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波 通讯员唐旻 罗炼
40年风云激荡,8万长梁人民在镇党委政府坚强领导下,书写出一部孜孜求索、锐意进取、开拓奋进、撼天动地的壮丽诗篇。
我们不能忘记,这40年,长梁经历过与天生镇合并,由小变大的历史;同时,紧握机遇之手,撤乡设镇为新一轮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我们不能忘记,这40年,为了摆脱贫困,火龙社区率先把4个村民小组从高山上梯次搬下来,在全省创造出有影响的“火龙经验”,成为今日脱贫攻坚的不竭动力;我们不能忘记,在一次次洪水肆掠,家园被毁面前,长梁干群奋力抗灾自救,挺起坚强脊梁。
我们不能忘记,这40年,长梁镇人民始终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走出去一支支建筑大军,在全县率先试水片区新农村建设。“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长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长梁人阔步前行。
我们不能忘记,撤乡设镇,干群激昂,豪情满怀踏上新征程。产业立镇、开放活镇、生态护镇,“三镇”战略,灵秀长梁魅力来。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大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前,迎大考。这靠什么?靠党的坚强领导!
脱贫攻坚,“尖刀”出鞘,广大干部坚守一线,与贫困户心连心。这靠什么?靠党的坚强领导!
“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把上级寄予厚望,百姓满怀期望转化成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强大动力!” 长梁镇党委书记谭明、副书记鄢浩然告诫全镇每一名党员干部。
丝弦锣鼓之乡 记者刘波
“长梁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想办的事是什么?” 围绕“看变化、抢机遇、话党恩、谋发展”这一主题,一场接一场现场观摩、群众谈体会、干部宣讲活动,集聚起发展大气场。
培育领导力,提升执行力。大力推进基层党建“整镇提升”工作,促进基层党建全面落实、全面过硬。该镇党委夯实“一村一干”,充实基层力量。在去年“一村一干”基础上,坚持“硬抽人、抽硬人”,为各村配备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驻村干部,同时,为各个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全镇66个村(社区)实现驻村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不断充实一线工作力量。
该镇高度重视换届选举,建强基层组织。严格按照“五先五后”工作流程开展换届准备工作,特别注重从返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中发现、培养干部,重视培养女性干部。全镇11月13日全面完成新一届支委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支部委员会班子中,45岁以下村党支部书记达22人,女性村党支部书记6人,均超过预期目标,不断优化村级班子队伍结构,巩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
六月雪梨喜获丰收 刘波摄
该镇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党建亮点。按照“硬件过硬、软件规范、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要求,沿209国道、“云天”公路打造“党建示范带”,达到示范带动、规范提高、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目的,促进党建工作全面提升。牢固树立“党建+”思维,强化党建引领,沿209国道大力发展绿茶、六月雪梨、猕猴桃、空心李、玉皇柚等特色产业,开展白云“六月雪梨”认筹暨草地音乐节,推销品牌、搭建电商平台、助力乡村旅游。通过将红色党组织建在绿色产业链上的方法,打造有党建元素、有产业支撑的“党建示范带”。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在镇委坚强领导,全镇广大干部传递党的好声音,沉下身子思发展谋发展,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大事的潜力正形成,成为振兴路上不竭动力。
“党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创新党建载体和扶贫模式,丰富‘党建+’内涵,着力将党建载体打造成脱贫攻坚利器!” 建始县委书记向红林调研中掷地有声。
在这一扶贫“先锋工程”引领下,走“党建+易迁”、“党建+招商”、“党建+就业”这“三大模式”,脱贫攻坚澎湃前行。
今日,站在鄂渝边界的建始县长梁镇天生集镇高处眺望,10栋错落有致的黄色易迁安置房与两栋白色厂房格外显眼。
天生易地扶贫搬迁园 刘波摄
阳光正好,青山绿水映照在厂房宽大的玻璃墙上——大山中竟建有这样一座现代化工厂,这在以前难以想象。厂房内,身着粉红色工作服的易迁贫困妇女正熟练地缝制出口防护用品。
不到天生片区,不知道脱贫攻坚有多难。天生片区辖26个村(社区),人口近3万人。2001年,原天生镇并入长梁乡。这里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产业底子薄,发展滞后,属建始县深度贫困片区之一。
长梁脱贫攻坚看天生。在“党建+”这“三大模式”引领下,建搬迁小区、兴招商引资,规定每户搬迁户必须要有一人在扶贫产业园上班才能搬迁。占地1422亩“天生”扶贫产业园拔地而起,仅恩施建诚防护用品有限公司正式入驻天生扶贫产业园,首期投资3000万元,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可解决800名贫困群众就业。
“未入驻先上班!天生并非有个扶贫产业园,而是党委政府为贫困群众建起的幸福园!”当地百姓点赞道。
