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68】吴国桢故乡凉水埠佳话

曾任蒋介石秘书、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政务次长(代行部务)、汉口市长、上海市长、重庆市长、台湾省主席、行政院政务委员等职的民国政要吴国桢,于1903年10月21日(农历九月初二)出生于湖北省建始县红岩镇凉水埠村,在凉水埠,吴国桢先生度过了他的幼年时代,3岁时进入吴氏祠堂私塾,熟读了《三字经》等启蒙书籍。

凉水埠村紧邻“318”国道,离红岩寺集镇约9千米,总面积约6平方千米,共12个村民小组。该村四面环山,是一个呈椭圆形的山间盆地。四面山体向盆地中延伸出12条山梁,使盆地内丘陵起伏、弯槽相连。村境内还分布着70多处泉眼,泉眼汇成8条小溪,流经村内的每一角落。

据考证,“凉水埠”原名应为“凉水铺”,盖因该村70多处泉眼流出的水均是又清又凉,饮后令人止渴生津,为凉水埠开铺卖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同时在建始古代的交通体系中,巫溪大宁→天鹅池→茅田→望坪→凉水埠→落水洞→花坪→湖南的盐道和建始→三里坝→凉水埠→花坪→湖南的盐道,均需经过凉水埠;加之村内8条小溪之上架有九座风雨桥,为行人遮阳挡雨,行人还可在桥上所设的长条凳上小坐歇息,因此凉水埠就成为盐伕和过往客商落脚打尖的上选之所。这些人在休息时不仅要喝水、喝茶,有的还要吃点东西,添补点路途需用的日用品,凉水埠人就抓住这路边商机,在桥头开起卖水卖茶的小铺,有的还兼营小吃和日用百货。这些店铺的招牌则多为“XX凉水铺”,时间一长,人们就将原本分别为曹家湾、朱家湾、付家湾、石桥湾……的地名统称为“凉水铺”了,这就是“凉水铺”的由来。

“凉水铺”后来之所以被称作“凉水埠”,这全是因为吴家在凉水铺定居的原因。

“埠”在地名中应用,多指水乡的码头、集镇,在恩施地区,把“埠”字用于地名的可说是绝无前例。吴家因祖居江西,地处长江之滨,因此其地名多用“埠”字。吴家迁居凉水铺后,由于习惯,就将“铺”字叫做了“埠”。加上当地“铺”“埠”均念作(pù),因此本地人对“埠”替代“铺”也没有什么异议,“凉水铺”就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凉水埠”,沿用至今。

凉水埠这个地方因吴氏的崛起,尤其是吴经明、吴国桢、吴国丙父子的发达而为世人知晓。在这个地方不仅有很多自然现象被人们传为佳话,而且还演绎出一些至今被人们信以为真的传说。

(一)“八龙戏水”之说

凉水埠境内,由70多处泉眼流出的水汇成了8条小溪,溪水清澈,终年不涸。其分布是:吴氏祠堂周围4条、高涧湾1条、朱家湾1条,这六条小溪在大坝这个地方汇成一条小河;还有两条小溪分布在黄家湾中梁子左右,这两条小溪在白岩根这个地方,与上述6条小溪在大坝汇成的那条小河汇在一起,流入落水洞河。

据当地老辈人传说,风水先生踏勘了凉水埠的溪流后说:凉水埠贵就贵在这8条小溪,不仅使凉水埠的风水变为活龙活脉,而且使凉水埠形成“八龙戏水”的格局。尤其是吴氏祠堂所建之地,四周有五座龙形小山拱卫,形成“五龙捧宝”之势,且祠堂大门所对之山酷似笔架,人称“笔架山”,兆示吴家必将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二)“藏风聚气”之说

凉水埠就其小地貌而言,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椭圆形盆地。由于四面山体延伸的12条山梁蜿蜒起伏,将盆地分隔成宽窄不等,但又相互串联的湾、槽,气流在山梁间的湾、槽间回荡,却很难荡出凉水埠以外,加上泉眼遍布,溪流绕行,因此,凡遇晴朗之日,凉水埠就会被水汽凝结的大雾弥漫。但奇怪的是,当你站在凉水埠以外的高处鸟瞰凉水埠时,你会发现:大雾笼罩的地方仅限于凉水埠村的范围,且大雾出现的高度刚好与境内12条山梁中最高的山梁平齐,再往上就没有雾了。其雾起伏涌动,如雨前的云朵舒卷,如内湖的轻浪翻滚,使凉水埠的山、水若隐若现,神秘幽邃,宛若仙境。直至上午10点钟左右大雾才逐渐散去。

