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32】话说米站

长梁乡沙坝村一组,有一个地名叫“米站”的平坝,据当地上世纪30年代中期出生的老人介绍,这里之所以被叫作“米站”,是因为民国时期为支援川军出川抗日,曾在这里设了一处军需补给站。补给站主要是给军人补给粮食(大米),因此就被老百姓称之为“米站”。之所以在这个地方设置军需补给站,是因为这里是从奉节、巫山走旱路出川的重要道路之一。加上这里地处崇山峻岭之中,既隐蔽又险要,敌人难以发现,敌机难以轰炸。

老人们说:受当时的条件所限,“米站”全部是茅草房。驻守“米站”的是一个加强班,共有12人。最高长官被称为黄所长,是少校军衔。这些军人除收发军需物资外,主要任务是保卫物资安全。军人日夜站岗值班,不敢稍有懈怠,很是辛苦。

这里储备的粮食,主要是从江汉平原沿长江运到巫山、奉节后,再由民伕走旱路运来。粮食储备最多时达数十万斤,用麻袋盛装,码放在库房里。据说,每遇暴雨和山洪暴发,不仅守卫军人全体出动、加强防范,临近的很多老百姓也自发地赶去帮助护粮。

当年这里经常有部队经过,每遇部队过往,该地老百姓就自发地把烧好的茶水放在大门口,让军人和民伕饮用,不收一分钱。遇到伤残人员,还主动帮助照顾,或施以草药、或熬煮稀饭。

在与米站邻近的独树子村,还有地名叫“杨家营”和“屋际营”的两处地方,是当时过往军队的临时军营。过往军人在那里驻扎、修整、补给军需。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人们音讹的原因,现在这两处地方被叫作了“杨家坪”和“屋际坪”,其实应该叫“杨家营”、“屋际营”才对。

“米站”的旧址上,现在已盖上了钢混结构的农家新居,然而地名仍然未变,依然还被称为“米站”。这里的老人们也经常把“米站”的往事讲给外来的客人和当地的后生听,言语间还流露出一种荣誉感,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也曾为抗日、为保家卫国作出过贡献。

(资料搜集:曹忠贵、黄继波、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