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实帮扶 全力推进攻坚战

——记县国土资源局驻龙坪小垭子村帮扶工作纪实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王明清

最初的梦想,我们总是想象的太美好。可我们来到小垭子村才发现,全村就唯一一条仅仅硬化了2.8公里的水泥公路,帮扶队员连摩托车都不敢上路。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我们扶贫队员和尖刀班的成员一如既往坚持着......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际遇。我和单位同事第一次闯入龙坪乡小垭子村这片领地,看见这里的贫困状况,没有中途退场,而是毅然选择了迎难而上,并暗下决心要为小垭子村办几件实事。

县国土资源局驻龙坪小垭子村第一书记田斌如实说道。

扎根基层勤服务 实为百姓谋发展

在小垭子村长期流传着一首民谣:“小垭寨子两面坡,风吹石头滚下河,要是三天不下雨,搞得全寨没水喝。公鸡打鸣人心急,老鸦歇脚土下梭,三个太阳晒死苗,一场大雨现岩壳。”

全村10个小组,八百多人,由于基础条件落后,长期不通水、电、路,到2014年,全村人均年收入才几百元,被列入全县92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从村委会到最边远的村民小组,往返要走30多里的山路,农户喂养的猪羊、种植的农副产品,很难成批运出山外。村民们形象的说:“顶多混个肚儿圆,兜里还是没有钱。“

“经过和大家一年多的共同努力,该村水泥路已硬化14.5公里,达到了组组相通。现在,小垭子村安全电网有保障,优质饮水到各家,4G网络全覆盖。 我们尖刀班只想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让该村的基础设施尽快得到提升,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田斌认真地说。

“2017年11月份,因要处理村里一起矛盾纠纷,我和同事夜饭没吃就往老百姓家里赶,途中突遇车祸,我们根本顾不了被毁坏的车辆,立马换程一辆农用车赶往事发现场,直到处理完这起纠纷,我才记得去医院检查身体。”

群众说,在小垭子村,干部就是一盏灯,他们把自己全部的身心点燃,用来照亮和温暖那些贫困户的心灵。

加大帮扶实举措 多给百姓获得感

“扶贫不扶贫,水搞通就行!”帮扶工作队刚进村时,当地群众提了这样一个要求。他们告诉驻村工作队,这里因为缺水,只有下雨天,才能好好的洗回澡,换一套干净衣服。得知小垭子村有如此严重的缺水问题,驻村工作队忙和村支两委的同志逐组了解情况,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村有三分之一的农户靠吃屋檐水,有三分之一的农户靠吃泥塘水,只有三分之一的农户能吃干净水,但也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吃水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扶贫工作就不过关。”

尖刀班的成员和村支两委的干部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急群众所急、忧群众所忧、解群众所困,让这面大山祖祖辈辈的期盼变为现实。 很快,他们便踏上了找水源、找资金、修水池、铺水管、引水入户的路途。经过多方努力,他们不仅在3公里外的红岩子沟找到了水源,还多方筹资76万余元购置了相关设备,新修了两口蓄水池,安装了水泵及一台专用变压器,铺设了1.5万米自来水管,解决了217户78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讲起水的事,7组村民龚德喜至今津津乐道:“哪怕我现在已经75了,搞自来水我是第一个支持。你们晓得,中嘴山这个地方偏僻,好多地方放不稳一只脚。这里的人通水通电通路的心情有多迫切,一般人恐怕是体会不到的,我这么大年纪了,也想享几年福,所以我不仅发动周边的群众帮忙找水源、挖水沟、铺水管,自己还出了七、八个义务工。这么偏僻的地方,现在水、电、路全通了,还到了各家各户,真要好好感谢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的同志。”

点燃希望送温暖  真情担当系民心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粒火种,有人苦守一生也没能点燃火种,有的人却幸运的燃烧绽放。在小垭子村,老百姓说,扶贫工作队既是点燃火种的人,又是燃烧绽放的灯盏。

2017年,七月那场大雨,差点要了2组一家的命。因山体滑坡,直接将彭朝香家的住房推歪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赶到现场时,房屋已经快要倒塌了。见情况紧急,驻村尖刀班迅速疏散人员,转移财产,设置警示标志,24小时坚守,确保往来车辆、行人安全。

事发后,彭朝香看到推倒的房子,彭朝香一边流泪一边说:“要不是您们来救,今天我们就埋在这里了,屋场也就变成了坟场。”考虑到她家的困难,接着第二天,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又申请乡人民政府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进行地质灾害鉴定,并随之将彭朝香一家纳入了贫困户,迅速研究解决了一家人的住房保障问题。

为了让像彭朝香这样的贫困家庭居有定所,小垭子村大力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全村116户贫困户已有62户224人住上了新房,37户120人危房实施了危房改造。

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懂得扶贫更要扶智的道理, 所以平时的工作中, 大家更多的是对老百姓进行思想上的帮扶,让他们既要懂得感党恩,更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

咬定目标不放松  推动产业强发展

村老支书田明亮说:“尖刀班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动真情,扶真贫,攀穷亲,真扶贫,精神令人敬佩。不光老百姓感谢他们,我们这些村干部也依赖他们。”

村里的产业发展情况,“尖刀班”的队员掰着指头数落着:“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现在在种植业上,共发展枸杞204亩、中药材200亩、蔬菜200亩、烤烟400亩。还试种了18亩菊花,如果成功了,明年大面积铺开。在养殖业上,成立了庙湾和陈家两个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年出栏生猪2100头,经济效益良好。”

村里的基础设施,除了已经解决的水电路,我们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筹资70多万元新修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让老百姓有了良好的休闲场所,投资5万元购置的电视、电脑、打印机、桌椅等,极大地改善了村里的办公条件,新建的卫生室,方便群众就近就地就医。

“尖刀班”的队员站在村委会场坝,指着面前蜿蜒的水泥路笑着说,“每天下午太阳快落山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不约而同的出来散步,这时候,公路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村民们高兴我们也感觉很舒坦。”

(实习编辑 胡媛)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