为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渊平为指挥长的前线作战指挥部,坚持靠前指挥,对脱贫攻坚工作统一部署、统一调度。按州脱贫攻坚指挥部1号令要求,镇直单位派驻“尖刀班”55人、县直单位派驻“尖刀班”70人、州直单位派驻“尖刀班”17人,由镇派驻村干部、帮扶单位、村支“两委”组建64支“尖刀班”、合420人,形成“三位一体”的帮扶工作格局,凝聚起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扶贫产业园工人正在上班 刘波摄
该镇厚职产业,补短板。结合全镇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一村一品”上下功夫。按照“121+X”的产业发展模式,全镇今年管护和新建已茶、烟、桃、果为主特色产业6200余亩。先后集中安置建设38个安置小区,完工13个,在建25个;实施“危房清零”行动,全镇摸底755户,2018年全面启动,2019年6月前全面完成;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配套推进水、电、路项目建设。今年全镇公路“补短板”项目建设180公里,易迁配套公路建设24.6公里,总投资约6800万元;全力做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全年共养护263.5公里。安全饮水项目投资458万元,覆盖22个村,完成工程总量的80%;高标准节水灌溉项目,投资738万元。电力改造升级项目配网改造资金1897万元,完成后三溪等24个配电台区升级改造,解决末端低电压3456户,处理线下建房187处,完成所有集中安置小区电力设计、报审,完成310户集中、分散安置户户表安装。
该镇深入持续开展“精神扶贫”。从2017年,该镇连续两年开展 “脱贫之星”、“脱贫标兵”、“脱贫先锋”等评选活动,激励先进,树立典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贫困户改变“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脱贫致富。
在“党建+”引领下,长梁镇脱贫攻坚势如虹。
摁下“西融东入”加速器
撤乡建镇,长梁机遇千载难逢。
2017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始县撤销长梁乡,设立长梁镇,以原长梁乡的行政区域为长梁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头坝堰。
一条大道,一座新城。随着县城东扩,长梁占尽先机,融入新城;随着银北高速公路修建、省道“云天”路改造,长梁区位优势尽显,已成为建始乃至恩施州融入长江的“快速通道”。
紧握机遇之手,长梁镇干群紧握机遇之手,一路激情一路歌。
“西融东入,两副担子一肩挑,两头都‘热’起来了!”来长梁镇的人们无不惊叹。
文明新风扑面来 刘波摄
西融,靠县城,力做县级校区和园区两篇大文章。昔日萧条的下坝农场,今日一座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职高、高平国际教育集团占地数千亩,万余名师生入驻,成为新县城最具活力的校区。紧邻的易迁产业扶贫园,目前已征地1400亩,建成后将成为新县城最具活力的产业集城。“长梁精品示范片”逐渐成型,“县城后花园”区位优势更加明显,活力尽显。
东入,靠长江,做好鄂渝边贸口子镇级园区和码头两篇大文章。沿宽敞的省道云天路一路东行至天生集镇,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正拔地而起,活力小镇入眼来。
原天生集镇地处偏远,发展滞后。撤乡设镇,实施东入战略,打造天生边贸口子镇,建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和镇级产业扶贫园,带动一方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成为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县城骨架不断向长梁延伸,随着“云天”公路贯通,通往长江黄金航道的无雪线快速物流通道建成, “天生扶贫开发片”,天生边贸口子小镇建成在望,产业扶贫园建成,天生正成为建始乃至恩施州直入长江“黄金水道”最大的物流仓储园。长梁正成为“县域副中心”“建始后花园”“鄂渝边贸物流中心”,豪迈踏上跨越发展新征程。
“三镇”战略兴灵秀长梁
抢下先手棋,又布满盘棋。撤乡设镇,长梁干群步履铿锵。
“兴‘三镇’战略,打造灵秀长梁!”长梁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成竹在胸。
“三镇”战略即产业立镇、开放活镇、生态护镇。产业兴则百业兴。撤乡设镇振兴之路,关键在产业。该乡紧扣“西融东入”这一思路,配合县里积极建设县级产业园区,主动作为建设天生镇级扶贫产业园区,建设油菜长廊,发展“六月雪梨”等特色小水果带,打造“非遗乐土,康乡长梁”旅游品牌正当时。
为早日打通长江“黄金水道”,长梁镇主要领导带队赴巫山对接,成功协调长梁至码头路段提档升级;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打通境内天鹅池至巫山官渡集镇通道;下武汉、上北京、赴广州,一路吆喝,一批批客商纷纷入驻。
盛竹河、茶园河、榨茨河、直入长江的火龙河,长梁境内河流众多,打造灵秀长梁,底气十足。
不搞大开发,力求大保护。争取项目,着力河流治理,加快沿河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加大人文生态建设力度,“耕读双塘”“鼓动炫龙”“活力天生”“生态磨谷坝”“阳光火龙”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建成,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改革开放再进发,“三镇”战略引领。新征程进军号角召唤8万长梁儿女阔步前行,奋勇争先,必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书写更加宏伟绚丽的新篇章。(编辑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