据老辈人说,有观气士路过凉水埠曾言:凉水埠是一个藏风聚气之地,其雾乃“晨雾兆吉”,其地乃不可多得的聚旺气、藏吉风的吉祥旺地。

(三)“牧牛奇遇”之说

吴家先祖为避水患,携家带口自江西辗转来到恩施崔家坝,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落脚之处,为谋生计,全家人各尽所能,其幼子也到当地大户家牧牛放羊。

一天,吴家小孩将牛羊赶到粑粑岭山坡放牧。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老者和一壮年男子在粑粑岭对面的百步梯山岭上,面对粑粑岭东瞧西望,还指着粑粑岭上的什么地方,似乎在进行评说。隔了好大一会儿,两人又从百步梯下来,爬到粑粑岭半坡上,只听见老者对壮年男子说道:“徒儿,我们为徐家老太太勘寻阴宅已近三年了,看来今天将会大功告成。你看这个地方,地脉自太祖纱帽山至少祖山而下,一脉相承至此太子山。再看穴地:坐东朝西,晨有朝阳沐面,暮接佛自西来(佛、福在恩施地区均读作fú,接佛谐接福)。更喜此地前对百步阶梯(上百步梯的道路系用石板铺成的数百步台阶),日有千人鞠躬;遥看崔坝集镇,夜有明灯辉煌;下有绿水环绕,恰似玉带系身。此处若非真阴宅,世上安有阴宅地!”接着老者又说:“徒儿,为师与你在此处各点一处龙珠,然后各将枯竹插于穴上,一星期后,咱们再来相看,到底哪处龙穴能枯竹发芽,如你所点穴位枯竹再生,即你选穴成功,说明你艺业已精,为师允许你出师自立,否则就还须继续学习。”那壮年男子连声说好,“弟子谨遵师命”。说完他们就各执罗盘,左察右看,瞄后山,对前案(前山),抬“青龙”,压“白虎”,经过好一阵忙碌,方才各自定下龙珠,插上枯竹,然后相伴离去。

谁知这些话全被吴家小孩听在耳内、记在心间。这小子虽然年方十一、二岁,却甚是聪明伶俐,知道这师徒二人就是其东家为母寻觅阴宅所请的阴阳地理先生。他怀揣这天大的秘密,不与人言,每天赶着牛羊依旧到粑粑岭放牧,实则是去查看两根枯竹究竟有无奇迹发生。

到第六天,奇迹果然发生了。那老者所插枯竹竟然发出新芽。吴家小子生怕第二天那两师徒来后知道真相,当天下午,他就悄悄来到粑粑岭,将枯竹所发新芽全部掰掉。第二天他又若无其事地赶着牛羊,早早来到粑粑岭。太阳刚刚升起,那师徒俩就相伴而来,他们到所点龙珠地一看,老者顿感诧异,因为师徒所插枯竹均未发芽。老者长叹一口气,对徒儿说:“徒儿,我满以为这次卜地能够大功告成,殊不知仍未寻着真穴,真是无颜面见东家哟!咱们还是另到别处去找吧。”说完师徒俩就索然离去。吴家小子眼看那师徒走远了,连忙拔掉老者所选穴位上的枯竹,又作了不引人注目的、只有他自己知道的暗记,这才高高兴兴地回家。

其后不数年,吴家小孩之父因操劳过度病逝,小孩跪求东家施舍葬父墓地,情愿不要工钱,再为东家放牧三年。东家见其情切可怜,遂准他去自己的山地内寻地葬父,自然吴父葬得龙穴福地。自后不几年,吴家就在崔家坝镇上以经商为业,逐渐发达起来。移居红岩凉水埠后,更是财发人兴。

看到吴家的崛起,有人就眼红起来。加上时间一久,吴家祖坟葬得龙穴福地的事也隐约为人知晓,于是有人就起了不良之心,想破坏吴家祖坟的风水。可惜天不助奸,他们竟轻信了游走阴阳先生的信口雌黄,在百步梯上端的山顶用片石盖了一座小庙,企图用庙宇压住吴家旺发的势头。殊不知,不仅未能压住,相反,由于吴家和周遭的百姓逢年过节前去庙里焚香化纸,祭祀山神,小庙香火旺盛,吴家也随之更加兴旺。而且其庙盖于小山顶上,远看酷似一人头戴纱帽(科举取得功名后所戴的官帽),使吴家文运随之昌盛。仅清末至民国年间,吴氏家族就有30多人考中举人、多人留学外洋、多人考取国内知名大学。(资料搜集:向吉凡 黄继波 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黎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