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贵锋 通讯员孙国林
10月21日,记者在业州镇苏家坪的道路上,看见一位身材魁梧的壮汉,挥舞着镰刀,斩断路边的荆棘,一条弯曲的水泥便道,瞬间变得宽敞。他就是恩施州财政局驻苏家坪村“尖刀班”班长周光双,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帮助村里维修便道。
他满头大汗,一边用衣袖擦汗水一边说:“我现在都习惯了,已经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苏家坪村民,都有几个星期没回恩施了。今天正好天晴,我想抓紧时间把这条路两边的刺和杂草砍一下,下雨天乡亲们走路就不会打湿衣服了,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过得很充实。”
今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周光双就被领导安排到单位的扶贫村担任工作队长,他来不及和家人沟通,草草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卷起两床被子,就来到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业州镇苏家坪村,开始他的精准扶贫之路。
“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真没想到有这么偏僻,又远又高。”
他入驻以来,不仅坚持"吃住在村、岗位在村、工作在村",还把村当成自己的家,把乡亲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200多个日日夜夜,他和尖刀班队员们走村串户,用脚步丈量了苏家坪村19平方公里、15个村民小组的每一个角落;用诚心走访了全村179户贫困户和126户非贫困户;用真情打动了1000多个村民。因为年纪偏大,记忆力下降,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花大量的精力和休息时间学政策、学方法、学典型,逼自己村情一口清、政策口口清;不会电脑的他,就利用雨天或者别人睡后的时间练习“一指禅”,提升工作能力。
在走访时,他和乡亲们拉家常,了解每一户的困难和期望,按照“一户一策”的原则,给每家每户制定不同的策略;利用小组会、屋场会,了解村里的短板,和村民们共同想办法、出点子、找对策和措施,用真心用真情化解各类矛盾;利用村民大会、宣传专栏、微信群等宣传学习《宪法》、《监察法》、《村规民约》及政策、法律法规,让村民们都争做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近年来,通过帮扶单位的努力,着力解决了苏家坪村水、电、路、网、房等基础设施,让村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们‘三髽’是全村最高最偏僻的地方,多少辈人都是靠肩挑背磨过日子,没想到现在竟然通了水泥路,我的背篓也只有进博物馆了。”提起基础设施建设,11组的黄仁东笑得合不拢嘴。
老村支书张治玉竖起大拇指:“这要感谢党的政策、帮扶工作队和周书记,三伏天那么热,周书记都守在路上监督质量,有这样的工作队长是我们苏家坪的福气!”
周光双,已完全全融入到了苏家坪这个大家庭,随便说起任何一位苏家坪村民,他便能说清这户家有哪几口人,房子怎么样,今年收入如何,甚至村民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爱好,他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现在在苏家坪村,不论是下雨天晴,不管是田间还是地头,还是施工场地、调解现场,到处都可以看见周光双的身影。村民们也把他当成了亲人、家人,有事没事都和他打打电话、聊聊天,倾吐一下心声。
谈到今后发展,周光双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满怀深情地说:“我们要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业,发展特色民宿,让大山外面的人,走进来享受天然氧吧,感受苏家坪村民的纯朴、热情、好客。”(编辑樊淑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