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仕坝是建始县高坪镇闵仕坝村的一个居民点。沿318国道来到高坪镇闵仕坝村齐家窝坑,向东南有一条石板小路,是当年的施宜古道,顺古道继续往东南方向走,到达一个山岭,这山岭顶部平坦,为一个狭长的平坝,闵仕坝就位于平坝的中部。东临短岩屋,南邻寇家屋场,西靠长天坑,北连318国道。村民以陈姓、苏姓为主。
据该地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说,该地不应叫闵仕坝,应该叫“名士坝”,得名乃因当地陈氏家族的一个贡生陈知新。
清雍正年间,江陵“义门陈”始迁祖陈兴授的后裔,从江陵白马寺分支迁徙到时属四川夔州府的建始县,定居建始县各地,其中一支人落户闵仕坝,当时还没有此名。经过近百年、几代人的奋斗,陈姓成为了该地的旺族。到了清道光年间,陈氏家族更出了一件轰动乡里的大事,陈家子弟陈知新考取了贡士,这更让陈氏家族在乡里的威望、名声如日中天。陈家修起了三进的贡爷府,大门为石门框,深红色油漆的大门上,有用黄铜打制的大大的虎形门环,门前有九级台阶,大门左右两边,各立着一头张着大嘴、口含圆球、怒目圆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狮子与长方形的高高的底座为一个整体。贡爷府建好后,一时成为当地的代表性建筑,此建筑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还保存完好。乡人对陈知新也不再直呼其名,皆称其为陈贡爷。
这陈贡爷虽说考取了贡士,可以到朝廷做官,但他却与一般人不同,考科举好像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学识,却不屑于做官。且为人不拘小节,性格狂放不羁,头脑机敏,口才特好,有一年春节,陈贡爷按例到施南知府家送节礼,因管家刁难和知府飞扬跋扈,陈贡爷抓住知府女儿的一个鸡毛毽子,智斗知府。(见《铁匠洞的由来》)这件事现在乡邻还津津乐道。
其实,陈贡爷不仅是狂放不羁,口才出众,更是喜欢打抱不平。平时乡邻闹个矛盾,或有人仗势欺人,他总要帮着解决或教训为非作歹的人;乡邻吃官司,他免费帮忙写状子伸冤,为乡邻出头讲理。
有一年,天大旱,村民连肚子都填不饱,但到了秋末冬初,知县仍派衙役三天两头到村里催缴税银。平常年景,老百姓都是以粮食代税银,大旱之年,实在是拿不出粮食。衙役到来,见收不到粮食,也是有什么拿什么,连几只鸡也不放过。
一天,衙役受县令指派,又下到村里催税。走到村子最西头的一家,家里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家中也无粮食和任何值钱的东西。衙役转了一圈,突然发现里屋藏着两只鸡,马上去抓。小孙子紧紧抱住衙役的腿,连声哀求,求衙役不要抓家中仅有的这两只鸡。衙役一脚将小孙子踢开,忙着抓鸡,祖孙俩都放声嚎哭。
恰好,陈贡爷在外游历了一段时间回家,经过祖孙俩门前,听到了哭声,忙进屋去看。见到衙役抓到鸡,正在捏鸡腿,看有肉没有。陈贡爷大怒,进门大喝一声,“把鸡放下!”衙役猛听一声大吼,手一抖,一只鸡挣脱跑出大门。衙役打眼一看,见是陈贡爷,倒也不敢放肆,只是指着手中剩下的一只鸡,理直气壮地说:“收税!”陈贡爷慢慢走到衙役身边,突然伸出手,一把从衙役手中夺过鸡,顺手交给身边还在掉眼泪的小孙子,小孙子抱着鸡,一溜烟跑出门,躲到后山去了。陈贡爷又对着衙役问:“税要交到哪里?”衙役莫名其妙地回答:“当然是国库。”陈贡爷嘿嘿一笑,接着说:“国库也收鸡吗?只怕是进你的肚库吧!”衙役无话可说,放狠话道,反正今天收不到税就不走。陈贡爷也不急,问他:“县令让你来收税?”衙役哼了一声,不屑回答。陈贡爷又说:“今年大旱,朝廷早就下令减免税赋,你这是违抗皇命,中饱私囊,你不想活了,难道连你的家人、你的三亲四戚也都不想活了?!”衙役一听,脸唰的白了,无话可说,灰溜溜地离开了。祖孙俩的鸡也保住了。
原来,因干旱,朝廷早在一个月以前就下了免征税赋的敕令,但县令为了政绩、衙役为了发横财,故仍按往年的惯例征收。其实,有些乡绅也知晓这事,却因不关自己事,置之不理。唯有陈贡爷打抱不平,挺身为百姓说话。这年,衙役再不敢到乡里强收税了。
就因不畏官府,好打抱不平,陈贡生的大名传遍乡里,人们纷纷称其为名士,而陈贡爷居住之地也就得名为“名士坝”。后因口误谐音,讹传为“闵仕坝”。(资料搜集:陈振碧 黄继波 张绍国 故事撰写:邱晓平)(编辑黎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