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甘泉 铁厂精神

01守着水窖背水吃


茅田乡铁厂村,是距离县城近80公里的一个深山村落,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当地村民一直为吃水发愁。而仅有的一处水源,却又藏在悬崖峭壁上,能喝上绝壁上的一口甘泉,成了村里人的奢望。

徐书记告诉我们,对面的白岩下有一条长而陡的深沟 ,深沟上面的洞穴就是水源所在地。为了找水,村民们曾数次组建“义务找水队”前往绝壁顺风岩,但每次都被荆棘密布的丛林和陡峭的悬崖挡住了去路。

由于缺乏水源,这里的村民只能种植一些耐旱的玉米。家里有条件的,就想方设法往外搬迁,原本500多人的村庄,如今仅剩下300多人。一直以来,走上好几公里的山路寻找饮用水,成为村里人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这背水的工具,自然就成了家家户户必备的宝贝。

依托国家饮水解困工程,2000年,全村建起了53口水窖。虽然解决了蓄水问题,但是水窖没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大部分时间处于干涸状态,村民们仍然是守着水窖背水吃。

多年过去,村民们几乎放弃了在绝壁引水的念头。而2017年茅田乡党委书记冯成碧在村“支部主题党日”上的一次询问,再一次点燃了村民们埋在心头的希望。茅田乡党委研究决定,将财政奖补的“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全部纳入铁厂村解决水的问题。

引水资金有了着落,5位熟悉地形的村民站了出来,在村支书徐方清的带领下组成水源“尖刀班”,开始走进大山,寻找水源。

在这个叫顺风岩的山沟里,青苔遍布,碎石堆积,就在头顶的洞穴里,他们发现了一股暗藏的清泉。水源点确定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中标施工方也很快来到村里,眼看就要吃上甘甜的泉水,没想到麻烦又来了。

根据水利部门的设计方案,必须要在水源洞口修建蓄水池,这样才有足够的水压,保证全村人都能吃上水。施工方则认为,进山的路太过危险,还要运送材料,设备根本不能进场,弄不好会搭上性命,于是,他们执意表示做不了这个工程。

施工方一走,眼看整个工程就要停工,这时,村支书徐方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面对眼前机会,村民们比谁都要珍惜。然而,未来究竟有多凶险,让我们明天继续关注。

02重走绝壁深山路



 昨天我们播出了《绝壁甘泉》系列报道一:引水的道路究竟有多艰难,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记者重走这绝壁甘泉引水之路。

 到底是怎样一段路,让专业的施工都不敢涉足?趁着村支书徐方清他们要去水源点进行检查维护,我们决定到水源点一探究竟。

徐书记说,最初进山的时候根本无路可走,他们边走边探,这才有了现在的这条最佳路线。顺着水源“尖刀班”当时开辟的简易路,我们一行人走得很艰难。

为了方便行走,我们只带了必要的摄像器材,仅仅是这一段陡坡路,我们就跌跌撞撞走了将近一个小时。而接下来的路更惊险,稍有不慎,就会跌落悬崖。

由于历经风雨时间太长,大部分木梯已经腐烂,当我们好不容易走完了三道木梯,又一道难关出现在面前。

坡陡湿滑,架不了木梯,当时的寻水队员,将两根麻绳捆在树上,顺着绳子往下爬。难以想象,他们是怎样将绳子两端系在树上的。

山路就如此荆棘,而要从峭壁之上引水出洞,这难度可想而知,请继续关注。



03峭壁之上



 昨天,记者带我们探访了绝壁深山路,今天,我们将到达水源点顺风岩,那里又将是怎样的一番场景呢?

 我们走了将近5个小时,终于到达谷底,见到了峭壁之上的水源点。一排用木头和山野藤蔓搭建的简易藤梯,顺着崖壁一直往上延伸到洞口处,据参与施工的游泽喜介绍,这架长长藤梯,有136步。

这样的木梯能走吗?它又能承受多大的重量?游泽玉第一个爬了上去。

为了一睹洞内泉水真容,记者也决定跟着往上爬。

就这样,游泽喜等六位村民,起早贪黑,硬是沿着绝壁藤梯,将一袋袋水泥和砂石背上了水源洞口,然后又将管线从悬崖边拉起,把水引到平地。就这样,他们在多方的大力支持下,耗时9个月,终于将这绝壁中的甘泉,引入铁厂村人的家中。

天梯山巅起,甘泉绝壁来。有了水,村民们开创美好生活的干劲儿足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房,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淋浴。应有尽有。建始县人大驻村尖刀班,已经开始帮助村民规划明年的甜柿产业。筑巢引凤,昔日的穷山村,如今开始改变模样。

记者手记

这就是铁厂精神!

  几十年为吃水发愁的铁厂村民,终于喝到了这来之不易的泉水。在铁厂村的这几天里,我们与当地村民重走了这一条绝壁深山路,深刻感受到了铁厂村民引水的决心和不畏艰难的勇气。在这一路当中,乱石遍布,树木丛深,左边是峭壁,右边是悬崖,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前途未知的山路里,村民们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创造了属于他们的幸福,我想,这就是所说的铁厂精神吧! (通讯员樊柳依 杜永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