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

——以奖代补政策的长梁实践及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启示

通讯员周珍珍

以奖代补就是把专项资金集中起来以奖励的方式补助工程项目完成好、经验收合格的单位,以先建后补的方式进行资金拨付。《恩施州2018年交通脱贫攻坚方案》(州政扶组办发〔2018〕9号)规定:“对政府投资的小微交通项目,可由村组组织受益群众实施,经验收合格后用以奖代补方式给予建设补助,也可提供水泥、砂石、租用机械等物料、费用方式补助。”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和以奖代补的政策,有效地解决了筹资难问题,有助于调动和激发群众积极性,并保证专款专用,有利于高效地完成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及特点

农村公路建设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行官”,长梁镇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基本解决了全镇行政村村级主干道的通畅及路面硬化问题,实现了“村村通”。因用于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短缺,部分自然村还存在组级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即组与组之间的公路未实现通畅与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矛盾,也成了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新矛盾,新愿景。2018年长梁镇完成公路“补短板”项目建设180公里,易迁配套公路建设24.6公里,移民资金安排公路建设1.1公里,总投资约6800万元,实现了村级主干道的通畅。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矛盾从实现村级主干道的通畅向实现组级公路的通畅转化。随着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对农村公路有了新的愿景,由原来的能走出去、运出去变为走得舒适安全、运得快速高效。打通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成为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矛盾。

地域广,筹资难。根据相关规定,县乡两级政府主要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修建和养护,但是全县地域广,任务繁重,县乡财政薄弱,专用资金少,无力筹措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也正是由于资金缺乏处于落后状态,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中的短板”。

基础差,隐患大。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长梁镇大部分农村公路是在乡村老道上整修而成,原有公路路基质量差,部分通组公路还是土石路,路面窄、弯道急、坡度大、错车困难。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洪涝灾害频繁,公路易被水毁坏,抗灾能力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农村私家车、农用车数量急剧增加,农村公路承载压力和道路安全压力越来越大,这对农村公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布散,不互通。长梁镇辖区内66个村(社区),分为长梁和天生两大片,村组分散,部分通村公路只到村委会,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路网不完善,相邻村之间不能互通,需绕行的距离远,村民出行、运输、紧急情况救援存在很多困难,村与村之间公路的互联互通亟待解决。

以奖代补政策的长梁实践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工作的重要一环,化解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的矛盾,走出筹资难的困境,让全镇农村公路提档升级,这对长梁镇是一大考验。长梁镇党委政府积极主动作为,具体分析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牢牢抓住农村公路建设“最后一公里”这一主要矛盾,针对性地提出用以奖代补的新政策打破传统靠政府投资修建公路的旧模式。

政府主导顺民意,规划为先强保障。2018年以来,长梁镇将农村公路“保通畅,保安全”作为重点来抓,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按相关要求和规定,长梁镇党委召开党委会议决定以河坪、松林、沙坝、金塘等四个村公路路面工程为试点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公路路基由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组织指导村民自愿筹资、义务筹工筹劳建设;镇精准扶贫前线指挥部对实施路面工程中所需水泥予以补助,并根据工程进度奖励砂石料加工和人工、机械租赁等费用,以保障公路建设的资金缺口,在开源节流的同时提高公路质量。施工未动,规划先行,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长梁镇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尖刀班和村支“两委”实地查看了解群众反应强烈的通组公路工程基本概况,结合实际做好通组公路的工程资金预算,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一事一议达共识,筹资筹劳齐参与。根据以奖代补政策的要求,修建农村公路占山占田无补偿,受益户需筹资筹劳。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通过代表会、群众会、小组会、屋场会等形式与老百姓商议沟通,并按照“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使用公开”的原则开展一事一议,修建公路是大家共同的要求和愿望,得到公路沿线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公路所有受益户自愿筹资、筹劳。“得道多助”,通过积极宣传以奖代补政策,本村的能人贤士、致富带头人等都积极响应,同时也获得很多社会力量的捐助捐款。通过公路所有受益户筹资、筹劳和接受社会各界捐助的方式,金塘村共筹集22.45万元,降低砂石料成本和人工费用7万元;河坪村共筹集40.9万元,降低砂石料成本和人工费用20万元;松林村共筹集57.64万元;沙坝村共筹集26万元。

先建后补严把关,质量安全共抓共管。公路交由村级组建的集体经营公司按一事一议方式开展建设施工,先建后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让老百姓提前受益,待项目验收合格后,政府将财政补助资金一次性报账补助给村级集体经营公司。为确保公路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的有效使用,涉及以奖代补项目的村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质量监管小组、协调小组、财务小组、工程进度小组和纪检监督小组。施工前,四个村集体经营公司购买了工程意外伤害险和建设工程工伤险。工程实施过程中,由镇公路服务中心、安全中心分别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监管和指导。工程实施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出验收申请,驻片领导牵头,镇公路中心、财政所、扶贫办、村“尖刀班”、村纪检委员、村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验收,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

破釜沉舟历艰辛,事半功倍显成效。在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18年底,长梁镇河坪村对下河坪酒厂至大竹园、河坪至响水沟两条跨村公路进行了整修和硬化,两路段全长6.8公里,受益7个村民小组180户,与沙坝村、钰洪村互通;沙坝村完成对汤家至响水沟、小河沟至方家梁子两段跨村公路进行了整修和硬化,两段路全长6.32公里,受益6个村民小组96户,与河坪村连接贯通;松林村对磨子坪至长滩公路进行整修和硬化,新修6组与7组组级公路,加宽4组至6组组级公路,三段路全长5.86公里,受益5个村民小组137户,与石板山村贯通;金塘村对村委会至龙潭后河跨村公路进行整修及硬化,全长2.1公里,受益6个村民小组290户,与龙潭村、石板山村连接贯通。四个村以奖代补公路合计21.08公里,24个村民小组703户直接受益。

经验与启示

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是备受社会关注的民生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农村公路建设上,长梁镇以奖代补政策的成功实践,解决了农村公路建设在资金、管理、工程质量等方面的难题,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通了长梁镇农村公路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解了民难,排了民忧,顺了民意,增强了群众获得感,为决胜全面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主要经验在于:政府主导和群众参与是前提。在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发挥政府在非市场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增加财政投入,积极宣传发动群众筹资筹劳、社会捐助捐资,盘活社会资源,发挥以奖代补政策的最大效应。

明确以奖代补的标准是核心。结合农村公路建设的实际情况,参考相关补助标准,明确以奖代补的具体标准和方式,按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分类进行确定,同时综合考虑村集体经营公司的运转情况,灵活运用先建后补、边建边补的奖补措施。

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严格遵循一事一议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对拟办事项和资金使用情况及时张榜公布,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和村纪检委员的作用。以奖代补形式虽然缺乏完善的制度支撑,实践表明,该形式仍然是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良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