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新路径

通讯员 张鑫雨

2018年11月18日至24日,在县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党校的精心谋划下,建始县64名优秀青年干部到杭州市委党校参加学习培训,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有效提升了参训干部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为建始经济社会发展蓄积了力量、增添了活力。在现场教学中,学员们到杭州市桐庐县环溪村和荻浦村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做法,纷纷表示深受教育和启发。培训结束后,本人通过仔细思考和总结梳理,形成如下调研报告,仅供参考。

一、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近几年来,杭州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扎实行动打造美丽乡村,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对杭州做法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国各地要结合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广浙江好的经验做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通过现场参观学习和后期搜集资料,杭州市桐庐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坚持规划引领。从桐庐县环溪村和荻浦村的建设现状来看,哪怕几十年过去了,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人居环境、房屋建设等方面的规划设计很实用,充分体现出规划的预见性、前瞻性和大手笔。由此可见,建设之初的规划设计是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规划起到了引领作用,为保证建设效果打下了坚实基础,预留了提升空间。

(二)厚植绿色根基。杭州市桐庐县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了处处见“绿”、事事护“绿”、发展惠“绿”的成效。在环溪村,政府自觉把握和运用自然规律,把乡村环境治理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格局中,运用高科技手段大力实施污水治理工程,高标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质量实施治水、治气、治土一体化推进,打好污泥浊水整治、全域断面水质巩固提升、城乡垃圾分类处理和厕所革命等攻坚战,推动乡村环境持续改善、乡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在参观学习中,所到之处天蓝、地绿、水净,绘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画卷,将“生态宜居”的发展要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壮大产业支撑。当地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健全“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形成了以特色民宿、农家乐和手工艺品、特色农产品买卖为主的旅游业态,为当地老百姓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促进旅游业与本地文化、互联网等行业、产业深度融合。在文化方面,搭建“百姓文化大舞台”,每周定期安排文艺汇演,向游客展示本地文化,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在互联网方面,完善电商平台销售旅游及其关联产业产品,增强了产业关联度,形成了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支撑力。

(四)完善基础设施。桐庐县把解决群众关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在环溪村,政府投资1亿多元改善基础设施,进村入户的每条道路均是高标准建设的沥青路,路面平整,即使驱车一个多小时前去参观,并无疲惫感。在参观学习中了解到,环溪村每一米游步道的造价达几千元,水、电、路等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这为美丽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深挖文化底蕴。历史文化村落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彩的乡土历史、意境深远的乡村人文景观和独具特色的地方民风民俗。桐庐县坚持以人为本、文化为魂的理念,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荻浦村把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修复、保护、传承和永续利用为重点,着力传承具有乡村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大力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中的建筑文化、宗族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独特文化,通过触摸历史脉搏、定格乡土印象、回味乡愁记忆、构建精神家园,努力让历史文化村落活起来。从荻浦村的实践中可以总结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文化建设相结合,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民文明素养提升相结合,从而既增强农民物质获得感,又提升农民精神幸福感,推动乡村文明提升和环境整治互促共进。

(六)强化基层党建。桐庐县树牢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通过强化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带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的事物中来,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荻浦村党总支号召全体党员“五事争先”(干好本职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完成组织事),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魅力荻浦、和谐荻浦、孝义荻浦、幸福荻浦、美丽荻浦的建设中,形成了强大工作合力。环溪村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优化完善党支部组织网络图,弘扬矛盾纠纷面前“我是党员,我先行”的思想理念,探索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六和塔”(党员调和、律师导和、专业调委会求和、镇街中心维和、司法机关促和、大调解中心保和)模式,取得了良好实效。

二、建始县美丽乡村建设之“痛”

近年来,建始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着力建设生态乡镇、特色小镇,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但与杭州市桐庐县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五缺”。

(一)缺投资。建始县属于“老、少、边、山、库”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近几年,每年财政收入在5亿元左右,地方财政吃紧,与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政府投资来看,建始县的投资远远不足,不能满足美丽乡村建设在资金上的需要。

(二)缺产业。建始县的产业目前仍然处于小而杂、多而散的境地,“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格局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缺乏带动性强、辐射面广的主导型产业,尤其是乡村旅游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发展还不成熟,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柱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三)缺技术。与杭州市桐庐县相比,建始县的现代科学技术掌握不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电商平台的管理、营销等技术不如杭州,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

(四)缺人才。建始农村空心化严重,有劳力、有思想、有文化的青壮年在外就业,长期留在村里的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优秀大学生村官、能人志士等存在引进难和留住难的现象,导致美丽乡村建设中缺乏精干力量。

(五)缺基础。建始县目前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期、转型发展的机遇期,各项工作任务繁重,特别是精准扶贫、信访维稳等工作任务重,导致基层尤其是乡、村两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力不够集中,没有切实做到“十根手指弹钢琴”。

三、建始县美丽乡村建设之“策”

建始县是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生态良好,资源富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政治、生态、资源、人文等多种优势,必须上下齐心、克难奋进,求得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之策,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一)转变发展理念。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的重要特征,是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基本路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变革入手,坚持走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功能发展,突破行政区域藩篱,实现公共设施共享,通过协同规划和市场运作,产业发展从“竞争”转向“竞合”,着力打造跨区域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新乡村群与乡村振兴共同体。就区域空间而言,应实现产村融合、产城融合和区域融合、城乡融合。就要素功能而言,应当追求生产要素、生态要素、文化要素相互融合。

(二)筑牢生态屏障。生态是建始的最大优势,绿色是建始的根本底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在乡村经济发展基础上建设和谐宜居美丽的乡村,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这就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科学认识和把握美丽乡村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制度源头拉紧生态保护的红线,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才能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我们将建立生态环境监管机制作为乡村环境治理的基础性工程,先后制定水资源管理条例和城市管理条例,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林地保护制度,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和“林长制”“路长制”,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同时,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起来,积极探索“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复合型生态经济,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三)完善市场机制。通过参观学习体会到,美丽乡村建设应由政府主导,但政府主导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还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行为激励等方面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中,乡村环境整治比如垃圾集中处理、污水治理、道路硬化等建设项目,往往存在村民投入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政府长期投入有限等问题,因而一些地方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建设可持续性较差。杭州市的经验表明,在政府重视与投入的同时,还应发挥好市场机制的作用,将符合条件的乡村社区环境这种“公共品”转化为可交易的“市场品”。具体思路和做法是:乡村的村容整洁和生态宜居不仅要为本地村民所享用,而且要让城市居民来享用。城市居民享用美丽乡村资源,实际上是来乡村休闲、养生和旅游,是付费的市场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乡村环境效益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当地的村民就可以转变为第三产业从业者,进而产生改善与维护乡村环境的内在激励和动力,实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良性互动。

(四)推动产业升级。产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把根基打牢了、做实了,美丽乡村建设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必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围绕生态文化旅游、含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集群和魔芋、茶叶、畜禽、干鲜果四大产业链,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质态。

(五)突出群众主体。群众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主体。美丽乡村建设得怎样,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幸福与否。因此,建设美丽乡村,要切实增强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广大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当地,最了解乡村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对本地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有深厚感情,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愿望最强烈,对相关举措最欢迎,也最有发言权。所有这些,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宝贵资源,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就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