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梦想

——记朱和平执着的“枸杞”人生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朱远平 何宗波

企业围绕脱贫攻坚战略,对接贫困村帮扶产业,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全面开展扶贫生产和种收双保工作,筑起一道维护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防线。

我们用创新开创了企业的发展,用党建统领企业的始终,用脚板走出来了产业的经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父老乡亲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种植基地,是人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消费市场,是广大百姓给予我们企业增利收创的平台。

我们就一定要用企业的经营成果来回报人民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安康的幸福指数。

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和平由衷地说道。

参与者的梦想 见证者的心愿

“枸杞珍酒业今年产值能够达到4000多万元,实现利税400多万元,都是因为企业的根深深地植入了农户的心里,是因为枸杞产业深深地长在了农民的土地上成了‘摇钱树”,我要感谢生我养我伴我成长的农村、农民和农业产业,感谢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对公司的领导、关注和支持。”

这个连声感谢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人名叫朱和平,是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他中等身材、一张油黑的大圆脸,稳沉深重地口语里透露着对枸杞事业的执着,正义感、善意感、时代感、责任感一身俱全,对待人和事秩序井然,以礼待人,诚信做事,始终坚持个人讲诚信、企业讲真信,做遵纪守法不触碰道德底线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一位合法的社会公民。

虽然枸杞珍酒业有现在这样的喜报,有各个方面的外部困素,但还是朱和平对“枸杞”的执着追求这个内因起了决定性作用。

壮志拓展人生  奋勇踏遍征程

朱和平的父母大人是忠厚老实的庄稼人,弟兄姊妹五人,他又是家里的长子,从小生活在的一个贫困山区的贫困家庭之中,全村仅有四家特困户,他家就是其中之一,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饥寒交迫的日子,逢年过节就靠党和政府救济的棉被衣服与乡亲们送的几升了玉米度日。

朱和平的高中只读了半年就辍学在家学木工,一年后被亲人带到荆州地区读职业就中,进而考上了湖北农学院农学系,跟随马爱茹教授学习农业技术,在马教授从事科学研究的一亩四分田的枸杞园里,从事用铁撬除草、施肥、打农药等田间管理的大学生活。

当年,家乡有些村民费解:“朱和平这下搞好哒,从挖锄把到撬把上,还不是搞农业生产吗?”

据了解,他边劳动实践,仔细观察“枸杞”生产变化,边细心学习“枸杞”的相关专业知识,后来他对枸杞的专业知识有了初略大概的了解,因为思想品德表现好,勤劳认真负责,毕业后被推荐到荆州地区江凌县八岭山乡人民政府多种经营办公室,从事公务员工作,为乡村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五年多时间。

由于有多种经营管理经验,加上忘记不了家乡的贫穷面貌,又因发展乡镇多种经济的需要,受建始县政府的邀请,于1996年毅然辞去公务员,回到建始县花坪供销合作社生产发展股从事多种经济发展4年多时间。1999年由于供销合作社的体制发生变化,下海到南方的浙江绍兴打工谋生,承包了一家小店,通过打磨、刮灰、刷漆等程序制作仿古影碟盒子积累了部分资金,他仍然忘记不了家乡的贫困现况,忘记不了大学期间试种的枸杞,于2008年出资30多万元买回了马教授“北果南移”的枸杞种植成果使用权,在业州镇金银店租种了3亩田的红枸杞。

当年就试种成功了,亩产达到了800多斤鲜果枸杞的产量,接着就在柳树淌村、唐坝子村、金盒村等多地发展了200多亩田的枸杞,于2010年10月注册资本5180万元成立了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

责任凝聚力量  坚毅注入动力

由于采用白酒泡枸杞的宁夏枸杞酒的制作方法,2011年泡的2万多斤枸杞酒,由于南方枸杞含水量超过95%,所泡的酒全部霉变卖不掉,一下就亏损了20多万元,2012农户发展的枸杞动底收不收购?

工人建议,与其亏损不如不收,因为种植农户分散,偏远,无非就是第二年不再种枸杞罢了。朱和平左思右想,晚上睡不着觉,在街道上来回反反复复的走来走去,白天吃不下饭,在公司不被员工看好,在家里不被家人理解,身体成了皮包骨,一度消廋了20多斤。

经过反复思考激烈的思想斗争,想起1996年入党宣誓时发过的誓言“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收会给100多家种植户造成损失,哪怕每家的收入再少,不收会对不起马教授的科研成果,使南移的北果“枸杞”成果断送在我朱和平这儿,会对国家造成多大的损失啊。

最后朱和平毅然决定,由于成立公司,发展生产,资金全部用完,只能以二分多的高息找私人贷款20多万元,按市场价格每斤5元收购农户的枸杞鲜果,为了使别人不知道,白天收购,晚上就与司机一道倾倒到偏远的深山密林之中掩埋起来,边倾倒边流眼泪,边伤心流泪边思考:用鲜果泡不出酒如何才能用这么好的鲜果酿造出好的枸杞酒呢?脑际闪现出了一丝米酒的酿制方法。

于是,朱和平跑到华中农业大学找到马教授求救,马教授给我推介本院80多岁的严重太教授寻找枸杞的酿制方法,到北京接严教授回武汉查阅档案资料得知两种酿制方法:用稀缺的菌种发酵制作和用糯米发酵酿制,菌种发酵制作前期投入要3000万元以上,糯米发酵酿制成本相对便宜些,成功率相对高一些,但严教授只研究过菌种的发酵制作方法,没有研究过其它的制作方法,介绍研究过糯米发酵酿制方法的人,只有麻城科委60多岁的夏启斌工程师,不顾饥饿不顾疲劳几经辗转来到江苏某饮料厂.

