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79】趣说鹞子坪

鹞子,是土家人对鹰的称呼,又称为鹞鹰。土家人生活于山间平坝、山腰台地、山间埫地,家禽以鸡、鸭为主。喂养这些家禽,于乡民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拜亲访友、吃红蛋(恭喜人家添丁)时拎上几只作为礼物,既实用又大方;遇见串乡货郎时,用鸡蛋、鸭蛋换盐,换针头线脑,换家织布;家中有了病人,最好的补药是鸡汤蛋羹;小孩子长得结结实实的,鸡蛋也是主要营养品。即使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民都还称鸡、鸭为鸡屁股银行、鸭屁股银行。乡民们养鸡,最怕的就是鹞子,再大的鸡,鹞子一个俯冲,就叼走了。甚至几天之内,家中的鸡就会被鹞子全部叼走。所以,乡民对鹞子是又恨又怕。

明朝初年,江西一贾姓人家迁徙到夔州府,又来到建始县城东北面一个山间平坝,见这里地势平坦,有山有水,柴方水便,便定居下来。砍伐树木,搭起茅屋;开垦荒地,春种秋收;搭起猪牛圈,养猪养牛。家中年迈的奶奶和四、五岁的小孙子也不闲着,养了一群小鸡。一家人勤爬苦做,没两年,家境就富裕了。茅屋翻修为木屋,盖着青瓦;粮仓里存有陈谷,灶屋里挂着腊肉;上山打兔子、野鸡,再加上养的鸡生的蛋,换几匹家织布,过年时一家人也能个个添置一件新衣。日子过的也挺滋润。

又到了一年秋季,大人们忙着在地里收玉米、黍子,奶奶带着小孙子在门口的场院里翻晒玉米,把想到场院里啄玉米的鸡公鸡母轰开。小孙子拿着一根比自己长的多的竹竿,轰着不时跑过来的鸡。奶奶看已经快中午了,就进灶屋给在地里干活的大人们做午饭。刚进屋不大一会儿,突然听见小孙子的哭声,奶奶急忙放下手中正在择的菜,出门一看,一群鸡咯咯叫着四散奔跑。小孙子见奶奶出来,指着半空哭叫着“鸡、鸡”,奶奶抬眼一看,原来是一直鹞子抓走了一只鸡。那只鹞子好大,翅膀张开,似遮蔽了半边天。奶奶大声呵斥,鹞子抓着鸡,拍打着翅膀,飞走了。鸡已经被叼走了,奶奶也心疼了一大路,但小孙子还在哭,奶奶只好先哄小孙子,哄了半天,小孙子才不哭了。

第二天,奶奶带着小孙子,搬两个小板凳,坐在晒的玉米边。奶奶边轰鸡边给孙儿讲故事。那只鹞子大概是尝到了甜头,又飞来了。奶奶见晒的玉米上突然出现了一大团阴影,抬起头一看,一只鹞子在空中盘旋,宽大有力的翅膀展开,在空中斜飞着。鹞子凌厉的双眼搜索着地上的目标,而场院边的鸡群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的临近,仍不慌不忙地在草丛、泥土中刨着、啄着。鹞子发现了场院边的鸡群,俯冲而下,奶奶忙站起来,嘴里大声发出“嗬哧、嗬哧”声,谁知,那鹞子根本不怕,它迅疾俯冲而下,锋利的爪子抓住一只吓得咯咯直叫的大红公鸡,又迅疾带着红公鸡冲天而起,急速攀升,逐渐化为了天边的一个小黑点。就在奶孙俩的眼皮下,鹞子又叼走了一只鸡。

就这样,一连五、六天,鹞子天天来抓鸡,眼见着鸡一天比一天少,田里的玉米收的也差不多了,贾家的大儿子就留在家里,对付鹞子。谁知这只鹞子居然很狡猾,大儿子在场院守着,不见它的踪影;刚一走开,他就又一个俯冲,抓走一只鸡,就像和贾家大儿子打游击一样。贾家大儿子气得直跺脚。

