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建始县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思考

通讯员 吴克忠

2018年11月18日—24日,有幸作为建始县2018年优秀青年干部赴杭州市委党校参加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培训期间现场参观了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美丽乡村建设。现结合参观的所见所闻与建始实际,谈谈建始县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思考,望能为全县乡村振兴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参观感受

环溪村,地处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的最东面,坐落于三国文化的发祥地,著名的天山岗山麓。清澈的天子源和青源两条溪流汇合于村口,环溪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村名由此而得。环溪村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落之一,拥有著名的爱莲堂、尚志堂、安澜桥、保安桥等众多古建筑。村口的千年古银杏,被誉为“夫妻树”,成为该村的一大景观。

荻浦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东部,与富阳交界,全村600多户农户以申屠姓氏为主。村域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年许,文化底蕴丰厚,有申屠氏宗祠和保庆堂2处省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孝义、古戏曲、古造纸、古树文化为村四大特色文化。

1.善于挖掘,“文”中生“景”。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一亮点在善于挖掘历史文化,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变为景点。

环溪村,系北宋大哲学家、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族居地,始自周氏第14代孙迁居于此,至今已有620余年历史,历代乡贤名士辈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众所周知,周敦颐所著的《爱莲说》乃传世名作,随着时光变迁,其弘扬的“清莲文化”如今已在环溪村打下深深的烙印,古风高洁的环溪令人流连忘返。

荻浦村,有宋代的范井,明代的水系,清代的石坊,庙庵,祠堂,民居等四十余处。更为难得的是,还保存有三座较完整的明代房屋建筑。孝子牌坊是清乾隆皇帝为表彰该村孝子申屠开基而建的。文革期间首当其冲成了“破四旧”目标,留着大清三十年乾隆皇帝的亲笔,非常具有文化价值。申屠氏宗祠是省级文保单位。申屠氏是人才辈出的家族,有汉代丞相、尚书令,提据史端公等,还有新中国第一任民航总局局长沈图,沈图的族名叫“申屠逸松”,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创建人之一。

2.就地取材,“土”中生“特”。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二亮点在于就地取材,原汁原味,让最“土”的民俗习惯变为最“特别”的景致。

荻浦村,极具创意性和乡土民俗气息的“牛栏咖啡”和“猪栏茶吧”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桐庐在发展乡村民俗游中,政府牵头,创业者介入,利用各家各户废弃的牛栏和猪栏,加以改造装饰,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融进民俗酒吧、茶吧元素,打造成品牌性休闲场所,具有独特的创意和古朴的环境氛围。在“牛栏咖啡”门口,游客的目光被很有视觉感的石砌外墙和木栅小窗,以及各色鲜花和木制店牌吸引。原始的木门,低矮的屋檐,树木、藤蔓和石头墙融为一体,室内到处可见饭篓、鱼篓、泥鳅灯、竹编灯等老底子农村生活物件,它们看似普通、并不起眼,但摆在“猪栏茶吧”里却恰到好处。

3.科学改造,“美”中生“优”。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三亮点在于不搞大拆大建,科学规划,注重生态环境治理,让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最土的民俗气息在“美”中生“优”,从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环溪村爱莲公园内的周敦颐石像和刻有《爱莲说》的石碑让你初识环溪人对于清莲文化的推崇。“曲径始入通幽处,已闻莲花一缕香。”沿着小溪走进村庄内,可谓步步入画,处处是景,而安澜桥下的莲花池生机勃勃,驻足池边放眼看去,一条条蜿蜒的硬化小道伸向农家小院,田坎上、庭院里、池塘边翠木垂柳,柑橘桃李等果树点缀其中,错落有致,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风光。移步来到爱莲堂,又是另一番风味。那精致的木雕、绝伦的彩绘、栩栩如生的莲花图案,会让你深深体会到环溪人对于清莲文化的那份深厚情感。

荻浦村,从乡土建筑到乡土社会,从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到两者有机融合成为共同作品,古村镇的历史演进过程体现了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两种实践相统一的人类学缩影。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桐庐县荻浦村以不离本土的传承与更新方式,塑造了保护古村落文化本真性的传统特点,创造了市场主导、文化驱动型城镇化的现代样本。据了解,荻浦村花海300余亩,主要种植九品香莲、波斯菊等多个品种打造“花海”景观带,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节点,这些土地不改变所有权结构、也不改变其依附农业性质,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目标实行土地流转,将土地功能向多元化拓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加土地附加值,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是美丽乡村建设下,色彩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二、桐庐县美丽乡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规划起点高。所到之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规划,通过高起点规划,明确旅游定位,凝练文化品牌。按照“县域大景区”理念,构建“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体系,个性化、特色化编制中心村、特色村、精品村建设规划。环溪村、荻浦村等先后编制了村庄保护规划、旅游规划、总规和详规。实施了“三线入地”、村道拓宽硬化、村庄亮化美化、河道洁化等系列工程,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二)景观效果好。所到之地,处处满目苍翠、绿意盎然,仿佛置身于绿色画廊,第一印象就是处处是景点。走进桐庐的美丽乡村,沿路绿树成荫,街道宽阔干净,高楼鳞次栉比,犹如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生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现。把绿化与道路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对主要道路两侧都划定绿线控制,大量采用香樟、合欢、石楠等绿化树种,丰富道路绿化层次和色彩,营造四季不同的道路景观。

(三)文化底蕴浓。桐庐县环溪村围绕千古名篇《爱莲说》深入挖掘“爱莲文化”,大力实施生态文化传承工程,创办爱莲书社,建设爱莲文化广场和爱莲长廊,举办《清莲颂》主题摄影展、 《爱莲说》朗诵大赛等活动,充分展示“爱莲文化”,建设厚实的环溪文化品牌。荻浦村深入挖掘以大孝子申屠开基为代表的古孝义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挖掘古戏曲文化、古造纸文化等,彰显地方特色。

