一镇一品”,花坪“葡萄小镇”、景阳“江钓小镇”、高坪“露营小镇”、高岩子和长林岗“森林小镇、龙坪乡店子坪红色革命基地,每个小镇都在用自己的特色焕发生机,全域旅游的大格局正在日趋成熟。此外,除发展特色旅游外,也应从特色民宿、农村电商、健康养老、运动休闲、极速体验、工艺创意等新型业态着手,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性,做大做优一批龙头企业,这样,既带动了就业,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淘宝第一村农村电商的发展,带动了杭州电子商务经济的活跃度。我们也应借鉴杭州经验,创新地域特色发展理念。

(三)注重科学规划,确保有序建设。针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短板,我们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一是要把城乡统筹、村镇同步、留住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为解决美丽乡村建设长远发展的根本,强调“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产、城、人、文”四位一体,体现协调的发展理念,确保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切记贪大求功、急功近利,只重建设,不重保护,只顾眼前,不看长远。不搞一刀切,模式化,运动化。二是在发展基础配套设施的时候,要从大局着眼,注重全域规划理念,把农业产业发展、村庄管理实施体系、干部监督机制纳入规划的核心内容。多征求本地专家、乡镇干部、当地居民的意见,避免脱离实际无序发展。

(四)建立长效机制,从农民主体作文章。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不能埋头顾发展,没眼看后方。建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持续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合理分配公共财政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二是有关部门要积极整合项目,将各项涉农工程积极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中去,做到美丽乡村建设到哪里,相关项目和资金就跟到哪里,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钱往一处投的良好氛围。管的时候,要按照“公共卫生保洁好、园林绿化养护好、基础设施维护好”的要求,要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作为巩固美丽乡村建设创建成果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在建与管双重启下时,要引入积极市场机制,激发投资、监督活力,保洁、维护、养护仅仅靠政府部门来抓来管,就是简单的“输血”,我们要换“输血”为造血,让市场资金活跃起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三是提升村民素质,统筹人文、环境等社会治理。让乡村告别“脏、乱、差、散”,让服务告别“宰客”、“粗暴”、“低劣”。要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中去。竭力打造宜居、宜游的环境。

我们要把杭州的乡村建设美在生态、美在产业、美在人文的理念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中去。让建始乡村的美,美出韵味、美出幸福,美出品质。(编辑刘定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