这一年,由于鹞子,贾家的鸡损失不少,不仅是贾家,坪里其他几户人家的鸡也所剩无几。最严重的是没有鸡公了,第二年春上,贾家还是和山那边的人家换了二十个鸡蛋,才孵出了小鸡。

再说贾家大儿子,头年就发狠,一定要射杀这只鹞子。冬天农闲,他专门上山选了一根粗粗的竹子,制作了一把大弓,选用牛筋做弦,又选择挺直的竹子做箭杆,专门请铁匠打制了铁箭头。弓箭做好后,贾家大儿子每天都要练习拉弓射箭,先是射草人,后又到山里射野兔。近一年的练习,不说百步穿杨,但近距离是可以弯弓射雕的。

又到了秋收时节,贾家场院里又晒起了玉米,奶奶和孙子照样轰鸡翻晒。只是特别留心空中,提防着那只鹞子。午后,那只吃滑了嘴的鹞子又飞来了,小孙子一见鹞子飞来,马上站在场院边大声喊大伯,奶奶也“嗬哧、嗬哧”的轰赶鹞子。贾家大儿子撒腿就往家里跑,但还是迟了一步,鹞子又叼走了一只鸡。

第二天,贾家大儿子不下地了,就守在家里。午后,果然,鹞子又飞来了。鹞子大大的翅膀展开着,在空中滑行,没有声音,只是在地上留下了一大团阴影。贾家大儿子拿出弓箭,半蹲在场院边,箭搭在弦上,眯着一只眼,弓箭随着鹞子的飞行慢慢移动着。鹞子也发现了地上的目标,一只白公鸡。它刚一俯冲,贾家大儿子手中的箭离了弦,直接向鹞子射去,“噗”,鹞子还没有飞到鸡身边,那只箭就已经射入了它的胸部,铁制的箭头深深扎入。鹞子吃痛,奋力飞了上去,但已经无法飞上高空,带着那只箭,斜斜地向坪边的一座山峰飞去。

贾家大儿子拿上弓箭,跟着鹞子向山峰跑去,一直跑进了山里,在山里找了半天,却没有找到那只受伤的鹞子,贾家大儿子只好遗憾地下山了。

但从这天以后,坪里就再也没有鹞子飞来了,在场院边啄食的鸡群的危险也解除了。贾家和坪里其他几户人家的鸡越喂越多,发展成了一大群,为他们富裕的生活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明末战乱,建始县是十室九空,战乱、兵匪、盗贼,贾家这一个大家庭,也只剩下三四人了,在这里再也待不下去了,带上所剩无几的财产,迁走了。

时间到了清康熙年间,又有张姓人家迁到了建始县,到了此地,见该地是一个面积很大的平坝,土壤肥沃,遂在坪中定居下来。安顿下来之后,张姓族长带着几个人四处查看,登上平坝边的高山,放眼望去,只见环抱平坝的山峰连绵,居中的山峰山崖突兀而起,就似一个巨大的鹞鹰头,两边呈弧形的连绵山峰,就似鹞鹰飞翔时平展开的两只翅膀,尤其奇特的是,鹞鹰头下靠近胸腹的地方凸起一块,似有什么东西插在那里。见到这奇特的山貌,张姓族长不禁惊呼:“这是一只大鹞鹰!”随同上山的几个人说:看来这只鹞鹰是在守护着下面的平坝。族长又看看远山近景,大声说:“不管这个平坝原来叫什么,我决定,从现在起,就叫‘鹞子坪’。”身边几人都表示赞同。从此,鹞子坪这个地名就流传下来了。

鹞子坪现在是业州镇的一个居民点,又是鹞子坪村村民委员会的驻地。就因这奇特山貌,不仅这个坪以鹞子命名,连鹞子坪所在的村—一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也得名鹞子坪村。 (资料搜集:王大江  邱昌松  故事撰写:邱晓平)(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