(四)基础设施全。各地都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对主要道路全面改造提升,为旅游发展和风情小镇建设提供通畅便捷的交通保障。建设集城市品牌形象展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运营监测、地方特色产品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服务中心,为旅游形象宣传,信息咨询,投诉受理,票务代理等内容,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便捷服务,让乡村旅游形成“回路”。

(五)带动效应强。桐庐县的美丽乡村建设以精品村和特色村为重要节点,打造乡村风情带,建成环溪、荻浦等首批示范点,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树立乡村旅游发展和风情小镇建设样板,通过特色挖掘、示范带动,由点及面逐步推进,有效推动了整体发展。

三、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建始路径探索

此次桐庐等地学习考察,获得了许多有益启示,对我县乡村振兴具有一定借鉴参考价值,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乡村振兴需要遵循五个原则

1.遵循组织带动原则。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核心作用,突出党建引领带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政治领导、推动发展、社会治理功能,坚持在村支两委引领带动下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2.遵循生态驱动原则。把优化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把握好生态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发挥生态驱动作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生态经济,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

3.遵循市场撬动原则。盘活农村资源,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坚持以市场主体为主导,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乡村振兴。

4.遵循设施联动原则。坚持规划先行、联动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优化设施布局,确保基础服务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科学协调。

5.遵循文化推动原则。坚持繁荣农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文明程度,发挥文化增值效应,让文化创意成为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二)乡村振兴需要抓好三个结合

1.要把示范引领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起来。要通过精心培育,形成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把示范村建成特色产业发展的基地、美丽田园的载体,宜居宜游的标本;推进典型引领示范,要与面上的整体推进结合起来,把它们纳入整体规划、整体建设的部分,让乡村振兴成为规范化、有序化建设的引导和示范。

2.要把特色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乡村兴,则国家兴。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一条重要路径。只有“一村一品”“数村一业”的特色经济,带动区域经济的兴旺,成为地区经济的有生力量和重要推动力量。

3.要把物理改造和乡风文明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区域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使之成为引领乡风文明、提高农民素质的载体;乡村振兴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和模式,在政府的引导下更加紧密地同农村、农民、农业有机结合,使“三农”走向现代化。

(二)乡村振兴需要探索的主要路径

1.要探索一个融合力强的产业路径。坚持生态绿色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工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新农民、新工人、小股东、小老板”等特色产业融合模式。引导农户与市场主体合作,发展特色种植,建设标准化观光示范园,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同时在基地务工,让传统农民变“新农民”。以旅游产品研发为主要方向发展富硒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以体验和展示为主要方向改造传统手工业,建设现代农村小微工业园,让农民就近变为“新工人”。发展旅游服务业,引导农民开办农家乐和旅游商店,建设农村电商基地和农村物流基地,打造电商特色村,让农民成为“小老板”。鼓励农户通过土地、房子、资产入股参与田园综合体建设,让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农民变“小股东”。

2.要建设一张承载力强的设施网络。对村居环境进行提档升级,建设完善旅游公共设施,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探索建立村级基础设施智慧管理模式。对水、电、路、网络全面升级,实现村内道路微循环全覆盖,村民不走回头路。道路标识标牌全覆盖,外来游客不问路。对民居进行重新布局和改造,靓化特色民居,变民居为风景,变风景为风情。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建设垃圾中转站,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密闭式转运、集中无害化处理模式。探索生活污水、牲畜污水分户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模式;改造农村无害化厕所,在村民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建设公共厕所。建设完善的休闲观光设施,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绕村观光自行车道,分点打造休闲观光平台,对村文化活动广场改造升级,打造公园式休闲文化活动广场。

3.要培育一批造血力强的市场主体。积极招引和培育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建设。通过“三乡工程”,引导在外成功人士企业回迁、项目回建、资金回流,参与试点村建设,探索建立一个田园综合体吸纳多个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与的市场主体吸附模式。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引入企业与村民合作经营。强力推进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引导农户将房屋和土地入股,与市场主体合作发展特色种养殖和民宿。招引带动力强的市场主体,围绕绿色蔬菜、道地药材、富硒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招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康养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

4.要打造一支传承力强的文化团队。以农耕文化和土苗风俗的传承保护为主要内容,搭建文化传承保护平台和活动载体,全面振兴乡村文化,探索建立民俗文化传承模式。建设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学习培训和农民分享交流致富经验功能的新时代农民课堂。建设乡村振兴文化“传承馆”。深入挖掘保护农耕文化、土家族苗族传统习俗,建设农耕博物馆和农耕文化传承馆。以农民为主体,以乡风文明宣传为主要内容,融合少数民族文化打造符合新时代文化精神的民俗节目,建设一支专业化农民宣传队伍,把乡村小舞台搬上市场大舞台。

5.要统筹一支撬动力强的建设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放大资本、分类管理的原则,通过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设立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基金,探索建立金融资本撬动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省、州乡村振兴试点建设资金,加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旅游设施建设和文化传承力度。

6.锻造一支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培养和储备一批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力量保证,探索建立一套村级领导班子、一支农业技术队伍、一批党员示范户的基层组织多维培育模式。选优培强村级领导班子,将优秀大学毕业生吸纳进村级班子,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培养。打造一支不走的农民技术员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引育回流乡土人才,由农业部门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和技术员,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让他们为产业发展等提供技术服务。大力培植党员示范户。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推动党员在思想引领、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先行发展示范,示范带动其他农户发展。(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