终于与在此担任技术总监的夏工程师见面,通过面谈,最终以包吃住等所有费用外10万元的年薪高于该厂7万元年薪的条件,聘请为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经过反复试验,不兑1滴水,用1两糯米和7斤鲜枸杞,通过发酵酿出的一斤枸杞酒终于研究成功。

2013年11月份第一批酒精浓度15度、软化血管、兹阴壮阳、养颜美容和抗疲劳等多种保健功能的枸杞酒面市,注册为“开俏”牌枸杞珍酒。

由于夏启斌总工年龄已经90多岁了,为了公司的持续发展,公司招聘的大学生田代艳,通过跟随夏总工几年的学习研究,现已成为公司的技术总监,但夏总工仍然是公司的技术顾问,公司负责他的养老送终,不亏待人才功成。

迎政策“大礼包” 路子越走越宽

2014年企业与华中农业大学实行校企业合作,组建了南方枸杞研发中心,研发枸杞种植资源创新与利用、良种培育及栽培、功能基因克隆、有效成份提取与鉴定、枸杞产业化基地规划与建设、枸杞产品贮藏保鲜与生产工艺开发、枸杞产业化发展战略制定等,通过校企合作,逐年增加研发费用的投入,公司现已取得了 “北果南移”的多项硕果。

同时,完善了集研发、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发展链条,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南方枸杞果酒生产线,获得了枸杞果浆的生产设备制取和枸杞珍酒的制备工艺两项发明专利;获得了枸杞新品种选育和枸杞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两项成果;获得了枸杞种植和枸杞珍酒生产的两个标准;获得了再利用枸杞珍酒渣生产粗粮饼干、枸杞浓缩汁和枸杞的原浆发酵三项实用新型专利。

公司注册了开俏、护健和硒帝等产品商标,“开俏”商标已经成为了湖北省著名商标,恩施州知名商标、已有原浆酒现代生产线三条,机器设备500多台套,公司已经成为国家林业标准示范企业、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南方枸杞国家级、省级星创天地、国字号重点扶持企业;省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省级农业、林业产业化重点双龙头企业。

产品被农业部授予绿色食品,硒博会授予中国名优硒产品、省级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产品、湖北省最受消费喜爱的湖北食文化品牌、湖北省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品牌、湖北省十大养生健康酒业创新品牌、省级绿色产品金奖、湖北荆楚优品、枸杞珍酒的案例还写进了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企业被省级表彰为万企进万村精准扶贫优秀市场主体、被州委政府表彰为脱贫攻坚优秀市场主体,被州县委政府表彰为精准扶贫优胜单位、文明诚信私营企业、科技团队重点创新企业、南方枸杞系列产品研发中心。

朱和平被评为建始县政协委员、建始工匠、恩施州委建始县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联合表彰的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

生产的枸杞珍酒已有50、200、375、500和700毫升的瓶装酒上市场销售,销往上海、广州、琛圳、珠海、安微、江西、武汉、重庆等全国各大中城市,正在开拓海外市场,正在以50毫升装的拓展大众市场,2017年12月14日,产品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科技板,同时获得州县两级政府的财政金融补贴资金2万元,正在申报科技四板挂牌。

充满信心奋进 唱响时代凯歌

朱和平说:“用创新开创了企业的现在,用党建统领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记初心,方得始终,是人民群众为我们企业发展提供了种植基地,是人民群众为我们提供了消费市场,是人民群众给我们企业增利收创的,我们就一定要用企业的经营成果来回报人民群众。”

2012年8月,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一家“建始县映山红枸杞专业合作社”,现又成立了秦家园、柳树淌、东门坡和罗家坝四个枸杞专业合作分社,用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每收购1折鲜果枸杞给1元的激励鼓励302户合作社成员和种植大户带动周边农户,从而带动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逐年发展枸杞面积已经达到了6700亩,带动了9个乡镇28个村4380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其中受益农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达900多人,不同程度的残疾人100多人,产业发展极大地助力精准脱贫。

公司把第一年每亩投资3500元,共计投资200多万元建成的600亩枸杞产业园的财源钥匙交给种植户,从当年挂果的收益就归农户自己,收益期限长达35年的“交钥匙工程”,极大地解决了重点贫困村因无资金、无技术、无门路的整体贫困现象,实现当年发展、当年收益、当年脱贫的愿望, 推动了杉木等六个重点贫困村的精准脱贫进程。

公司每年花费10多万元从武汉骋请“好大大”歌舞团和省农学院王沐等技术专家,联姻多家民营企业送项目、送文化、送枝术、送市场、送温暖的五送活动开展扶贫先扶志,激发村民的内在潜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为村民送精神食粮变输血为造血。

公司每年提供15200元的学费,帮助贫困学子胡静和简颖兄妹二人圆大学读书学习的梦想,资助过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就有20人,累计资助金额超过了15万元以上,为精准扶贫长久脱贫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

近三年来,公司自觉为全县贫困党员、退伍军人、军烈属家庭、暂时困难的非贫困家庭提供了20多万元大米、枸杞珍酒、肥料和农药等物资援助,出资30多万元为双唐村修通了接近4公里的断头公路,为刀背垭村修建了60立方米的饮用水池,极大地解决了村民行路难吃水难的生存困境,还将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南方枸杞采摘节暨专家论谈活动的义卖款项,全部用于重点贫困村的精准扶贫。

“我要用我的一生一世来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我要用毕生精力为乡亲和贫困人群服务解困解难,没有党和国家的扶持、没有人民群众的发展帮助,就没有我朱和平的今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朱和平坚定地说道。

(实习编辑 蒋含)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